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目的回顾性分析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合适病例,探讨抗生素骨水泥的应用是否可以降低其术后感染率。方法对1994年至2009年本组所有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是否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分为两组,分析年龄、性别、BMI、糖尿病、基础疾病、HSS评分、手术时间的差别,对其中的差异项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找出影响TKA术后感染的因素,并对感染病例进行感染时问、致病菌、药敏结果等分析。结果抗生素骨水泥组相比于非抗生素骨水泥组,其感染率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8/945vs5/701,x^2=0.0913,P〉0.05)。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生素骨水泥应用并不能降低感染率[OR=1.241,95%CI(0.402,3.834),x^2=0.140,P〉0.05]。13例感染病例分析表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38%,传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仅占23%,临床常用的庆大霉素骨水泥无法完全覆盖。结论对抗生素骨水泥的使用仍应保持审慎的态度,避免过度使用造成的医疗资源浪费以及抗生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83.
背景:假体摩擦界面是全髋关节研究的热点,然而聚乙烯的磨损微粒可诱导炎症反应使假体周围骨溶解并导致假体松动。为了减少聚乙烯的磨损,一方面选择陶瓷对陶瓷、陶瓷对聚乙烯的摩擦界面,另一方面选择更高强度的高交链聚乙烯材料。在年轻活动量大的患者中,陶瓷头的应用是一大进步。目的:评估大直径氧化铝基复合陶瓷(BIOLOX delta)球头对第3代高交联聚乙烯(Trident X3, Stryker, Mahwah, NJ)全髋关节在年轻患者中的安全性,并在最短2年的随访后对高交联聚乙烯的磨损率进行放射学测量。方法:纳入解放军455医院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0例(32髋)60岁以下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36 mm BIOLOX delta陶瓷球头(CeramTec,Plochingen,Germany)对高交联聚乙烯的全髋关节,应用Roman软件(Robert Jones&Agnes Hunt Orthopaedic Hospital,Oswestry, United Kingdom)进行磨损分析。患者平均年龄(56.8±6.5)岁。结果与结论:随访2-3.7年,无关节脱位、球头碎裂或任何关节松动和骨溶解的影像学证据。平均 Harris评分由置换前的(19.9±7.3)分(11-36分)提高到置换后6个月的(35.3±5.4)分。置换磨合期后的平均磨损率为(0.022±0.11) mm/年。提示年轻患者使用大直径陶瓷球头对高交联聚乙烯全髋关节有更高的安全性,即出现关节脱位、假体碎裂、磨损率更低。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RBL(Reward-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运用,为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一种参考.方法:以2008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一班的学员为试验班,在三年级的课程学习时采用LBL(Lecture-Based Learning)、PBL(Problem-Based Learning)、CBL(Case-Based Learning)、TBL(Team-Based Learn-ing)综合教学法,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及学员予以一定的奖励;二班的学员为对照班,也综合运用LBL、PBL、CBL、TBL教学法,但没有奖励措施.结果:试验班的学员相对对照班的学员,对学习有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对临床操作技能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且能培养出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结论:RBL教学法能够培养学员主动学习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非输血老年患者全膝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的自然转归及其与性别、手术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接受全膝关节或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岁以上骨关节炎患者107例,男54例,女53例;年龄60~82岁,平均69.4岁。检测术前、手术日、术后第1~7天,3周、6周、3个月、6个月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分析其变化趋势。将不同性别和手术类别各个时点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进行比较,评价性别和手术类别对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转归的影响。结果 所有患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于术后至第4天出现明显下降,最低点出现在术后第4天,术后1周至3周,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回升最快,在术后6周至3个月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在下降和恢复过程的各个时点,男性与女性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第4天内血红蛋白下降多于全膝关节置换组,全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日红细胞压积下降多于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时点两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膝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最低点出现在术后第4天,术后6~12周恢复。性别因素对围手术期失血及恢复无明显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多于全膝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86.
