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51.
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的MRI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宫颈癌放射治疗中与后MRI表现,探讨MRI成像对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23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前、中及后不同时间段行盆腔的轴位T1WI,轴位及矢状位T2WI,冠状位SPIR,以及GDDTPA增强后T1WI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在MRI图像上观察肿瘤在放射治疗前、后的大小及信号改变。结果外照射结束时,9例肿瘤缩小率在85%以下,14例>85%。T1WI增强扫描7例见肿瘤内出现“无强化区”,其中6例放射治疗结束后有肿瘤残留;16例肿瘤未见“无强化区”,其中13例肿瘤缩小率>85%,仅2例放射治疗后有肿瘤残留。MRI图像上,肿瘤痊愈表现为T2WI、SPIR序列呈低信号,T1WI增强扫描轻微强化或无强化。结论MRI成像可反应肿瘤对射线的疗效。外照射结束时肿瘤容积缩小程度与T1WI增强肿瘤内有无“无强化区”是预测放射治疗效果的重要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胃肠癌术后多层面CT(Multi-slice CT,MSCT)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08例胃肠癌术后病人采用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进行检查和分析。结果108例胃肠癌术后病人中发现术后并发症38例,复发转移67例,对复发诊断的准确率为100%;CT可见复发局部管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官腔狭窄,淋巴结增大、远处转移。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显示胃肠癌术后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探索,临床医用1.5T MR成像仪对人类结肠癌荷瘤裸鼠模型行常规MR戍像及氢质子眦频谱(1HMR spectroscopy,1H-MRS)分析的可能性。方法 人类结肠癌SW480肿瘤块种植于25只麻醉状态下的裸鼠皮下制成结肠癌异位移植瘤裸鼠模型。给予荷瘤鼠行MR T1WI,T2WI、1H—MRS扫描,并与病理所见对比。结果25只裸鼠均成瘤.T2WT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肿瘤,肿瘤T1WI信号与肌肉等,T2WI为高信号,中央坏死区为更高信号。18只鼠MRS单体素采集成功,22只二维多体素采集成功,25只三维多体素采集成功。结论 临床医用1.5TMR与临床医用线圈对人类结肠癌裸鼠模型可行1H—MRS研究,常规MRI T2WI图像可反映移植瘤的病理改变,研究结果更容易反映临床人类疾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次级淋巴组织因子(secondarylymphoidtissuechemokine,SLC)的mRNA表达水平与胰腺癌血管生成、生物学特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2例胰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SLCmRNA表达水平,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指标做对照分析。结果胰腺癌的MVD平均为57±12,SLCmRNA阳性率为77%。有淋巴结转移、Ⅲ+Ⅳ期和MVD高的患者,SLC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和MVD低的患者(P<0.05)。SLCmRNA高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比SLCmRNA低表达患者明显缩短(P<0.05)。结论SLCmRNA表达水平能反映胰腺癌细胞的恶性程度,可能可作为胰腺癌转移和预后分析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55.
肝细胞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近期MR成像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后的MRI表现.方法21例经病理或临床诊断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在HIFU治疗前、后行腹部的轴位T1WI,轴位T2WI,冠状位SPIR,以及GD-DTPA增强后T1WI的轴位、FFE序列的冠状位扫描.在MRI图像上观察肿瘤在HIFU治疗前、后的大小及信号改变.结果HIFU治疗29个癌灶,其中24个缩小(82.76%),5个增大(17.24%);在T1WI增强上26个(89.66%)出现无信号增强区,12个癌灶无增强区周围见环状强化,7个强化环内见低信号环(T1WI、T2WI、SPIR).无强化区大多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或高信号,T2WI为低、等信号或高信号,SPIR序列为低、等信号或高信号,FE序列为低信号.结论HIFU治疗后,肝癌瘤灶内可出现多种MR信号改变,MR成像应成为肝癌HIFU治疗效果评估的一种无创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6.
