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 Gli2、Cyclin D1 和 p21 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及 RT-PCR 检测了 44 对 HCC 和相应癌旁肝组织中 Gli2 蛋白和 mRNA 的表达情况,应用 Western blot检测了 Cyclin D1、p21 蛋白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与 RT-PCR 示 Gli2 在 HCC 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8.2%,而癌旁肝组织为38.6%,两者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且 Gli2 与 HCC 的组织分化和门静脉转移相关.Cyclin D1 蛋白在 HCC 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P<0.05).且与 Gli2 的表达呈正相关;而 p21 蛋白在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 HCC,但与 Gli2 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Gli2 过度激活可能通过上调 Cyelin D1 的表达而使肝癌细胞异常增殖,参与 HCC 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2.
张朝阳  刘海涛  许凯  杨锐  汤龙  孙会敏 《中国药事》2018,32(8):1102-1107
目的:建立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测定聚乙二醇400(PEG400)分子量及其分布,并与《中国药典》所用的端基分析滴定法比较。方法:采用Shodex OHpak SB-802.5HQ与Shodex OHpakSB-803HQ色谱柱串联分离,以0.1 mol·L-1硝酸钠(0.02%叠氮钠)为流动相,流速0.5 mL·min-1,柱温30℃,样品浓度2 mg·mL-1,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进行测定。结果:HPGPC测定的聚乙二醇400的分子量结果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所用的端基分析法测得的平均分子量结果接近,采用不同厂家色谱柱、对照品可影响PEG400的分子量测定结果,选用Shodex OHpak SB色谱柱串联测定聚乙二醇400重均分子量的范围为407~440,分子量分布宽度1.0~1.1,该方法的精密性RSD为0.2%,重复性为2.89%,24 h内样品稳定性RSD为0.66%。结论:经方法学验证,HPGPC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聚乙二醇400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  相似文献   
93.
许凯 《陕西中医》2001,22(7):418-419
目的:探索手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的有效途径。方法:选穴合谷、内关、曲池、足三里、阴 陵泉、三阴交等6个穴位,采用点揉、压放、摩腹等手法,并配合推搓腰骶至大椎穴等手法,治疗婴幼儿腹泻8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7.5%。提示:本方法协同起效,有消食导滞、健脾温肾、止泻之功。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膀胱癌细胞T24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探讨使用5-杂氮脱氧胞苷(5-aza-dc)处理T24细胞后对DAPK转录表达的影响及其细胞生物学效应.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去甲基化药物5-aza-dc处理膀胱癌细胞株T24后,使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5-aza-dc对T2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凋亡率.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分别检测5-aza-dc(12.5 μmol/L)处理前后T24细胞中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变化情况.应用RT-PCR、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5-aza-dc(12.5 μmol/L)处理前后T24细胞中DAPK转录、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MTT法显示不同浓度5-aza-dc对T24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24细胞的最大凋亡率为(24.12±1.4)%.正常培养条件下T24细胞中DAPK启动子区出现高甲基化且DAPK mRNA无表达,在5-aza-dc(12.5μmol/L)作用24 h后,T24细胞中DAPK启动子区恢复为未甲基化状念且DAPK mRNA及蛋白重新恢复表达.结论 膀胱癌细胞株T24中DAPK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能是抑制其转录表达的重要原因;5-aza-dc可以通过去甲基化作用使DAPK恢复表达,从而抑制T24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5-aza-dc有望成为膀胱癌化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5.
背景:生长分化因子5和软骨前体细胞都在肢体纵向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尚无生长分化因子5对软骨前体细胞影响的文献报道.目的:实验创新性构思重组生长分化因子5干预软骨前体细胞,希望得到生长分化因子5诱导软骨前体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证据.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形态学体外实验,于2007-11/2008-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矫形外科研究室完成.材料:纯系清洁级新生24 h内的SD大鼠12只,用于制备软骨前体细胞.生长分化因子5为PeproTech公司产品.方法:免疫磁珠分离纯化软骨前体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别用含0,10,50和100 μg/L的完全软骨形成培养基干预,诱导14 d.对照组采用低糖DMEM培养基.主要观察指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增殖,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阿利新蓝染色蛋白聚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分离纯化的软骨前体细胞贴壁牢固,生长旺盛,折光度好,光镜下呈多角形或梭形. 软骨前体细胞的增殖在48 h内呈剂量依赖性增高,100 μg/L生长分化因子5组细胞的增殖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诱导14 d后阿利新蓝染色阳性,细胞外基质中有明显的蛋白聚糖形成.在生长分化因子5干预软骨前体细胞第7天,Ⅱ型胶原mRNA和Ⅱ型胶原蛋白出现表达,并且14 d持续表达.结论:生长分化因子5能够促进软骨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96.
目的:评价3种后腹腔镜非离断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行性。方法:对36例UPJO均有不同程度肾盂积水患者,分别使用FoleyY-V成形术、Fenger成形术及Hellstrm术行非离断成形术。结果:无一例改开放手术。在平均28个月的随访中,17例接受FoleyY-V成形术的患者中有2例复发,行开放离断成形术后解除梗阻;11例接受Fenger成形术的患者中1例复发,使用球囊扩张后治愈;8例接受Hellstrm术的患者均达到手术成功标准。结论:非离断成形术中保留异常狭窄段可能是导致术后有较高复发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量选择离断成形术。对于Hellstrm术,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前提下,不失为一种治疗单纯因异位血管压迫而导致UPJO的较好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 Ⅱ-A sulfonate,DS-201)对人肾间质纤维化来源的成纤维细胞(human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blasts,hRIFs)体外增殖及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并鉴定hRIFs;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检测对照组与不同DS-201浓度组hRIFs的增殖活性;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对照组与不同DS-201浓度组hRIFs cyclin E基因的表达.结果 随药物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率逐渐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用药组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在第3、5、7、9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第1天用药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①DS-201对hRIFs体外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之一.②DS-201抑制hRIFs体外增殖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中cyclin E基因的表达,阻滞细胞通过G1/S关卡,延长细胞周期实现的.  相似文献   
98.
2019年6月17日我国四川长宁发生6.0级地震,并有多次余震,该次地震伤亡虽然较汶川地震明显降低,但暴露于地震时可能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PTSD是一种慢性损害性疾病,对个体心理和生理均有一定伤害,可造成家庭和社会危害。越来越多的人认为,PTSD是一种在多元文化和社会下对暴露于创伤事件的普遍反应[1]。考虑到重大医疗以及社会和财务问题,所有照顾PTSD或创伤患者的人都应该了解PTSD的风险。因此,对PTSD的回顾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因为PTSD具有功能受损严重、流行性高、慢性和难治的特点,对其临床研究一直是精神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PTSD的发病率、发病相关因素、诊断方法、神经生物学特征及现有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比较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高龄(≥75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PFNA组25例,DHS组38例,PFLP组26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内固定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按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89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14.0±2.8)个月。PFNA组较DHS组、PFLP组骨折愈合时间短(P0.05),DHS组及PFLP组并发症较PFNA组高(P0.05)。DHS组与PFNA组、PFL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肺部感染,均经治疗后治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PFNA组:优1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23/25(92.0%);DHS组:优22例,良8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30/38(78.9%);PFLP组:优10例,良8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18/26(69.2%)。结论 3种内固定方法比较,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发生内固定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地负重,髋关节功能好,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