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55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91.
特异性抗原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的体外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自患者体内分离的幽门螺杆菌菌株及其抗原尿素酶B(ureB)体外表达的方法。方法:分离培养胃病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采用基因体外重组技术分离ureB基因,并经测序鉴定,所表达的抗原蛋白用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结果:测序结果证实克隆的基因与GeneBank中的序列相符,经Weslern blot证实获得ureB的重组蛋白。结论:获得了高表达的重组抗原蛋白,为ureB检测及Hp感染的诊断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单吻合器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单吻合器吻合术40例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发生骶前出血及吻合口瘘病例,术后排尿困难2例(5%),经留置导尿,术后2周左右自行恢复,吻合口狭窄3例(7.5%),经扩肛3月左右治愈.术后随诊1年至5年,无吻合口复发,盆腔局部复发2例(5%),肝转移1例(2.5%),复发病人均已死亡.结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单吻合器吻合术,遵循TME原则,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手术方式,降低了低位直肠癌术后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溶出度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溶液(水50 mL加三乙胺0.15 mL,用冰醋酸调pH至3.3)(1︰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2 nm;柱温30 ℃;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 μL;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第二法操作,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在50、75、100 r/min 3种转速对该剂型溶出的影响,盐酸溶液(9→1 000)900 mL和盐酸溶液(24→1 000)900 mL两种溶出介质下厄贝沙坦和氢氯噻嗪的溶出情况,以及不同取样时间的溶出量。结果:转速对厄贝沙坦氢氯分散片的溶出速率无显著影响。厄贝沙坦在两种溶出介质下稳定性良好,溶出情况良好;氢氯噻嗪在盐酸溶液(9→1 000)下稳定性良好,溶出情况良好,由于盐酸溶液(24→1 000)酸度较高,使暴露在日光和空气中的氢氯噻嗪溶液极不稳定,短时间内会有分解产物产生,溶出情况不佳。结论:建议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法第二法,更改溶出条件为转速50 r/min,溶出温度37 ℃,盐酸溶液(9→1 000)900 mL作为溶出介质,采样时间30 min,对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进行溶出度检查。  相似文献   
94.
障碍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重要病因之一,治疗是本病的重要治疗手段。本组286例病例在确定有股因素以后,按照张震康等修正的Clark的治疗程序,在温和的保守治疗与有针对性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包括调、戴板166例.正畸治疗31例、修复后牙缺失71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效率84.2%)。本文就戴板的适应范围、作用原理等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化疗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对68例Ⅱ、Ⅲ期乳腺癌及乳腺癌肿块已被局部切除的病人在根治术前、中、后作静脉辅助化疗及局部化疗。〔结果〕本组病人经围手术期化疗未出现严重的化疗反应,能耐受根治术,近期疗效明显。〔结论〕乳腺癌围手术期化疗是有必要的,并且有可靠的安全性,能提高病人的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 对比研究双侧分层立体穿刺椎体成形术和传统双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T11~L5节段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山市中医院行双侧穿刺入路椎体成形术的OVCF病例...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对多孔型人工关节植入物的涂层性能(包括涂层形貌和涂层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总结目前主流产品的涂层性能范围,为新产品的设计研发提供参考,同时为远期植入物取出分析提供依据。 方法 试验中所用的涂层表面形貌、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样品,分别按照 ASTM F1854、ASTM F1044 和 ASTM F1147 标准制备,涂层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加工。 共对 17 套件产品(编号 1~ 17 号)的涂层表面形貌(涂层厚度、孔隙率和孔隙截距)进行试验;对编号为 1~ 7 号和 15、16 号产品,首先按照 ASTM F1044 的试验方法,进行涂层与基体之间的剪切强度试验;然后按照 ASTM F1147 的试验方法,进行涂层与基体之间的拉伸强度试验。 对编号为 17 的产品,按照 ASTM F1044 和ASTM F1147 的试验方法,分别测试复合涂层和单纯钛涂层的剪切和拉伸强度。 结果 全部产品中,共 15 套产品(占比 88. 2% )涂层厚度 300~ 500 μm;金属涂层的产品共 16 套(编号 1 ~ 16),其中 11 套(占比 68. 75% )涂层孔隙率 30% ~ 50% ,14 套(占比 87. 5% )涂层孔隙截距 50 ~ 150 μm;涂层的力学性能与基体材质无关;添加羟基磷灰石(HA)后的复合涂层的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与纯金属涂层相比,均明显降低。 结论 针对多孔涂层人工关节的设计制造,其涂层的性能可以参考以下指标:涂层厚度 300 ~ 500 μm,涂层孔隙率 30% ~ 50% ,涂层孔隙截距 50 ~150 μm;可以根据产品的用途选择基体材质;在设计含有 HA 的复合涂层的植入物时,应考虑结合力较低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该性能指标范围能够为远期临床取出物分析提供对照。  相似文献   
99.
