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5篇
医药卫生   18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目的 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二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部手术继发髋关节感染的疗效。方法 从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二期全髋关节置换连续治疗髋部手术继发髋关节感染患者6例,男2例,女4例;年龄43~68岁,平均(59.7±9.2)岁。股骨颈骨折行加压螺钉固定3例,股骨头坏死骨瓣移植1例,早期股骨头坏死行中心钻孔减压及局部介入治疗各1例。一期手术彻底清创,植入抗生素(万古霉素)骨水泥间隔体,感染控制后二期植入全髋关节假体。术后定期随访,常规复查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81个月,平均46个月。5例患者在一期清创后平均14周(12~18周)行二期全髋关节置换,1例患者在一期清创后7个月行二次清创及重新植入骨水泥间隔体,12周后行二期全髋关节置换。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35.6±3.3)分,间隔期平均(57.8±5.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平均(92.3±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于间隔期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左下肺栓塞。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复发及新发感染病例。结论 对继发于髋部手术的髋关节感染,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行二期全髋关节置换可以获得较满意的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方法及其与标准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关节镜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293例,其中ACL完全断裂253例,男187例,女66例,平均年龄28岁.2004年5月~ 2007年12月,采用标准重建技术对85例ACL完全断裂患者进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2007年1月~2010年5月,采用保留残端技术对168例ACL完全断裂患者进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结果]在术后第12个月时有211例患者得到随访.Lachman试验:标准组患者术后阴性55例,弱阳性7例,阳性2例;保残组患者中132例阴性,10例弱阳性,阳性5例.采用两组比较秩和检验,P=0.438.通过Lysholm评分表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患膝关节进行评分,标准组术后评分为90.84;保残组术后评分为92.09,两组评分相比,P=0.462.采用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评估两组术后患膝本体感觉功能,标准组TTDPM(被动活动察觉阈值)为2.099°±0.159°,保残组TTDPM为1.683° ±0.218°,两组比较P=0.001,两组患者术后被动活动察觉阈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残端纤维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83.
张煜  范卫民  马益民 《江苏医药》2005,31(8):591-593,i0005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对兔人工肱骨头周围骨长入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成两组行模拟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实验组假体周围放置骨形态发生蛋白30mg;对照组不作处理。分别于植入后4、8、12周每组处死5只兔子。取出肱骨标本,分别运用普通X线摄片及不脱钙骨组织切片等观察方法,比较假体周围的骨生长情况。结果假体植入后4周、8周,组织学观测实验组假体周围骨性结合率分别为(67.11±4.84)%和(70.79±6.56)%,显著高于对照组(34.61±5.74)%和(57.73±5.85)%(P<0.05)。12周时实验组骨性结合率为(74.71±6.10)%,对照组为(69.42±5.76)%(P>0.05)。结论BMP能促进骨假体界面的骨长入能力,这种作用在植入早期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4.
组织工程化软骨形成的细胞浓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瑛  范卫民  陈哲峰 《江苏医药》2005,31(10):762-764
目的探讨兔组织工程化软骨形成的合适细胞浓度。方法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扩增后以1,2,4,6,8,10×107/ml 6种不同浓度种植到PLGA支架上。在体外培养软骨细胞支架复合物,4周终止培养,进行HE、Masson组织学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体外培养的软骨组织,与正常软骨组织有相似的组织学特性,形成软骨组织适宜细胞浓度为4×107/ml。结论体外形成兔软骨组织的适宜细胞接种浓度为4×107/ml。  相似文献   
185.
脊柱外固定复位器在胸腰椎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正帅  王道新  范卫民  吴宁廼 《江苏医药》2005,31(2):102-104,F005
目的 应用脊柱外固定复位器治疗胸腰椎骨折。方法 自行设计研制脊柱外固定复位器,器械由经皮椎弓根钉和支架构成。临床应用 127 例,其中屈曲压缩型骨折 37 例,爆裂骨折 81例,屈曲牵张骨折9例。结果 随访2 5~7年,平均5年2个月。127例术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体前缘高度丧失度术前(41 .00±16. 73)%,术后(2. 50±2 .97)%;椎体后缘高度丧失度术前(8 00±10 .65)%,术后(6 .70±1 .32)%。脊柱后凸畸形角显著减小,术前(19 .00±7. 09)度,术后(6. 79±3 .78)度。81 例爆裂骨折术后椎管矢径增大,从术前( 7. 00±1. 75 ) mm 增至术后( 13. 00±3. 73) mm。术前、术后测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1)。27 例神经损伤恢复,其中 15 例恢复正常,10例部分恢复,2例无恢复。115例术后恢复正常生活工作,11例能进行日常生活及轻工作,1 例日常生活困难需人照料。结论 临床应用脊柱外固定复位器治疗胸腰椎骨折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6.
二磷酸盐对人工关节松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卫民  马益民  王青 《江苏医药》2000,26(8):615-617
目的:探讨二磷酸盐对人工关节松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准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17例。采集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每例标本分成5份。A组:仅单核细胞,为对照组;B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C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5μg/ml);D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10μg/ml);E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20μg/ml)。培养48小时后,放免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  相似文献   
187.
范卫民  王道新  李翔 《江苏医药》2000,26(2):116-117
了解髓内钉治疗 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时,扩髓对胫骨血液的影响。方法、选用杂种犬20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所有动物模拟右侧 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一组扩髓后作交锁髓内钉固定,另一组髓内钉固定前不扩髓。  相似文献   
188.
不同材料包埋的PGA支架对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晋客  刘锋  范卫民 《江苏医药》2006,32(7):642-644,i0004
目的 比较不同材料包埋的聚羟基乙酸(PGA)作为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效果。方法 采用卵磷脂、多聚赖氨酸及纤维粘连蛋白分别包埋PGA支架,并与软骨细胞一起体外培养,观察其亲水性的变化、对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影响。结果 以纤维粘连蛋白包埋的PGA支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改善细胞生物学行为,并显著增强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的能力。结论 以纤维粘连蛋白包埋的PGA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技术中的支架材料,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