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20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用于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修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60例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使用股前外侧皮瓣进行瘢痕修复治疗,观察组30例,使用腹股沟皮瓣进行瘢痕修复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皮瓣断蒂时间,以及皮瓣下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皮瓣断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皮瓣下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的修复治疗,使用腹股沟皮瓣的临床疗效明显比股前外侧皮瓣,成活率高,皮瓣断蒂时间短,并发症少,既安全,操作又简单,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在ITP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PAIgG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ITP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 4+CD 25highCD 127dimTreg细胞占CD 4+T细胞比例及PAIgG的表达水平。结果 ITP组CD 4+CD 25highCD 127dimTreg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ITP组PAIgG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reg细胞与PAIgG之间呈负相关(r=-0.57,P〈0.05)。结论 ITP患者CD 4+CD 25highCD 127dimTreg细胞水平显著下降,免疫抑制作用减弱,引起自身反应性T、B细胞活化增殖,T细胞亚群改变,PAIgG产生增加,并最终导致ITP发病。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总结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的临床资料,以提高本病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 方法 对13例确诊韦格纳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以耳、鼻、喉为首发症状6例(46.2%);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症状7例(53.8%)。可累积多个系统或脏器,主要累积上、下呼吸道及肾脏。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率为84.6%。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炎细胞浸润的血管炎,阳性率为84.6%。 结论 了解WG的临床特征,联合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及尽可能取得受累部位的病理活检资料,对提高早期的诊断率非常重要,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方案仍是目前WG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74.
童娟  郭明英  蔡晓燕 《临床荟萃》2010,25(23):2103-2106
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WM)为1944年Waldenstrom首次报道,WM是一种恶性的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有单克隆IgM升高,骨髓或者淋巴结病理提示各阶段多形的B淋巴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75.
血栓性疾病患者抗凝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栓性疾病患者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AT)活性水平检测在排除常见获得性血栓危险因素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85例血栓性疾病患者与50名正常健康对照者血浆PC、PS、AT活性水平,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85例血栓性疾病患者中位年龄42(17~69)岁.其中≤45岁者60例(70.6%).动脉血栓组和静脉血栓组患者PC、PS、AT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复发组PC、PS、AT平均活性低于初发组(P<0.01);年龄≤45岁患者组PC、PS、AT平均活性低于45岁以上组(P<0.01).共有26例(30.6%)患者存在抗凝蛋白活性降低;PS活性降低的发生率最高(10.6%),其次为PC活性降低(8.2%),AT活性降低和联合活性降低(各占5.9%).结论 无明确常见获得性血栓危险因素的血栓患者发病年龄较轻,且普遍存在抗凝蛋白水平低下;抗凝蛋白活性降低不仅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有关,而且与血栓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method,FCM)联合检测血小板表面CD 61和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FCM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59例ITP患者和24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非ITP患者PAIg(包括PAIgA、PAIgM、PAIgG)表达率、荧光强度和CD 61表达率,并对三组人群结果进行比较;并将ITP患者PAIg、CD 61表达水平与血小板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TP患者和非ITP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PAIgA、PAIgM、PAIgG表达率和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然而,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ITP组CD 61表达率显著低于非ITP组(P〈0.05),而非ITP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AIgA、PAIgM、PAIgG与血小板计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以PAIgA相关性最强。重度ITP患者PAIg表达率明显高于轻度ITP患者,而CD 61表达率显著低于轻度ITP患者,两组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同时检测血小板表面CD 61和PAIg可以用于ITP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流式细胞术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12例小儿腹内疝的超声特征,提高腹内疝术前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3月在本院因腹内疝就诊患儿12例,所有患儿均经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经手术和病理确诊,归纳分析术前超声特征,同时与手术病理对比分析.结果:腹内疝超声多表现为肠管梗阻扩张,肠壁增厚和肠间积液等,典型特征表现为疝环(条索带)及梗...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初步分析inv(16)/t(16;16)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结果,从而对AML分型诊断和治疗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初诊AML伴inv(16)/t(16;16)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结果。结果 13例经RT-PCR方法确诊为CBFβ-MYH11阳性AML患者,临床上多有肝脾肿大、齿龈增生等浸润特征,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异常升高伴原始细胞明显增多。FAB分型结果为M4或M5型,免疫分型提示原始细胞高表达CD34及CD117等早期抗原,同时髓系抗原CD33、CD13、MPO等高表达并向单核系分化,其中有3例患者CD34、CD14双阳性细胞伴有CD2表达。除2例患者拒绝化疗要求出院以外,所有患者第一疗程化疗后均达完全缓解,中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化疗,且化疗疗效好。结论 inv(16)/t(16;16)AML预后好,但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具有局限性,根据临床特点及免疫分型特征,在RT-PCR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尚需进一步增加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检测,有助于排除RTPCR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从而为临床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9.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 HS)是由于红细胞膜的先天性缺陷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其主要临床特点为慢性血管外溶血,并常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和黄疸。末梢血中红细胞多呈球形,红细胞盐水脆性试验增高。脾肿大是本病特征性表现。过去也常称  相似文献   
80.
 【摘要】 目的 建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方法,并研究应用此方法检测CML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对评价MRD的意义。方法 应用RQ-PCR对80例CML患者初诊时和(或)治疗后的骨髓标本进行分析,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转录水平,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34例)、甲磺酸伊马替尼组(33例)、羟基脲组(13例)为,监测CML患者治疗前后bcr-abl融合基因变化。结果 RQ-PCR检测初诊CML患者bcr-abl阳性平均值为6847.67拷贝/万个细胞,加速期检测平均值为306 176.08拷贝/万个细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移植后1个月检测平均值为944.33拷贝/万个细胞,移植后6个月复测平均值2.37拷贝/万个细胞,移植后12个月复测平均值0.29拷贝/万个细胞,移植后24个月检测不到bcr-abl融合基因;甲磺酸伊马替尼组服用3个月后检测平均值3720.23拷贝/万个细胞,服用12个月<0.10拷贝/万个细胞;羟基脲组用药0个月平均值7290.11拷贝/万个细胞,服用9个月后检测平均值3143.24拷贝/万个细胞。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甲磺酸伊马替尼组相同时间bcr-ab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P=0.17),羟基脲组与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P=0.01;t=2.97,P=0.02)。疾病进展时可检测到bcr-abl转录水平的上升;加速期患者的转录本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患者。结论 RQ-PCR作为CML治疗后MRD检测的方法,可以评价治疗效果,预测疾病复发,早期给予干预治疗,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