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心悸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和动态心电图对心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产磁带式三通道全信息监测系统,对416例阵发性心悸患者行连续24小时心电监测,同时让病人记监测日记。结果416例心悸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9.2%(371例),其中60岁以上患者(n=79)心律失常检出率、阵发性室上速和室上性早搏的检出率显著高于60岁以下的患者(n=337)(100%vs.86.6%、34.1%vs.8.3%、98.7%vs.68.2%,P值均<0.001)。结论阵发性心悸患者的主要原因是心律失常,尤其是60岁以上的病例。动态心电图对心悸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36例AMI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4组,40岁以下组(I组)22例,40~59岁组(Ⅱ组)76例,60~79岁组(Ⅲ组)219例,≥80岁(Ⅳ组)19例。其中60岁以下为中青年组共98例,60岁以上为老年组共238例;比较各组间临床特点。结果 高脂血症与吸烟是I、Ⅱ组最为显著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胸痛发生率逐渐下降,而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颤则显著增加,住院期间病死率亦明显升高。结论 随着年龄增加,AMI临床特点不典型,伴发病、并发症和病死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73.
高血压急症是指患者体循环血压显著或急骤升高同时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常见于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主动脉夹层分离及嗜铬细胞瘤等。高血压急症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一旦发生,即应争分夺秒全力抢救,使其不发生靶器官功...  相似文献   
74.
Ad-TGFβ1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软骨组织工程修复人体关节面的软骨面缺损是自20世纪末以来人们探讨的研究方向,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研究是具有优势的一个热点。我们利用重组腺病毒作为载体,将TGFβ1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其向软骨细胞表型的分化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5.
目的 了解淮安市化工企业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分布、安全生产管理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能力以及淮安市医疗卫生单位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卫生应急救援能力。 方法 于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5月30日,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该市化工企业生产及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信息及企业安全管理等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并填写调查表,同时调查该市卫生系统的120急救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卫生应急救援能力。 结果 该市生产使用的主要危险化学品有113种,以腐蚀品、有毒气体、易燃液体和易燃固体为主;53家(88.33%)企业定期进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34家(56.67%)企业组建了企业应急救援队伍,5家(8.33%)企业建有医务室,医务室中仅有简单急救设施。所有企业均无专门的洗消设施,化工聚集区范围内无洗消站。医疗卫生单位无针对该市生产的主要危险化学品临床应急救治预案,无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危险区域评估系统,危险化学品卫生应急系统信息资源分散及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过程中缺乏精细化的分类分级院前急救技术路径。 结论 该市化工企业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种类较多,但企业及卫生系统应急救援能力不足,应建立该市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管理系统,提升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多巴胺D2 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 5min缺血再灌注模型。 2 4只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am )、缺血组 (I -R)、D2 受体激动剂组 (I -PER)及D2 受体拮抗剂组 (I -SPI)。于再灌注第 7d行开阔法行为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及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凋亡锥体细胞数。结果 :5min前脑缺血再灌注 7d可引起沙土鼠海马CA1区约 95 %的锥体细胞凋亡。行为学结果显示I -R组鼠探索活动较Sham组明显活跃 (P <0 0 1) ) ,I -PER组鼠的探索活动较I -R组明显减弱 (P <0 0 1)。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I -PER组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计数明显多于I -R组 (P <0 0 1)。TUNEL法检测发现 ,与Sham组相比 ,其余 3组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均增多 (P <0 0 5 )。I -PER组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显著低于I-R组 (P <0 0 5 )。结论 :D2 受体激动剂可显著抑制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 ,提高存活细胞数 ,改善行为学障碍。  相似文献   
77.
