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医药卫生   17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新型无柄人工髋关节生物固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检验新型无柄人工髋关节的早期骨长入情况,以评价金钟罩的生物固定效果。方法:以枯铬钼合金材料制成山羊用股骨金钟罩形无柄人工髋关节假体及固定螺丝钉,以高分子聚乙烯制成山羊用人工股骨头假体。选取12只山羊、体质量38 ̄48kg,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行人工髓关节置换术。切除股骨头近段2/3,套上金钟罩,拧入固定螺丝钉,经假体窗口钻孔植骨。于手术后1,2,3个月宰杀山羊,取股骨近端标本,常规处理,显  相似文献   
42.
严峻  徐玉生  苟三怀 《农垦医学》2001,23(6):368-369
1990年 4月至 1 998年 1 1月 ,我们应用改良张力带双重环扎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 72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72例。男性 6 1例 ,女性 1 1例 ,年龄 1 7~ 89岁 ,平均 5 2 .3岁。大部分患者为直接暴力伤所致 ,均为新鲜骨折 ,开放性 42例 ,闭合性 3 0例。全部患者在伤后 1~ 8小时以内入院。1 .2 手术方法 利用加压喷射法冲洗伤处 ,清创后取髌骨前弧形切口 ,将皮肤及深筋膜切开并掀起 ,不要损伤髌前筋膜 ,如是开放性骨折从原伤口探查关节腔 ,反复冲洗 ,初步复位后用带针 1 8号钢丝沿髌骨周缘 0 .3cm…  相似文献   
43.
Timax钛合金跟骨钢板治疗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Timax钛合金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7例(45足)波及距下关节面的移位性跟骨骨折进行切开复位、Timax钛合金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37例获12~29(15.4±4.11)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钢板外露等并发症,3足出现表皮坏死.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23足,良16足,中4足,差2足,优良率达86.7%.结论 波及距下关节的移位性跟骨骨折采用Timax钛合金跟骨钢板治疗,可有效恢复跟骨解剖位,显著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44.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附103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保守疗法与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方法1980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103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216例采用保守治疗,行骨牵引、皮肤牵引或髋“人”字石膏固定;手术治疗821例:集柬针固定28例,空心螺钉固定33例,Ender钉固定98例,动力髋螺钉(DHS)固定411例。动力髁螺钉(DCS)固定86例,Gamma钉固定52例,股骨近端螺钉(PFN)固定17例,人工关节置换26例,角钢板固定70例。结果972例获得随访的患者中,保守治疗组176例;集柬针固定组28例,空心螺钉固定组32例,Ender钉固定组93例,DHS固定组392例,DCS固定组86例,Gamma钉固定组52例,PFN固定组17例,人工关节置换组26例,角钢板固定组70例,其优良率分别为52.8%、67.9%、87.5%、77.4%、95.9%、93.O%、90.4%、88.2%、92.3%、84.3%。保守治疗组死亡11人,肺部感染7例,尿路感染4例,髋内翻35例。集柬针固定组髋内翻3例,钉退出4例。Ender钉固定组髋内翻3例,切口感染3例。DHS固定组死亡1例,尿路感染3例,肺部感染3例,螺钉松动2例。DCS固定组内固定断裂1例。Gamma钉固定组螺钉松动1例。人工关节置换组死亡1例。角钢板固定组断裂1例。结论保守治疗髋内翻及内科并发症发生率高。逆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DCS、Gamma钉或PFN固定,DHS适用于稳定性骨折,四者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5.
[目的]使用双股Arias钛缆和锁骨钩钢板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双股Atlas钛缆和锁骨钩钢板治疗Allman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52例,均为单侧。其中双股Atlas钛缆组28例,锁骨钩钢板组24例。男38例,女14例,年龄22—65岁,平均38.5岁。新鲜脱位39例,陈旧性13例。钛缆固定采用喙突根部钻孔,从喙突上方偏内1.5cm处的锁骨干孔道中穿过,锁骨钩钢板均为6孔。术中常规作喙锁韧带修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8.8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功能恢复及影像学评价,按照Lazcano标准对术后上肢肌力、肩部疼痛和关节功能进行评定。钩钢板组优14例,良6例,差4例,治疗优良率83%;钛缆组优22例,良5例,差1例,治疗优良率96%,与钩钢板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双股钛缆治疗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与锁骨钩钢板相当,且具有术后肩痛发生率低、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此外钛缆生物相容性佳,可在体内长期存留而不必取出。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ICAM-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15例急性SCI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ICAM-1的表达,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急性SCI患者ICAM-1值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结论急性SCI时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ICAM-1表达明显升高,ICAM-1可能参与了急性SCI患者的免疫应答及脊髓损害过程,提示ICAM-1可能作为一个SCI预后判断的标志。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报告多轴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及初步疗效. 方法 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采用开放复位、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5例,闭合性骨折21例,开放性骨折4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Ⅳ型6例,Ⅴ型16例,Ⅵ型3例;根据影像学测量结果及HSS评分标准进行临床效果评定.