目的联用共结晶和固体分散技术,提高卡马西平的体外溶出度。方法以PVP VA64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卡马西平-烟酰胺共结晶固体分散体。进行体外溶出实验,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法鉴别卡马西平和烟酰胺在载体中的分散状态。结果卡马西平和烟酰胺结合形成共结晶后以无定形态或分子态分散在载体中,而在卡马西平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和载体形成低共融物,以微晶状态分散。卡马西平-烟酰胺共结晶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结果优于卡马西平固体分散体。结论共结晶固体分散体显著提高了药物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血友病A(HA)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08基因多态性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318基因多态性与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140例经过FⅧ替代治疗的HA患者和108名正常对照者的TNF-α及CTLA-4基因的单碱基多态性进行检测.所有HA患者样本均应用改良的Nijmegen方法检测FⅧ抑制物活性.结果 在HA患者中,TNF-α-308 G/G基因型118例(84.3%),G/A基因型18例(12.8%),A/A基因型4例(2.9%);CTLA-4-318 C/C基因型108例(77.2%),C/T基因型30例(21.4%),T/T基因型2例(1.4%).TNF-α-308、CTLA-4-318等位基因频率在HA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联分析显示携带TNF-α-308 A等位基因HA患者发生FⅧ抑制物的风险是非A等位基因携带患者的7.519倍(OR=7.519,95%CI=3.168~17.844);而携带TNF-α-308 A等位基因重型HA患者发生FⅧ抑制物的风险是非A等位基因携带重型患者的8.163倍(OR=8.163,95%CI=2.521~26.434).携带CTLA-4-318 T等位基因血友病A患者发生FⅧ抑制物的风险与非T等位基因携带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86,95%CI=0.729~3.450).结论 TNF-α-308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重型HA患者发生FⅧ抑制物具有相关性,该基因可能为HA患者替代治疗产生抑制物的调节基因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association between factor Ⅷ inhibitor development and polymorphism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308 and cytotoxic T-lymphocyte associated protein-4 gene in Chinese Han patients with hemophilia A(HA). Methods The single base change polymorphism in TNF-α and CTLA-4 gene was analyzed in 140 Chinese Han patients with hemophilia A who have been treated with plasma-derived FⅧ concentrates and 108 normal controls by using PCR-restrictive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 All of the HA patients' plasma samples were measured by modified-Nijmegen assay simultaneously. Results In HA patients,G/G genotype,G/A genotype and A/A genotype were detected in 118 (84.3%) ,18( 12.8% ) and 4 cases(2.9% )respectively; C/C genotype,C/T genotype and T/T genotype were detected in 108(77.2% ), 30 (21.4%) and 2 cases( 1.4%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in the genotype frequencies between HA patients and controls was nonsignificant ( P > 0.05 ). Patients who were carriers of homozygotes for A allele had a higher risk of inhibitor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were not( OR =7. 519, 95% CI = 3. 168 - 17. 844). Severe HA patients who were carriers of homozygotes for A allele had a higher risk of inhibitor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were not ( OR =8. 163, 95% CI =2.521 -26. 434 ).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risk of inhibitor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patients who were carriers or not ( OR = 1. 586, 95% CI = 0. 729 - 3. 450 ). Conclusion TNF-α-308 gene polymorphism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hibitor development in Chinese Han patients with severe hemophilia A. TNF-α gene may be a useful marker and potential modulator of the immune response to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hemophilia A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