兔VX2肝癌MR扩散加权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VX2肝癌的DWI成像技术及成像特征。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5只,采用组织块、细胞悬液种植的方法制成24只肝癌模型,使用Philips1.5T磁共振扫描仪行常规MR扫描后,采用EPI—SE序列、SENSE技术,取b值为100、200、300、400、500、600s/mm^2分别行DWI扫描,选取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表面扩散系数(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制成24只肝癌模型,共28个病灶,在DWI图上,病灶信号高于周围肝实质,在ADC图上则相反,病灶ADC值低于周围肝实质。当b值为100、200、300、500、600s/mm^2时,VX2瘤组织、正常肝组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X2瘤组织ADC值低于正常肝组织。当b值为200、300、400s/mm^2时VX2瘤组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b值取300、400、500、600s/mm^2时正常肝组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兔VX2肝癌模型适合于DWI成像研究,DWI序列既能通过组织不同的信号强度观察解剖,又能通过ADC值对组织进行量化分析,属于形态和功能双重成像,有可能对不同方法治疗后的兔VX2肝癌的疗效评价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7.
螺旋CT在胃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阐述胃部病变在SCT上的表现 ,探讨SCT在胃部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有明确病理与临床诊断的 67例胃部疾病患者的腹部CT平扫与SCT增强扫描时的表现 ,根据胃部病变增强扫描前后的CT值来评价各种疾病的CT增强情况。结果 胃部病变表现为局限 (5 5例 )、广泛 (7例 )胃壁增厚或肿块形成 (5例 )。在SCT增强早期 ,大多数胃癌、间质瘤、活动性溃疡、反应性水肿、静脉曲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 ,胃溃疡瘢痕 ,非霍奇金淋巴瘤、嗜酸性细胞浸润无明显强化。结论 增厚的胃壁是否僵硬 ,有无肿块形成及SCT增强扫描的早期强化情况对胃部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8.
宫颈癌的MRI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宫颈癌的MRI表现,评价MRI成像方法。方法 98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鳞癌89例,腺癌7例,腺鳞癌2例)行盆腔部轴位SE T1WI,轴位及矢状位TSE T2WI,冠状位脂肪抑制(SPIR)TSE T2WI及Gd—DTPA增强后轴位、冠状位、矢状位SE T1WI扫描。分析肿瘤的MRI表现特征及侵犯范围,部分病例MRI所见与手术所见和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宫颈癌的MRI表现颇具特征性,T2WI呈较高信号,与宫颈基质低信号及子宫内膜、宫旁脂肪组织高信号有良好对比,T1WI呈等或低信号,Gd—DTPA增强后T1WI可轻度强化。33例出现信号不均匀表现,病理上可为假腺腔、坏死及角化珠。在MRI上,83.6%的宫颈癌出现宫颈外侵犯,其中阴道侵犯68.4%,宫体侵犯53.1%。结论 MRI能多方位清晰显示宫颈癌瘤灶及侵犯范围与途径,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作为宫颈癌治疗前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9.
冠状动脉或其粗大分支横跨右心室流出道常造成右心室流出道疏通的困难。我院手术纠治成功3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8岁。术前诊断:左旋心、右心室双出口,大血管转位,心室间隔缺损、肺动脉发育差。术中见右冠状动脉一粗大分支横跨右心室流出道,手术于异位...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索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活体评价人类结肠癌耐药性及可能分子标志物。材料与方法 8只耐药与8只不耐药人类结肠癌SW480荷瘤裸鼠于肿瘤最大径大于1.5 cm后,分别行1H-MRS检查后,过度麻醉处死荷瘤鼠,切下肿瘤,检测肿瘤的坏死(HE染色)及P-gp、MRP1、PKC、γ-GCSh、γ-GCSl、GSHS、GST蛋白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耐药组人类结肠癌SW480裸鼠模型Cho峰、Lac峰、Glx1峰、Lip及Ins峰/Cr峰面积较不耐药组人类结肠癌SW480/5-FU裸鼠模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E切片上,组耐药组与不耐药组均见少许坏死,两组组织坏死面积差别无显著性,不耐药组组织间隙较耐药组增大。耐药组PKC、P-gp、MRP1、γ-GCSh、γ-GCSl、GSHS、GST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不耐药组(P<0.05)。Cho峰、Lac峰、Glx1峰、Lip及Ins峰/Cr峰面积与肿瘤耐药相关蛋白表达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Cho峰、Lac峰、Glx1峰及Ins峰/Cr峰面积比有可能作为活体监测结肠癌SW480耐药性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