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不同诊断标准间诊断情况的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AIP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561例慢性胰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以美国HISORt标准及亚洲标准诊断AIP的情况,分析两者AIP诊断率差异的产生原因.结果 符合2006年美国HISORt标准的AIP患者共34例,其中满足组织学诊断标准、胰腺典型影像学表现+血清IgG4升高诊断标准、激素治疗有效+血清IgG4升高诊断标准的病例数分别为5、10和26例,同时符合后两组标准者7例.符合2008年亚洲诊断标准的AIP患者共15例,其中满足两条必备影像学标准者10例,满足手术切除后病理为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标准者5例.结论 AIP是一种以自身免疫性炎症为特征的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临床上易误诊为胰腺癌、胆管癌等.不同诊断标准相继推出,2008年亚洲诊断标准更适合我国临床实践,在血清学指标、病理结果及试验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等诊断方法基础上,应充分重视影像学检查对AIP诊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经胰管弓式隔膜乳头预切开术处理ERCP困难胆管插管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109例ERCP胆总管插管困难患者进行经胰管弓式隔膜乳头预切开术(下称经胰管组,56例)和常规针式乳头预切开术(下称常规针刀组,5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09例患者中的97例在乳头预切开术后可成功插入胆管,经胰管组成功率96.4%(54/56),常规针刀组成功率81.1%(43/53),两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109例中11例出现并发症,包括急性胰腺炎5例、出血4例、胆道感染2例。其中,经胰管组急性胰腺炎2例,常规针刀组急性胰腺炎3例,出血4例,胆道感染2例。两组比较,经胰管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针刀组(3.6%比17.0%,P〈0.05),术后胰腺炎、出血、感染发生率也分别低于后者,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经胰管弓式隔膜乳头预切开术超选胆总管成功率高于针式乳头预切开术,而且并发症较低,是处理选择性胆总管插管较困难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43.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05年8月至2007年6月行ERCP诊断与治疗的全部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变量分析.结果 864例患者完成ERCP检查和治疗,ERCP操作成功率为96.8%(836/864).影响ERCP成功的主要因素有:肿瘤完全阻塞乳头致使导丝无法通过;肿瘤、溃疡或其他原因致肠腔狭窄使内镜不能进入十二指肠降部.出现并发症105例,发生率为12.2%,其中胰腺炎49例(5.7%),胆道感染37例(4.3%),上消化道出血15例(1.7%),穿孔4例(0.5%).经单变量分析显示,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相关因素主要有插管时间过长(>60 min,χ~2=5.22,P=0.022)、行胰管造影(χ~2=6.83,P=0.009)、奥迪括约肌功能障碍(χ~2=19.89,P=0.000)、血清胆红素正常(χ~2=4.02,P=0.045);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有患有恶性胰胆系统肿瘤(χ~2=16.39,P=0.001)及胆道结石病史(χ~2=7.48,P=0.006)、胆道高位梗阻(χ~2=67.13,P=0.000)、胆管治疗性ERCP(χ~2=6.39,P=0.012).结论 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师操作技术有关,认识患者高危因素并提高医师操作水平是减少或避免ERCP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4.
硬化治疗后曲张静脉内镜和超声内镜表现的演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后曲张静脉变化的规律。方法肝炎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后止血并接受连续治疗、完成首期疗程、食管胃静脉曲张消失或减轻至Ⅱ期以下的进入随访,要求随访时间5年。共386例进入随访,随访过程中记录内镜和超声内镜表现,并探讨其演变的规律。结果190例完成了5年随访,失访196例,平均失访时间(3】.7±14.7)月。硬化治疗后食管的曲张静脉管腔闭塞,形成白色纤维条索残留于食管壁。随时间延长,食管内静脉逐渐再现,再现有2种方式:一是在食管壁内逐渐出现一些再生的小静脉(362/386,93.8%),二是原曲张血管再通(24/386,6.2%)。硬化治疗前无胃静脉曲张的病例中有5.3%出现胃静脉曲张。随访中还见到罕见的十二指肠静脉曲张。超声内镜表现进一步证实了静脉管腔闭塞后再生并逐渐扩张的过程。结论硬化治疗静脉曲张消失后静脉会逐渐再现,要保持硬化治疗的长期效果,必须定期复查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配合技师的培训方法 .方法 对学员进行理论讲课、技能培训、综合考核,就培训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学员能顺利完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胆管取石术、胰胆管支架置入术、鼻胆引流术的配合工作,合格率100%.结论 经过规范化培训后的技师可以顺利完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诊疗的配合工作.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评价内镜下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57例贲门失弛缓病人采用内镜下注射 A型肉毒毒素治疗,通过对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LESP)测定评价近期疗效。治疗后半年、 1年、 2年随访,评价中远期疗效。结果 在 57例病人中有 54例治疗后症状缓解占 95%,无合并症发生。随访观察治疗后半年以上有 41例,其中 36例未复发占 88%; 1年以上 30例,有 25例未复发占 83%; 2年以上 12例,有 8例未复发占 67%。结论 内镜下注射 A型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是一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7.
胆囊切除术是临床上治疗胆囊疾病的主要方法,包括开腹胆囊切除术(O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LC较传统的OC手术创伤小,可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使患者的体能迅速恢复如常,已经逐渐成为胆囊结石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8.
经胃壁内镜胰腺假性囊肿感染清创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胃壁内镜清创术(NOTES技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感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患者男性,45岁,主因腹胀1个月于2010年7月16日入院,被诊断为胰腺假性囊肿,大小约15×20 cm。在内镜超声引导下,常规经胃壁在囊肿内放入2枚双猪尾型塑料支架。术后第7天囊肿感染,经多次调整支架位置、在脓肿内增加2根支架并植入鼻胰冲洗管、留置空肠三腔营养管等处理,感染未得到根本控制。遂于2010年8月30日至9月19日间行3次胰腺假性囊肿感染清创术,即在导丝引导下,用球囊扩张胃壁切口直径至1.5 cm,将内镜送入脓腔内,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脓腔,取石网篮取出块状坏死物,术后在脓腔内放置支架和鼻胰冲洗管。结果胰腺假性囊肿支架植入后发生感染,在常规胃镜治疗无效的情况下,经胃壁行3次脓肿清创术后,患者体温和血象逐渐恢复正常。先后拔除鼻胰冲洗管、空肠三腔营养管和全部支架,患者于2010年10月25日痊愈出院。结论经胃壁胰腺假性囊肿感染清创术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但还有待更多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