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5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患者 男,35岁。1989年9月2日入院。入院前四个月来饥饿时头晕、乏力、出汗,继之不省人事,共发作6—7次。发作时当地医院检查血糖为2.1~2.4mmol/L,经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苏醒。发作以来未发生精神异常,无腹痛。食欲及大小便如常,体重略有增加。体查 全身营养状况良好,体重60kg。腹部检查未发现异常。血象、大小便常规及血生化检查无特殊。SGPT 257 单位r-GT 180μ/L,凝血酶原时间15秒(正常对照13.4秒),AFP<20μg/L。饥饿试验于禁食14小时后出现低血糖症状,抽血查血糖1.0mmol/L,静注50%葡萄糖80ml后症状消失。纤维胃镜及X线钡灌肠检查无异常。B超显示肝右叶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园形低回声  相似文献   
52.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s)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系凋亡的影响并探究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细胞形态学、DNA电泳和流式细胞技术对细胞生长与凋亡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荧光探针rhodamine123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线粒体和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分布,气相色谱分析线粒体膜磷脂构成。结果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能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诱发细胞凋亡,并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关系。40μg/mlEPA和DHA作用细胞24h后,线粒体跨膜电位显著降低(P<0.001),线粒体膜间细胞色素C大量释入胞质,EPA和DHA在线粒体膜磷脂构成中的比例迅速升高(P<0.001),而花生四烯酸(20:4ω-6,AA)占总磷脂的比例明显降低,由对照组的30.8%分别下降为20.9%和18.6%。结论ω-3PUFAs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线粒体膜构成和功能的改变可能是ω-3PUFAs诱导凋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评价外科治疗对Ⅳ期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至2004年12月外科治疗Ⅳ期胃癌患者200例,手术后随访时间为4-116个月,随访率为93.5%,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曲线分析,LogRank进行生存曲线显著性检验。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为80%,根治性切除105例,姑息性切除55例。淋巴结清扫范围D12例,D278例,D3及D3^+26例。Ⅳ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1.5±2.3)个月。根治性切除与姑息性切除者较仅行手术探查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可以提高术后生存率。局部因素P1H0T1-3N0-2,P0H1N0-2T1-3、T4N2-3、T1-3N3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全身因素P2-3、H2-3、P1-3,H1-3、TnNnM1的胃癌患者。对于P1H0T1-3N0-2、P0H1N0-2T1-3和T4N2-3,T1-3N3病例的根治性切除和联合脏器切除和D3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行姑息性切除及手术探查、单纯切除以及D2淋巴结清扫的患者。结论对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的Ⅳ期胃癌进行根治性切除、D2以上淋巴结清扫和联合脏器切除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4.
目的介绍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用支撑捆扎法完成低位直肠癌低位或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手术术式。方法对346例低位直肠癌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和根治性清扫基础上,用支撑捆扎法进行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对直肠断端距齿状线≥1cm者用改良Welch手术完成结肠-直肠吻合术;直肠断端距齿状线≤1cm者行保留肛门内括约肌的结肠-肛管吻合术。结果本组346例手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近期出现吻合口漏4例(1·2%),局部引流2周治愈2例、横结肠造口转流2例,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距离齿状线距离:2~3cm者114例,1~2cm者145例,0~1cm者87例。术后吻合口狭窄10例,狭窄率2·9%。Lifetable法计算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8·6%及6·3%。手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的优良率为82·6%。结论支撑捆扎法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可以完成耻骨直肠肌上缘到肌间沟平面的吻合,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5.
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以1994年4月至2005年8月手术治疗和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759例胃癌患者为对象,对其外科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aplanMeier计算3年和5年生存率,用Logrank单因素比较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比较,分析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因素。随访时间为4~131个月,平均(62.3±6.7)个月。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Bor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腔种植、术中输血、根治范围及清扫方法均为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经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部位、直径、浸润深度、术中输血、淋巴结清扫范围、淋巴结转移、清扫方法、肝转移、腹腔种植及TNM分期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有肿瘤部位、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腹腔种植、肝转移、病理分期,根治手术范围、淋巴结清扫技术及术中输血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6.
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对57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5年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75例,多见于中老年女性(70.0%),胃中部多发(46.7%).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腹膜转移等方面与进展期胃非印戒细胞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分型以BorrmannⅢ型、Ⅳ型多见(P<0.01),且浸润深度T3、T4比胃非印戒细胞癌多见(P<0.01);行根治性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44%,与其他类型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后5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与其他组织学类型的胃癌相比恶性程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57.
58.
不同年龄段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生存期的差异。方法对1994年6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与生存情况进行不同年龄段的对比分析。结果658例患者中,男∶女=2.2∶1。全组年龄19~89(平均57.0)岁。按不同年龄段将患者分为4组,A组:小于或等于40岁,71例(10.8%);B组:大于40岁至60岁,281例(42.7%);C组:大于60岁至70岁,205例(31.2%);D组:大于70岁,101例(15.3%)。全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为82.8%,随访率95.7%,中位生存期30.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3%、40.2%和33.2%。A组的男女比例为1:1.1(34/37),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01);低分化腺癌占90.1%(64/71),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01)。肿瘤部位,各组均以胃下部癌所占比例为最多(35.9%~47.5%);临床分期A组以Ⅲ、Ⅳ期为主(74.6%),B、C组以Ⅲ期为最多(47.3%、45.4%),D组以Ⅱ期为主(43.6%)。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和总住院日各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01),而术后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胃癌以女性和低分化腺癌所占比例较高;临床分期较晚;根治性手术切除率较低。老年胃癌患者的总住院时间较长,但老年不是手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结肠J 型贮袋术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7月行根治性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的 12 0例中低位直肠癌分为贮袋组 2 2例 ,结肠直肠直接吻合组 98例 ,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和术后排便功能。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 1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和生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贮袋组肿瘤下缘距离齿状线距离为 (3 6± 1 5 )cm ,与直接吻合组 (5 2± 1 9)cm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0 )。术后 3个月和 1年时每日大便次数贮袋组较直接吻合组显著减少 (P <0 0 5 ) ,排便急迫感改善明显 (P <0 0 5 )。术后 2年时两组间上述指标已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时选择结肠J 型贮袋术可以明显改善术后近期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60.
詹文华教授 :肿瘤治疗的许多问题已经争论了几十年 ,至今仍然未有满意的结果。胃癌是其中一个例子。纵观现有文献报告 ,至少在下列若干问题仍争论不休 :(1)合理的胃癌分期 ,特别是有关淋巴结转移的合理分期 (以站分期 ,以距离分期 ,以转移率分期 ,以淋巴结转移绝对枚数分期等 ) ;(2 )胃的切除范围 ;(3)淋巴结清扫范围 ;(4 )联合胰脾切除的利弊 ;(5 )全胃切除后最理想的重建方式和保留食物十二指肠通道的重要性 ;(6 )腹腔镜在治疗胃癌中的地位 ;(7)姑息切除的价值 ;(8)新辅助化疗 (neo adjuvantchemotherapy)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