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得7~15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骨折4~6个月后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78~96分,平均88.4分.发生皮瓣坏死1例,切口局部感染1例,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或骨折复位丢失现象.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的内翻角和后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胫骨平台多轴锁定钢板操作简便,锁定螺钉置入角度选择性高,内固定稳定性好,避免了原始及继发复位的丢失,是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治疗对策,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收治的42例开放性骨盆骨折病例资料。男23例,女19例;年龄7~73岁,平均45.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4例,压砸伤10例,高处坠落伤8例;并发休克27例。按Tile分型:A型3例,B型9例,C型30例。软组织损伤按Gustilo-Anderson分类:Ⅰ类3例,Ⅱ类7例,Ⅲ类32例。骨盆周围皮肤软组织损伤部位:髂前上棘3例,腹股沟区5例,臀骶部5例,腰背、臀骶及大腿根部严重大面积皮肤撕脱1例。伴发其他系统损伤:颅脑损伤5例,胸部和肺部损伤7例,胃破裂2例,脾破裂3例,卵巢破裂1例,腹膜后血肿5例,空回肠破裂5例,直肠乙状结肠损伤7例,泌尿系统挫裂伤23例,会阴挫裂伤19例。运动系统其他合并损伤:坐骨神经损伤3例,股神经损伤2例,骶丛损伤6例,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4例,股骨头骨折2例,股骨颈骨折2例,转子下骨折3例,股骨干骨折6例,胫骨平台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8例,胫骨远端骨折1例,内外踝骨折2例,桡骨远端骨折3例。ISS评分9~58分,平均31.5分。结果治愈37例,死亡5例。42例患者中,骨盆骨折以外组织的损伤数量为123处,是骨盆骨折的2.9倍,其中泌尿系统挫裂伤占54.8%,会阴损伤占45.2%,肠道损伤率占28.6%。剖腹探查率42.9%,初期乙状结肠造瘘率26%,延期乙状结肠造瘘率23%。本组死亡率为11.9%,死亡组平均ISS评分为41.5分,且骨折类型均为Tile C型。存活组平均ISS评分为28.2分。骨盆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29例,单纯内固定9例,未同定4例。42例开放性骨盆骨折的创面平均手术3.1次,5例出现深部感染,其中1例为会阴、肛周撕裂伤,受粪便污染而导致创面感染形成深部脓肿,经多次清创和乙状结肠造瘘而治愈。3例为内固定术后感染,其中2例形成窦道,经久不愈,最终去除内固定而愈合;另1例术后出现严重感染,因败血症而死亡。1例为剖?  相似文献   
49.
背景: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应尽量保留骨质及精确的复位内固定,充分恢复髌骨的功能,目前髌骨粉碎性骨折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仍是临床上的难点。 目的:比较AO改良张力带、钛缆环扎及镍钛聚髌器固定法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效果。 设计:前瞻性对比观察。 对象:选择2004-11/2006-11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单纯单侧闭合性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28~59岁。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单纯单侧闭合性髌骨粉碎性骨折,受伤时间< 7 d。患者均对手术项目知情同意。 方法: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AO改良张力带固定组(n =22)、钛缆组(n =21)、聚髌器组(n=17)。AO改良张力带组中12例行AO改良张力带单纯内固定,10例行AO改良张力带内固定取出术;钛缆组均行钛缆环扎术;聚髌器组中10例行聚髌器单纯内固定术,7例行内固定取出术。 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术后有无宿主及材料反应,比较术中出血量、住院医疗费用以及工作日损耗。②比较术后3个月患膝主动活动范围及术后6个月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及疗效。 结果:纳入患者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宿主或材料反应,聚髌器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AO改良张力带单纯内固定组和钛缆组,工作日损耗少于AO改良张力带单纯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钛缆组住院医疗费用明显多于聚髌器及AO改良张力带单纯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钛缆组患者患膝活动度最大,平均108°左右,远期患膝功能评分最高,平均21.3分,优良率达95.2%,且没有明显严重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其它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AO改良张力带固定与聚髌器固定治疗某些髌骨粉碎性骨折能达到优良效果。钛缆环扎法适合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并可取得更好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体外分离培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的传统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培养成功率,同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取28份足月产新生儿脐血,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其中的单个核细胞,以含10% FBS的α-MEM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原代培养5~7 d后半量换液,后每隔3~4 d全量换液1次.细胞贴壁之后按改良方法进行培养:方法一,当皿底圆形巨核细胞融合、梭形成纤维样细胞脱落时将细胞悬液移入新的皿中培养;方法二,待皿底圆形巨核细胞渐渐占取优势时,将培养基换为含15% FBS的α-MEM,当圆形巨核细胞大部脱落后换回含10?S的α-MEM培养基.显微镜下观察UCB-MSCs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免疫表型,体外成骨及成脂诱导并进行细胞化学染色. 结果:28份脐血中20份培养出贴壁细胞,其中13份培养出能融合且可稳定传代的成纤维样细胞,成功率为46.4%,可传至22代而无形态上的变化,而且强烈表达CD105、CD29等MSCs表面标志,而CD34、CD45和CD106等表达呈阴性.在特定条件下,UCB-MSCs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结论:脐血中存在MSCs,培养方法经改良后可提高UCB-MSCs的培养成功率.UCB-MSCs具有与其他来源的MSCs类似的表型及分化潜能,且易于体外扩增、传代稳定,可望在骨组织工程学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