目前急性有机磷中毒仍是急诊科常见的中毒性疾病,在救治过程中阿托品化的维持始终是治疗关键,临床上常出现矫枉过正、阿托品中毒,或阿托品用量不足导致反跳现象甚至引起呼吸衰竭而增加患者痛苦和治疗费用。我们结合新型抗胆碱药盐酸戊乙奎醚和传统抗胆碱药阿托品的作用特点,观察两药联合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为临床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微RNA-187、微RNA-143水平检测在胆囊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胆囊癌患者(病例组)、90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90例正常人(健康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微RNA-187、微RNA-143表达水平,分析三者联合诊断胆囊癌的效能。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胆囊癌57例(63.33%),漏误诊33例(36.67%);病例组随着临床分期升高血清微RNA-187表达增加,微RNA-143表达下降(P<0.05),病例组的血清微RNA-187表达高于良性组、健康组(P<0.05);良性组微RNA-187表达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病例组的血清微RNA-143表达低于良性组、健康组(P<0.05);良性组微RNA-143表达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超声和血清微RNA-187、微RNA-143联合诊断对直径≤10 mm的胆囊癌诊断符合率高于单独超声检查(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微RNA-187、微RNA-143诊断胆囊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00%、92.8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显示胆囊壁、胆囊腔内的病变情况及胆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血清微RNA-187在胆囊癌患者中呈高表达,微RNA-143呈低表达,三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地塞米松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ex组),小剂量环孢素A治疗组联合地塞米松(Cyc-L组)和大剂量环孢素A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Cyc-H组),3个治疗组根据给药疗程不同(3d、7d、14d)分为3个亚组,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20%百草枯溶液(18mg/kg)制备急性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模型。染毒后2h,Dex组经腹腔注射地塞米松(5mg/kg);Cyc-L组经腹腔注射环孢素A(5mg/kg)+地塞米松(5mg/kg);Cyc-H组经腹腔注射环孢素A(20mg/kg)+地塞米松(5mg/kg),每24h重复1次;Mod组经腹腔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观察大鼠一般状态,22d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羟脯氨酸(HYP)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Mod组相比,各治疗组肺纤维化明显减轻,肺组织MDA含量明显下降、SOD活性明显上升和HYP表达明显下降。Cyc-H组疗效又优于Dex组和Cyc-L组。7d组和14d组较3d组肺纤维化明显减轻,HYP表达下降。7d组与3d组和14d组比较肺组织MDA含量下降,SOD活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地塞米松或地塞米松联合环孢素A均可减轻百草枯中毒引起的肺纤维化,其中地塞米松联合大剂量环孢素A疗效优于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环孢素A和单纯地塞米松疗效;②7d疗程的治疗效果要好于3d和14d疗程;③地塞米松或环孢素A联合地塞米松减轻肺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是增加机体清除氧自由基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膈肌下抬挤心脏复苏法(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under the diaphragmatic muscle,D-CPR)和常规胸外心脏按压法(standar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SCPR)对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兔CA至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时间、血流动力学、ROSC率、6h生存率、心肌细胞caspase3的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D-CPR的复苏机制,为开腹手术中发生的CA选择更合适的复苏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32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D-CPR组、S-CPR组,每组16只.腹腔注射氯氨酮、速眠新合剂,气管切开后插入气管导管,分离右颈内静脉、左侧颈总动脉,于左侧颈总动脉插入静脉留置针,监测动脉压,右侧颈内静脉插入中心静脉()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通过体表监测并记录Ⅱ导联心电图;模拟开腹手术操作,待动物生命体征平稳5min后,于呼气末夹闭气管导管,持续8min,制作窒息性CA模型.心电图示无脉性电活动或心室停搏后,不作干预,2 min后采用D-CPR或S-CPR进行心肺复苏,观察两种复苏方法的复苏效果,对比两组动物CA至ROSC的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ROSC率及6h生存率的不同,检测复苏成功6 h后兔心肌细胞组织形态学改变和心肌细胞caspase3的表达,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结果 ①CA至ROSC时间:D-CPR组显著低于S-CPR组;②CPR 15 min内冠脉灌注压(coronary perfusion pressure,CP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变化:D-CPR组CPP、MAP明显高于S-CPR组(P<0.05).③ROSC后SBP、DBP变化:D-CPR组明显高于S-CPR组(P<0.05).④ROSC率:D-CPR组的ROSC率显著高于S-CPR组,81% vs.43%,P<0.05.⑤6h存活率:D-CPR组6h存活率明显高于S-CPR组,75% vs.25%,P<0.05.⑥HE染色:D-CPR组心肌损伤较轻,心肌细胞水肿较轻,细胞界限清楚,S-CPR组心肌损伤较重,心肌细胞水肿,细胞界限不清,片状坏死,伴少许炎细胞浸润.⑦心肌细胞caspase3表达:D-CPR组心肌caspase3阳性细胞累积光密度(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明显低于S-CPR组(P<0.05).⑧心肌细胞AI检测:D-CPR组心肌细胞AI明显低于S-CPR组(P<0.05).结论 ①D-CPR较S-CPR产生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显著提高CPP、MAP,提高ROSC率及6h生存率,提示在开腹手术中发生CA采用D-CPR可能比S-CPR更为有效.②D-CPR具有较高的ROSC率及6h生存率,可能与其缩短CA至ROSC的时间,减少心肌细胞caspase3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