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5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增强拇指指腹感觉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08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的方法治疗拇指指腹皮肤缺损患者40例为实验组,采用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的方法增强拇指指腹感觉功能;以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拇指指腹皮肤缺损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不吻合kite皮瓣桡神经。所有患者均记录指腹感觉恢复功能和术后皮瓣周围外观及有无神经瘤形成。结果 1实验组seddon感觉评定减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拇指皮瓣外观良好,功能满意,色泽与周围肤色相近。3两组患者术后神经瘤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可以更大限度地增强拇指指腹感觉,降低患者伤残率,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肾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征,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例肾孤立性纤维瘤进行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以及病理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2例肿瘤均位于左肾,1例来源于肾实质,1例与左肾盂关系密切,临床、影像学诊断为左肾癌,均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肿瘤大体为球形或表面略分叶状的包块,边界清楚,包膜完整。镜下梭形细胞呈束状、旋涡状或不规则状排列,部分与胶原纤维混杂,部分呈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细胞无明显异型,核分裂象未见。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D34及CD99阳性,S100,SMA,CKpan,P63,HMB45均为阴性,确诊为肾脏孤立性纤维瘤,2例均随访6个月无复发转移。结论:肾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肿瘤,临床及影像学上易误诊为肾癌或肾盂癌,免疫组化CD34阳性表达是其病理学特征性表现,根治性切除及术后长期随访是治疗肿瘤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4.
[目的]基于临床及影像学观察对K-Rod动态稳定系统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在2011年2 ~12月期间行K-Rod系统治疗的患者25例,评价指标主要包括VAS、JOA与ODI评分,以及对患者进行影像学随访观察(包括X线及MRI).[结果]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JOA评分则显著升高(P<0.01).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ROM)较术前显著减少(P<0.01),上位及下位节段的术前ROM与随访ROM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共有7例患者获得了MRI随访,椎间盘Pfirrmann分级显示,3例患者手术节段椎间盘仍有继续退变的表现,大部分患者邻近节段椎间盘信号和高度没有明显改变.[结论]随访结果表明K-Rod动态稳定系统能明显地减轻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同时达到固定和活动的良好平衡,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但由于随访时间尚短,研究样本量较小,长期疗效及其延缓邻近节段退变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近年来杭州地区献血人群HBsAg流行及分布状况,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HBV感染的预防策路。方法遵循献血者知情同意,采用ELISA法分别使用两种不同厂家的试剂检测献血后标本的HBsAg。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阳性率,对年龄性别.献血次数等不同分布组的HBsAg阳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共检测无偿献血者741 441人,HBsAg阳性率为0.231%。2015-2019 年HBsAg阳性率分别为0.321% .0.241% .0.251% .0.179% .0.17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无偿献血人群分为18-2425-34.35-44.45--5455-60岁年龄组,各年龄组随着年龄增加献血人群比例下降,HBsAg阳性率存在差异,其中45-54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0.51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女献血者HBsAg阳性率分别为0.271%和0.168% ;初次献血者阳性率为0.336% ,两次献血的人群阳性率为0.017%,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杭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阳性率低,不同年龄.性别和献血次数人群的阳性率存在差异,提高重复献血者率有利于提升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26.
