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急救护理的基本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急救护理基本程序和遵循急救护基本原则,对急症救治工作起到规范和指导作用。本文根据救护理学科的现状,在总结多年临床急救护理经验基础上,提出急救护理基本程序,即:诊断、病情评估→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氧疗→对症护理→病情观察→后送六个部分,同时提出急救护理应遵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各项制度;搬动护理;各管道护理;体位护理以及完整、准确,及时记录急救过程的五项护理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给予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采取拉莫三嗪进行添加-替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6例经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43例患者采取添加拉莫三嗪作为对照组,另43例患者采取拉莫三嗪替换丙戊酸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为(8.5±2.8)ug/ml,明显比对照组血药浓度(3.5±1.1)ug/ml高(P<0.05);且研究组总有效率90.70%,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9.07%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添加拉莫三嗪效果显著,有效减少患者癫痫发作的次数,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3.
尖锐湿疣皮损中TGF-β1和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检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而尖锐湿疣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所致的良性肿瘤。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尖锐湿疣皮损中TGF-β1和VEGF的表达以及真皮乳头层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TGF-β1、VEGF和真皮乳头层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探讨TGF-β1、VEGF在尖锐湿疣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袁娟 《抗感染药学》2019,16(4):611-613
目的:比较替加环素与美罗培南对肺结核患者伴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伴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86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罗培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与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经不同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4.72%(P<0.05),细菌清除率为72.09%高于对照组为44.19%(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6%低于对照组为20.93%(P<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伴有鲍曼不动杆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采用替加环素的临床疗效优于美罗培南,在最大限度内有效清除了患者体内病原菌,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5.
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同时也是患者与医护人员最易发生纠纷的场所。通过分诊护士在护理服务过程中的良好沟通,促进急诊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76.
目的比较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VA)对心功能的影响,评估螺旋电极进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技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有永久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21例,分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组(试验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对照组),以超声心动图(UCG)和心电图评价两组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和QRS波宽度差异。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RVOT起搏血流动力学优于RVA起搏(P<0.05),RVOT起搏QRS波宽度较RVA组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螺旋电极进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基本可行且较为安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优于右室心尖部。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原因,降低临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因发热、咽痛4 d就诊1例;因咽痛、发热、畏寒3 d就诊1例;因咽痛、眼睑水肿伴发热2 d就诊1例;因咽痛6 d,加重伴发热、头痛3 d就诊1例;因咽痛、颈部肿胀疼痛7 d就诊1例。5例均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误诊时间1~3(2.1±0.5)d。入院后均予对症处理,症状未见好转,后经EB病毒抗体检测、DNA检查等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确诊后予抗病毒及支持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出现扁桃体增大、咽痛、发热等症状,易与化脓性扁桃体炎相混淆,提示临床遇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时应进行全面综合检查,加强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以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双环醇片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予双环醇片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双环醇片治疗,疗程均为12周。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或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同时进行B超检查。结果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ALT、AST、GGT、TC、TG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患者停药12周后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片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较好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观察与总结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辅以西帕依固龈液含漱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0月急诊及呼吸门诊留观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1例,对照组仅用青霉素静脉治疗。治疗组在青霉素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西帕依固龈液含漱,5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体温降至正常、咽痛缓解、血常规及超敏C反应蛋白降至正常时间均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霉素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应用西帕依固龈液含漱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程明显缩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