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应用自体游离骨膜移植修复关节软骨部分或全部缺损10例。游离骨膜取自胫骨中段,骨膜生发层朝向关节腔,间断缝合固定于软骨缺损处。全部病人获半年以上随访,关节活动恢复令人满意,其中1例于术后1年拆内固定时观察到骨膜再生的软骨与相邻的正常软骨无明显差异。并对手术适应症和术中必须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2.
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和髓外浆细胞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浆细胞病中,孤立性浆细胞瘤(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和髓外浆细胞瘤)比多发性骨髓瘤罕见,然而两者间关系仍不清楚。1960~1994年间,作者治疗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24例,髓外浆细胞瘤20例。诊断标准为:(1)临床与放射学检查未发现另外病变;(2)活检证实为浆细胞瘤;(3)骨髓检查阴性(浆细胞<10%);(4)无贫血、高血钙或肾受累证据。随访平均112个月,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中54%、髓外浆细胞瘤中40%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作者建议将孤立性浆细胞瘤分为潜伏型与侵袭型:肿瘤细胞分化良好者病变趋向潜伏静止,低分化者病变具侵袭性,容易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选择广泛切除或彻底刮除,瘤腔用液氮或酚等灭活后植骨或骨水泥充填,术后辅以放疗。侵袭型者需辅以化疗,以延缓播散为多发性骨髓瘤。  相似文献   
43.
我们于2003年10月自行研制了防滑锁骨钉(系专利名,中国专利号:ZL200320123991.X),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后,自2004年5月至2006年6月用于治疗锁骨中、外段骨折2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TIF)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应用TIF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2~54岁,平均(37.8±9.5)岁.损伤节段:T11,12 2例,T12L15例,L1,22例,L2,3 1例,L3,41例.均为AO分型B型骨折.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度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为7~10分,平均(9.2±0.87)分.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B级3例,C级4例,D级3例,E级1例.术后随访时评估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改善和矢状面Cobb角矫正及维持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130~170 min,平均(147.3±11.9) min;术中出血180~650ml,平均(369.1±110.2) ml.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20.2±4.3)个月.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X线片提示内固定无松动、断裂、融合器移位等情况,骨折节段稳定.9例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改善.术前矢状面Cobb角-21.2°~3.2°,平均-10.3°±7.8°;末次随访时-7.9°~17.2°,平均1.2°±7.4°,Cobb角明显矫正,随访期间无明显丢失.结论 应用TIF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在畸形矫正、神经功能改善、植骨融合和内固定稳定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建立并评价弹性蛋白酶诱导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模型。方法:24只健康雌性8周龄C57BL/6小鼠(重约18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予以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实验1组和实验2组气管内滴注弹性蛋白酶,对照组和实验1组继续饲养8周后处死,实验2组继续饲养12周后处死。HE染色评估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肺组织与胫骨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与血清相关炎症因子含量。Micro-CT检测小鼠股骨骨量相关参数。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破骨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肺组织病理显示实验组肺泡结构紊乱,肺泡壁变薄或断裂,肺泡腔扩大。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IL-6与TNF-α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血清炎症因子IL-1β与TNF-α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01)。实验组BV/TV(骨体积分数)、Tb.Th(平均骨小梁厚度)与Tb.N(平均骨小梁数)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Tb.Sp(平均骨小梁分离度)和BS/BV(骨表面积分数)较对照...  相似文献   
46.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辅助下单侧入路对侧潜行减压治疗退变性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1年6月超声骨刀辅助下单侧入路对侧潜行减压治疗退变性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74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对侧潜行减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组,A组],对比同期行双侧经椎间孔减压患者129例(双侧小切口TLIF组,B组),比较两组之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参数,行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PK)检查评估肌肉破坏情况,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疗效,并比较两组之间术后并发症和融合情况。结果:两组间比较,两侧切口平均长度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A组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PK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d、3d时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5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d、1个月、3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显著改善,术后3d、1个月、3个月、12个月时VAS评分和ODI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时A组ODI和VAS评分均优于B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硬膜撕裂、切口脂肪液化、脑脊液漏、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术后出现下肢麻木加重,和臀部/下肢症状反跳的患者比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TLIF组均小于双侧小切口TLI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单侧入路双侧减压TLIF组有12例尚未融合,双侧小切口TLIF组有8例未融合,两组患者的植骨融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侧小切口TLIF手术相比,超声骨刀辅助下单侧入路对侧潜行减压治疗退变性重度腰椎管狭窄症亦可取得较好疗效,具有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临床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1例;年龄20~81(60.90±10.06)岁;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17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1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5例,腰椎管狭窄症33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28例,腰椎内固定术后邻椎病11例,炎症转归期原发性椎间隙炎7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5例。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提示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57例,骨密度正常87例。融合节段数:单节段124例,2节段11例,3节段8例,4节段1例。采用Stand-alone OLIF 40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104例。记录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对可能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融合器沉降对于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中位数99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06 ml;术中发生终板损伤30例,合并椎体骨折5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14.57±7.14)个月。随访过程中除原发性腰椎间隙炎病例、部分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病例,其余出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器沉降现象,其中正常沉降119例,异常沉降25例(Ⅰ级23例,Ⅱ级2例)。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或断裂现象,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9.48±1.84) mm恢复至术后3~5 d的(12.65±2.03) mm及末次随访时的 (10.51±1.81) mm,术后3~5 d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后3~5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为94.4%(136/144)。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由术前的(6.55±2.29)、(4.72±1.49)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40±0.82)、(0.60±0.03)分(P<0.000 1);ODI由术前的(38.50±6.98)%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1.30±3.27)%(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31.3%(45/144),再手术率9.72%(14/144),其中因融合器沉降或移位而再次手术8例,占再手术的57.14%(8/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组、Stand-alone OLIF组、2节段或以上融合组、终板损伤组中其异常沉降例数分别高于骨量正常组、O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单节段融合组、终板无损伤组。结论:融合器沉降是OLIF术后较为常见的现象,术前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Stand-alone OLIF应用、2节段或以上融合和术中终板损伤可能是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重要因素。虽然融合器沉降程度与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但存在融合器移位的风险,需要加强预防,以降低因融合器沉降而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再手术。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结合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 SP)教学方法在慢性骨髓炎诊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6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试验对照研究方法,将56名住培学员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名住培学员。试验组住培学员采用PBL结合SP教学方法,对照组住培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方法。4周的培训结束后,对两组住培学员进行慢性骨髓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考核,以及有关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 试验组住培学员慢性骨髓炎综合诊治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和总成绩,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认可度、自我学习积极性、合作与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住培学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BL结合SP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试验组住培学员有关慢性骨髓炎综合诊治的各项考核成绩,提高其对教学效果的评分,值得在今后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逆行神经追踪法研究大鼠骶髂关节的传入神经通路。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非交感神经切除组(A组)和交感神经切除组(B组),每组15只,交感神经切除组切除左侧L1以下椎旁交感干。两组左侧骶髂关节注入30%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20μl,72h后取出双侧的L1-S1背根神经节(DRG),TMB法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HRP阳性神经元细胞并计数。结果:两组左侧L1、L2背根神经节内HRP阳性神经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HRP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左侧L3-S1背根神经节内HRP阳性神经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1-S1神经节含有支配同侧骶髂关节的传入神经元,同侧椎旁交感干可能是骶髂关节到L1-L2神经节重要的传入神经旁路,而不是到L3-L5神经节的传入旁路或重要的传入旁路。  相似文献   
50.
有限内固定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Ⅲ型Pilon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7-2003年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Ⅲ型Pilon骨折16例,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