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5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纤维上皮息肉14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纤维上皮息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技术治疗输尿管纤维上皮息肉患者14例,其中上段息肉10例,中、下段息肉各2例,并发输尿管结石9例。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2例疗效满意,肾积水明显改善.保护了肾功能;1例发生输尿管狭窄.1例残留结石。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技术是治疗输尿管纤维上皮息肉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2.
BPH和前列腺腺癌中Livin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BPH和前列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用Livin单克隆抗体对10例BPH、30例前列腺腺癌和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Livin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在正常前列腺组织、BPH组织和前列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以及Livin基因的表达与前列腺腺癌病理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Livin基因在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10例BPH组织中有8例呈阳性表达(80%),在30例前列腺腺癌中有21例呈阳性表达(70%)。Livin基因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在BPH、前列腺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Livin基因在BPH和前列腺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O.05);Livin基因的表达和前列腺腺癌的分级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细胞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BPH和前列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提示Livin基因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对BPH和前列腺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检测Livin基因的表达对鉴定前列腺组织的良恶性方面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3.
报告经膀胱镜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11例,结石直径为1.0~3.5cm,经过均顺利。体会是:视野清晰是防止膀胱粘膜损伤、顺利进行碎石的关键。该术式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病人痛苦少、恢复快,适于门诊及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研究正常雄性大鼠盆底横纹肌运动神经元的定位分布。方法:分别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荧光金(FG)注射于正常雄性SD大鼠的尿道外括约肌、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肌门外括约肌,行逆行神经追踪。结果:尿道外括约肌或坐骨海绵体肌注射HRP或FG后,标记神经元位于脊髓L5~S1段前角背外侧核;球海绵体肌或肛门外括约肌注射HRP或FG后,标记神经元位于脊髓L5~S1段前角背内侧核。结论:雄性大鼠支配盆底横纹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两个区域:支配坐骨海绵体肌运动神经元聚集分布于脊髓L5~S1(以L6多见)段前角背外侧核;支配球海绵体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的运动神经元主要聚集分布于脊髓L5~S1(以L6多见)段前角背内侧核。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原位回结肠代膀胱术后新膀胱并发尿瘘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膀胱肿瘤行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手术210例,行膀胱全切原位U形乙状结肠代膀胱术26例,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1年),观察新膀胱功能及有无尿瘘并发症并分析其病因和进行相应处理。结果:11例男性,3例女性术后出现新膀胱皮肤瘘;1例女性出现新膀胱阴道瘘。其中>70岁新膀胱瘘发病率为55.6%,≤60岁发病率为1.1%;Ⅱ型糖尿病的患者新膀胱瘘发病率为11.8%,非糖尿病患者为5.9%。经5%碳酸氢钠冲洗新膀胱,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并进行二期手术修补,除1例男性患者术后半年新膀胱皮肤瘘迁延未愈,其余均治愈。结论:全膀胱切除原位回结肠代膀胱术后新膀胱并发尿瘘的原因众多,结合其发病原因加强预防和治疗,是可以大幅减少甚至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构建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采用体外定点突变技术予以修正突变位点。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方法从人肾组织克隆促红细胞生成素cDNA,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并测序,采用体外定点突变技术将3个碱基突变位点予以纠正。结果 测序结果证实3个碱基突变位点得以纠正,得到序列完全正确的人红细胞生成素cDNA。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结合体外定点突变技术修复PCR产物中的突变是得到序列正确的目的基因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7.
腰骶以上的脊髓损伤(SCI)导致膀胱和尿道外括约肌不协调,α-金环蛇毒可直接抑制尿道外括约肌(EUS)的活动而不影响膀胱收缩。我们将α-金环蛇毒直接注入EUS,以观察药物对清醒雄性SCI鼠排尿功能的影响以及是否有治疗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估伐地那非在肾移植后伴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9例血浆肌酐值<2mg/dl的肾移植伴有ED患者进行为期4周随机、双盲的伐地那非研究,实验组20例,安慰剂组19例。应用勃起功能国际指数(IIEF)进行伐地那非有效性的评估;应用血清肌酐值,肌酐清除率和血液中免疫抑制剂环孢素浓度监测值评估伐地那非的安全性。结果:应用伐地那非治疗的ED患者评分从12.6±3.4改善到26.5±2.8(P<0.01)。肾功能和环孢素浓度在伐地那非治疗前后没有改变。有4例伐地那非组患者观察到不良反应,2例出现头痛,1例出现心悸伴颜面潮红,还有1例出现消化不良。结论:本研究证实伐地那非对肾移植伴ED患者勃起功能改善有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kB)的表达变化及其关系.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S组)和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在肾缺血再灌注后24 h切取肾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TLR4蛋自及NF-κB蛋白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 采用半定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肾组织中TLR4、NF-κB的mRNA水平表达变化.结果:TLR4蛋白在S组大鼠肾小管细胞中有少量表达,在I/R组24 h后肾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 P65蛋白在S组大鼠肾小管细胞胞浆和少量胞核中有表达.在I/R组24 h后肾小管细胞胞浆和胞核均可见NF-κB P65明显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4和NF-κB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I/R组中的TLR4 mRNA、NF-κB mRNA表达均较S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肾缺血冉灌注损伤后,肾组织TLR4和NF-κB P65的表达明显上调,且有明显的相关性.TLR4有可能通过激活NF-κB继而引起下游的炎症因子募集,介导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0.
姜黄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组.模型组和姜黄素组行右侧输尿管接扎术,假手术组只游离不接扎.术后第14天处死各组中的大鼠,股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留取梗阻侧肾脏,Maa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TGF-β1、CTGF的表达情况,RT-PCR技术榆测肾组织TGF-β1 mRNA、CTGF mRNA表达.结果 姜黄素降低了BUN、Scr的含量,同时姜黄素显著减少了大鼠肾间质TGF-β1、CTGF的表达,并有效改善了肾脏的病理学损伤.结论 姜黄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能减少大鼠肾间质TGF-β1、CT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