董杰 《眼科学报》2020,(2):150-152
近年来,很多国际学术期刊,特别是一些高水平的期刊越来越强调论文报告规范,以此来规范论文写作,使论文更为全面准确地展现给读者。针对不同的研究类型,目前常用的报告规范包括: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规范(CONSORT)、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报告规范(PRISMA)、观察性研究报告规范(STROBE)、诊断试验报告规范(STARD)、病例分析报告规范(CARE)等。很多作者虽然知道某些报告规范的名字及其对应的研究类型,但因无法正确理解报告规范中每个条目的含义,最终导致论文撰写不规范,或因没有遵照报告规范而导致退修或退稿。为了让大家对报告规范有更深入的了解,《眼科学报》编辑部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统计学专家柳青教授进行了专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比较经皮肾镜及输尿管软镜对孤立肾肾盂结石的治疗效果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8例孤立肾肾盂结石,其中30例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经皮肾镜组),28例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输尿管软镜组),对手术时间、出血量、结石清除率进行比较,同时测定2组患者术前24h和术后3、24、48h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结果 经皮肾镜组结石清除率76.7%(23/30),输尿管软镜组结石清除率75.0%(21/28),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022,P=0.882)。输尿管软镜组出血量(50.3±21.5)ml,显著少于经皮肾镜组(80.2±20.5)ml(t=5.422,P=0.000);手术时间(60.5±25.1)min,显著长于经皮肾镜组(45.34-10.5)rain(t=-3.045,P=0.004)。术后3h2组血NGAL浓度均明显升高,其中输尿管软镜组从术前(3.6±0.6)μg/L上升到(7.9±0.8)μg/L(g:33.457,P〈0.05),经皮肾镜组从术前(3.8±0.7)μg/L上升到(6.3±0.5)μg/L(q=22.068,P〈0.05),输尿管软镜组高于经皮肾镜组,有显著性差异(t=-9.200,P=0.000),术后24h开始下降,但48h仍未降低至术前水平(q=4.414,P〈0.05;g=8.559,P〈0.05)。2组血BUN、Cr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经皮肾镜及输尿管软镜均是治疗孤立肾盂结石的有效方法,且2种方法对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影响,但其影响都是可恢复的。  相似文献   
28.
背景与目的:研究氯化汞暴露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观察氯化汞引起生精细胞和精子超微结构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取32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3个不同氯化汞剂量处理组和阴性对照组,共4组,各处理组分别以0.5、1.0、5.0 μmol/kg氯化汞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5 d,阴性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睾丸生精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平均光密度值;透射电镜观察生精细胞和附睾精子超微结构改变.结果:3种不同剂量氯化汞组Bcl-2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5.0 μmol/kg氯化汞组Bax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各氯化汞处理组生精细胞核膜、染色质、线粒体、附睾精子线粒体等超微结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且随氯化汞浓度的增加,超微结构病理变化越明显.结论:小鼠汞暴露可导致睾丸生精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值显著性改变,生精细胞和精子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补充大豆异黄酮和钙对绝经妇女骨代谢的影响及与ER基因Px单倍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691名汉族45~65岁绝经妇女的ER-α的PvuII和XbaI酶切位点多态性,从497名PvuII-XbaI单倍体确定者中随机抽取93人测定BMD,将T<-1.5者纳为干预对象(共60人)进行为期一年的随机对照干预实验。将干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补钙+VD组和补钙+VD+大豆异黄酮组。给予的剂量分别为:钙440mg/d;VD100IU/d;大豆异黄酮100mg/d,干预期为12mon。测定基线和终期的各项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干预12个月后,补钙组和补钙+大豆异黄酮组,机体的雌激素水平均未见显著性的改变,而25-OH-D均水平升高(P=0.09),但两组间的变化率无显著性的差异;血清钙磷及反映骨形成的指标未见显著性改变。补钙组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较基线升高[变化率:23.4%(-22.9%~49.1%)],而补钙+大豆异黄酮组则较基线降低[变化率:-4.2%(-26.0%~17.6%)],两组的变化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尿吡啶交联物(Pyd)和I型胶原N末端肽(NTx)则未见显著性改变。补钙组,non-Px基因型较Px基因型更容易出现Pyd升高,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降低。钙+大豆异黄酮的干预效果在两种基因型间没有差异.结论补充大豆异黄酮并不影响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反应骨吸收的生化指标Tracp-5b对大豆异黄酮的作用较敏感。单纯补钙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改变受Px单倍体基因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降糖药的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降糖药的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我院2006年3月的门诊处方,对其中含有降糖药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降糖药处方比例占总处方数的6.2%;我院使用最多的三类降糖药分别是双胍类、。一糖苷酶抑制剂和磺酰脲类,占主导地位的两种药物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结论:我院使用降糖药物基本合理。部分磺酰脲类降糖药和阿卡波糖在临床用药剂量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