背景:软骨一旦损伤将很难自我修复,组织工程学修复损伤软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组织工程学中找到合适的“种子细胞”至关重要。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因较其他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能力、增殖能力更强,且细胞容易获取、对机体损伤小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 目的:探讨人SMSCs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与步骤,探索对SMSCs进行鉴定的最新方法。 方法:关节镜下获取11例行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滑膜组织,按照Pei等[6]的方法分离培养滑膜干细胞;从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分析、CCK-8测定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表面抗原、对SMSCs进行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免疫细胞荧光染色以及RT-PCR检测成脂/成骨/成软骨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方面对SMSCs进行鉴定。 结果与结论:按照Pei等的方法可以成功地从人滑膜组织中分离出干细胞,分离出的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表型和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87.
背景:双下肢不等长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双下肢不等长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目的:评价综合措施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双下肢不等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128例136侧髋关节置换采用综合措施预防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采用术前肢体长度评估、术前模板计划、术中测量及综合调整的方法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双下肢不等长,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2002至2011年收录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双下肢不等长的相关研究文献,基于数据库检索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128例患者治疗前双下肢不等长在0-4.0cm,平均1.6cm,全髋关节置换后7d进行肢体长度测量,2例患者双下肢长度差距1.0-2.0cm,12例患者双下肢长度差距0.5-1.0cm,55例患者双下肢长度差距0.3-0.5cm,59例患者双下肢长度差距〈0.3cm。平均差距0.4cm。临床病例分析可以看出采用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双下肢不等长。国内、外数据库检索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作者发表该领域相关研究文献均不多,但国外基金资助文献数量明显多于国内基金资助文献数量。  相似文献   
88.
背景:以往的人工韧带容易出现材料疲劳而导致断裂,并且因为组织相容性的问题容易出现关节的滑膜炎.目的:随访观察LARS人工韧带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移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随访观察,于2004-08/2007-01在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关节外科进行.参试者: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28例,运动伤16例,车祸伤12例.材料:LARS人工韧带由法国LARS公司产品,材料主要成分为高韧性的聚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方法:对2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行关节镜下LAPS人工韧带重建,并进行平均20个月的随访.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前和随访时患者的前抽屉试验、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结果:28例患膝不稳定症状消失,前抽屉试验阴性,关节功能良好,伸屈度5.71°~129.64°.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平均积分由移植前的(45.74±9.82)分提高到移植后的(86.5±6.44)分(P<0.001).所有病例均于移植后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活动,无急慢性滑膜炎出现,无材料宿主反应.结论:LARS人工韧带是较安全的移植材料,特别适合运动导致的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短期随访结果显示优良.  相似文献   
89.
背景:成人复发性髌骨脱位由于不必考虑损伤骨骺的问题,多数采用骨移植,但在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采用骨移植并不适宜,多数学者采用软组织移植治疗。目的:回顾性评估22例骨骺未闭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软组织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9年4月上海长征医院关节外科采用软组织移植治疗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22例共29膝,分别在移植后3周,6周,3个月,1年和此后每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髌骨稳定性、主观症状以及患膝康复情况。结果与结论:22例患者中1例复发,1例发生髌骨内侧脱位,其余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软组织移植前后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分别为46.99±5.91与94.40±9.70(P〈0.01),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在移植前后分别为44.37±4.49与90.10±11.00(P〈0.01),移植后髌骨一滑车适配角由移植前(16.27±6.74)°改善为移植后(5.33±8.78)°(P〈0.01),髌股外侧角由移植前(-1.92±7.64)°改善为移植后(11.95±3.99)°(P〈0.01)。软组织移植治疗骨骺未闭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疗效确切,有利于缓解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0.
目的:测量国人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胭窝血管之间的距离,以期为临床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避免损伤胭窝血管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择2006-06/12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体检的50名正常成人(53膝),男29名(31膝),女21名(22膝)。所有观察对象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对所有膝关节进行MRI扫描,在胫骨外侧平台以下10mm水平横断面上辨认胭动静脉,并测量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膪窝动静脉的距离。结果:53膝全部进人结果分析,无脱落。①男性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动脉、胭静脉平均距离为(6.7±2.5,7.3±2.3)mm,95%可信区间分别为5.8~7.6mm,6.5~8.1mm。②女性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膪动脉、胭静脉平均距离为(6.6±1.9,7.1±217)mm,95%可信区间分别为:5.8~7.4mm,5.9~8.3mm。③不同性别观察对象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至腘血管的距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胭窝血管紧邻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胫骨近端截骨面后缘,不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异。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中进行胫骨近端截骨,特别是后方操作时需特别谨慎,以避免损伤膪窝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