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9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总结针对不同肿瘤直径、不同部位的胃间质瘤在经脐单切口腹腔镜下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4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4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处理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其中行胃楔形切除27例,远端胃大部切除6例,远端胃大部切除联合脏器切除1例。所有肿瘤切除完整,平均肿瘤大小3.4 cm(0.6~10.0 cm)。危险度分级为极低危险度9例,低危险度17例,中危险度6例,高危险度2例。肿瘤位于胃底部9例,胃大弯侧6例,胃小弯侧7例,胃前壁2例,胃后壁2例,贲门下方3例,胃窦部4例,肿瘤侵袭周围脏器1例。全组术中无中转为多孔及开腹手术病例。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腹腔内出血及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外,其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全组无吻合口漏及梗阻病例发生。所有病例目前随访3~49个月,平均25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根据本组有限的病例资料初步得出,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安全、可行,需要根据肿瘤大小及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2.
苏洋 《中国药店》2013,(5):38-40
不同于独立的有机食品专营店,同和生机坊和同和大药房"比邻而居",力图打造出一种"经营独立、资源共享"的复合型经营模式。在业内,王时雨素来以敢为人先而著称,凭借着敏锐的直觉、果毅的行动,其领导下的同和堂(特格尔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成为宝鸡医药零售市场响当当的一块金字招牌。行至龙年岁末,这位西北硬汉再度出招,作为转型大健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肿瘤负荷评分(tumor burden score, TBS)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白蛋白与碱性磷酸酶比值(albumin-to-alkaline phosphatase ratio, AAPR)等血清学指标对肝癌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的术前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肝切除术的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检测是否存在MVI,将患者分为MVI组(n=74)和非MVI组(n=126)。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肝癌患者发生MVI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肝癌患者术前是否发生MVI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将所有患者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n=140)和验证集(n=60),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应用模型校准曲线和ROC曲线来评价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和区分度。结果 200例患者中74例(37.0%)发生MVI。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TBS、AAPR、术前NLR、...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EAD)的发生情况,并探讨EA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实施的74例原位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术后EAD的围手术期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74例肝移植病人术后EAD的发生率为36.5%(27/7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者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术中失血量、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18分及术后出现胆道及血管并发症是EAD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移植术后EA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MELD评分≥18分[OR=0.045,95%CI(0.003,0.605),P=0.045];移植术后出现胆道及血管并发症[OR=0.061,95%CI(0.009.0.419),P=0.004]。结论术前MELD评分≥18分及术后出现胆道及血管并发症是影响肝移植术后EAD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该通过改善受者术前较差的肝功能和提高临床医师手术技巧来降低EA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5.
肝切除术是肝脏相关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术式。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复杂性,肝切除术后的病死率高达30%。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作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接受肝切除术患者术后的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尽管在近十年来有关肝脏手术的研究与进展有了显著的发展及完善,受到患者术前的一般状态以及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PHLF的发生仍然难以避免。虽然如今的技术手段可以明显减少PHLF的病死率并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但如何有效的对PHLF的发生进行风险评估,并进一步指导防治策略,仍是肝脏外科医生极为关注的问题。对PHLF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包括PHLF的定义、危险因素、术前评估以及PHLF的防治技术手段进展等,为减少PHLF的发生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为8例单纯性肝囊肿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75min,平均40.8min。术后平均住院3.7d。术后随访2~12个月,平均7个月,除1例患者原有的小囊肿增大外,无再发病例。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虽然较传统的多孔腹腔镜手术操作略复杂,但安全有效,腹壁无可见疤痕,患者创伤小,痛苦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8例胃癌患者进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3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3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2例;淋巴结清除D1式7例,D2式21例。结果:28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全胃切除(182.4±32.2)min,近端胃切除(162.7±27.5)min,远端胃切除(152.3±29.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全胃切除(137.5±72.1)mL,近端胃切除(129.6±86.3)mL,远端胃切除(157.2±74.7)mL。清除淋巴结数平均(17.1±5.3)枚/例。术后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2±0.5)d。术后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十二指肠残端瘘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2±1.5)d。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严格遵守肿瘤的手术原则,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能够保持肿瘤的根治性,同时能体现手术的微创性。  相似文献   
58.
我科2008 年4月至6月对2 例男性乳房肥大症(gynecomastia, GYN)患者采取了腔镜手术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9.
肠屏障功能对豚鼠胆囊胆色素结石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肠屏障功能与胆色素结石形成间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豚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成石组(PS)、肠黏膜保护组(GLN),分别给予正常饲料、胆色素结石致石饮食、添加肠黏膜保护剂谷氨酰胺的致石饮食,饲养8wk建立胆囊胆色素结石模型.检测并比较各组胆结石成石率、肠黏膜形态、肠黏膜通透性、血浆内毒素水平、胆汁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结果:成石组成石率为73.9%,与正常组相比,成石组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肠黏膜细胞超微结构受损,血浆内毒素水平[由(77±43)×10-6EU/L增至(1367±525)×10-6EU/L,P<0.01]和内、外源性胆汁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增高(内源性由122.1±39.5Fishman单位增至209.8±47.5Fishman单位,P<0.01,外源性由573.5±476.9Fishman单位增至2206.6±983.9Fishman单位,P<0.01).肠黏膜保护组成石率下降至44.4%,各指标均较成石组降低,内毒素水平[(156±97)×10-6EU/Lvs(1367±525)×10-6EU/L,P<0.05]、肠黏膜通透性、肠黏膜细胞受损程度均较成石组有显著性差异,而胆汁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胆色素结石与肠屏障功能异常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肠屏障功能异常可能通过继发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胆汁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改变,在促进胆色素结石的形成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阐述腹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并探讨腹腔镜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08年8月在我科行腹腔镜治疗的6例责门失弛缓症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手术方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6例均行改良Heller术加Dor肾底折叠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01.7±11.7)分钟,术中失血量(48.3±9.8)mL;术后第l天可进流质饮食,1周后过度为普食,术后住院(4.7±1.0)天,均痊愈出院.6例术后随访半年~1年,状况良好,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