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4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结直肠癌组织50例(癌组)和50例癌旁正常组织(癌旁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两组结直肠组织的GLUT-1、HIF-1α的表达量,分析GLUT-1、HIF-1α表达量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致癌机制。结果癌组和癌旁正常组中GLUT-1表达量分别为(2.285±0.459)和(1.086±0.148),差异有显著性(t=8.919,P0.001);癌组和癌旁正常组中HIF-1α表达量分别为(2.203±0.401)和(1.055±0.127),差异有显著性(t=7.144,P0.05);GLUT-1和HIF-1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958,P0.001);GLUT-1、HIF-1α的表达量均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浆膜浸润、分化程度、淋巴转移、肝转移及脉管浸润有关(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GLUT-1和HIF-1α表达量均增高,提示二者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3.
背景:作为修复软骨缺损的一种材料,脱细胞软骨基质已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制备脱细胞软骨基质的两种主要背景:作为修复软骨缺损的一种材料,脱细胞软骨基质已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制备脱细胞软骨基质的两种主要方法其脱细胞效果孰优孰劣尚不清楚.目的:对比胰蛋白酶法和Triton X-100法脱猪关节软骨细胞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8-03/07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新鲜猪膝、髋关节软骨市场上购得.方法;选取新鲜猪关节软骨片分别置入2.5g/L胰酶溶液和2.5 g/L Triton X-100溶液中脱细胞处理,并以未经处理的新鲜软骨片作对照.主要观察指标:①大体观察脱细胞后关节软骨的外观形态.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扫描电镜下观察两种脱细胞方式对细胞外基质胶原的影响.③每组随机选取10片软骨片进行加载、卸载试验和拉断试验,测定断裂强度和断裂拉伸率.结果:①经过两种方法脱细胞后,软骨脱细胞基质在外观上与未脱细胞软骨差别甚微,只是颜色较软骨略白,触摸较未脱细胞基质柔软.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扫描电镜可见,胰酶法和Triton X-100法均彻底脱去了关节软骨上的细胞成分,胰酶法观察到胶原排列有序,纹理清晰,可见胰酶在脱细胞的同时对细胞外基质没有明显的破坏;Triton X-100法观察到胶原仍比较多,但纹理结构有些紊乱,可能是Triton X-100法脱细胞对细胞外基质进行了破坏.③新鲜关节软骨组、胰酶组和Triton X-100组断裂强度和断裂拉伸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两种方法均彻底脱去了关节软骨上的细胞成分,脱胰酶法脱猪关节软骨细胞的方法作用时间较短,胶原保存好,且成本较低.Triton X-100法脱细胞步骤较多,时间较长,对胶原结构有轻微的破坏,但对软骨的力学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4.
低剂量辐射超敏感性是细胞对低剂量照射(0.02~0.50 Gy)较敏感,但对其后剂最区域(0.50~1.00 Gy)敏感性下降.其发生机制现不清楚,可能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1-2].笔者观察HT 29结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与γ线照射剂量关系,分析不同剂最照射后细胞周期调控变化及Phos-pho-Cdc25C(Ser216)蛋白表达情况,探讨低剂量辐射超敏感性机制.  相似文献   
95.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中的优势细胞群,是TIME中免疫系统抑制和肿瘤细胞增殖最重要的调节细胞。Src同源2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是一种非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该磷酸酶在从细胞表面到细胞核的信号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且是介导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关键细胞内调节因子,参与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信号通路。最近的研究表明,SHP-2是决定TAMs功能的一个关键酶,但是由于其功能多变,在不同的实体瘤微环境中发挥不同甚至是相反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综述了SHP-2在TAMs功能及在相关实体瘤中的作用,为肿瘤的免疫和靶向治疗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枸橼酸铋钾(商品名丽珠得乐,广东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是一种胃粘膜保护剂,常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及与抗生素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我院收治服用枸橼酸铋钾致急性肾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戚晓军  薛军  赵海东  刘伟 《中国肿瘤》2001,10(2):118-119
目的 研究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 1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共植入14枚胆道内支架,其中原发性肝癌4例,胃癌肝门转移2例,胰腺癌3例,壶腹癌3例,10例支架植入后进行了局部治疗。结果 12例采用经皮肝穿放置胆道支架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8.3%(1/12),早期并发症率16.7%(2/12),6个月生存率58.3%,6个月胆道再狭窄率25%(3/12),春中1例进行了再次介入治疗。结论 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阴性黄疸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8.
低剂量辐射超敏感性是细胞对低剂量照射(0.02~0.50 Gy)较敏感,但对其后剂最区域(0.50~1.00 Gy)敏感性下降.其发生机制现不清楚,可能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1-2].笔者观察HT 29结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与γ线照射剂量关系,分析不同剂最照射后细胞周期调控变化及Phos-pho-Cdc25C(Ser216)蛋白表达情况,探讨低剂量辐射超敏感性机制.  相似文献   
99.
1 资料与方法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7~45岁,左侧5例,右侧25例,病程最短2月,最长5年。以上病例全部经摄X线片检查,确诊无骨质病变。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屈肘,在肱骨外上髁处找压痛点定位后,局部碘酒、酒精消毒,铺消毒孔巾,局部1%利多卡因注射液麻醉,麻醉应彻底,而后右手持小针刀垂直刺入达到骨膜,刀刃面与肱骨平行,垂直拔铲3~5次,而后改为刀刃面与肱骨垂直,再拔铲3~5次,而后出针,拔火罐10min后,局部消毒敷料用胶布粘牢,术后7d复查。2 结果疗效评定标准局部疼痛消失,旋转前臂、伸屈肘关节无疼痛,以上病…  相似文献   
100.
综合训练法预防晕船病效果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209名大学生晕船病易感性预测,对其中128名大学生进行预防晕船病训练和训练效果评估,以建立预防晕船病综合训练方案和评估方法。方法采用四柱秋千诱发试验结合个人史和心理学问卷、Graybiel晕动病评分法,进行晕船病易感性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分组训练,实验1、2组进行预防晕船病综合训练,两组训练的方法相同,但时间不一,对照组进行传统训练。训练结束后对训练效果进行陆上和海上评估。结果陆上评估显示,实验1组、实验2组训练后晕动病发病率分别为58.62%、61.54%,明显低于对照组(93.46%,P<0.01);实验1组、实验2组训练后Graybiel评分法得分分别为(4.05±4.86)、(3.88±4.26),明显低于对照组(11.37±8.28,P<0.01),耐受时间分别为(17.91±3.50)min(、18.89±2.73)min,明显高于对照组〔(15.59±5.11)min,P<0.01〕,耐受指数分别为(88.89±19.01)(、91.13±14.51)明显高于对照组(70.28±27.59,P<0.01),实验1组、实验2组Graybiel评分法分级程度重的人数构成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实验1组、实验2组训练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2组训练前后Gray-biel评分得分差值(7.83±7.97)高于实验1组(3.50±5.76,P<0.05),表明实验2组训练效果优于实验1组。海上评估显示,在3、4级海况时,实验1组Graybiel评分得分分别为(4.31±7.29、2.83±3.57),明显低于未训练组(10.50±7.52、5.95±5.74,P<0.05),说明实验1组训练可有效预防3、4级海况下的晕船病发生。结论在陆上进行综合训练法预防晕船病的效果优于传统训练法,在3、4级海况时能有效预防晕船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