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8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1.
目的:近10年颈椎融合器正逐渐成为颈椎病的治疗的首选融合手段。评价一种可降解的生物复合材料制成的颈椎融合器的毒性及组织相容性。方法:将复合材料分别植入12只新西兰大白兔背部皮下及筋膜下,分别于4,8,12,16,20,24周取材,对其周围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所有植入材料未发现过敏、动物死亡等并发症,材料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较轻,可以使组织细胞快速长入。结论:HA/PLL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适宜的降解性及较高的机械强度,降解后力学丢失少,是一种有前途的颈椎融合器材料。  相似文献   
72.
脊髓损伤后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靳安民  童斌辉  闵少雄  田京  刘成龙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7):2440-2442,T004
目的 通过基因芯片全面了解组织损伤后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研究脊髓损伤后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9只,体质量300—400R,雌雄不拘,随机数字法分为无损伤组及损伤2、48h组,每组3只。以打击法制成大鼠脊髓闭合性损伤的动物模型,利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正常及伤后2,48h脊髓组织基因表达谱,寻找伤后发生显著差异性表达的基因。结果 有45条基因在脊髓损伤后2h发生了显著差异性表达,其中22条表达升高,23条表达下降;183条基因在伤后48h发生显著变化。包括61条表达升高,122条表达下降。结论 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多条基因发生了表达变化,提示继发性脊髓损伤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73.
脊髓损伤后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全面了解组织损伤后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研究脊髓损伤后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9只,体质量300~400g,雌雄不拘,随机数字法分为无损伤组及损伤2、48h组,每组3只。以打击法制成大鼠脊髓闭合性损伤的动物模型,利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正常及伤后2,48h脊髓组织基因表达谱,寻找伤后发生显著差异性表达的基因。结果有45条基因在脊髓损伤后2h发生了显著差异性表达,其中22条表达升高,23条表达下降;183条基因在伤后48h发生显著变化,包括61条表达升高,122条表达下降。结论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多条基因发生了表达变化,提示继发性脊髓损伤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74.
目的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是脊髓功能恢复的基础,但再生轴突受神经自身条件及损伤微环境的限制。研究表明脊髓损伤后损伤区早期、大量的巨噬细胞聚积可改善局部微环境,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并促进其再生;而周围神经移植可为随后发生的再生轴突提供通道和营养物质,两者联合应用则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方法将72只S—D大鼠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4组,A组大鼠在T。脊髓半切加洞性损伤;B组在上述基础上行肋间神经移植;C组行巨噬细胞移植;D组行巨噬细胞和肋间神经联合移植。术后1、3天和1、2、4、8周收集脊髓标本并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下巨噬细胞及神经纤维计数。结果D组大鼠术后4周以上时BBB运动功能评分平均提高1分,镜下观察见C、D组大鼠在伤后4周内巨噬细胞及再生轴突数目均高于A、B组。结论该方法可减轻脊髓损伤并促进其再生,可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5.
可降解生物活性颈椎椎间融合器的研制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羟基磷灰石(HAp),/左旋聚乳酸(PLLA)复合材料研制可降解颈椎椎间融合器。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开环聚合法制备HAp和PLLA,按35/65重量比共混,热压模铸加工成颈椎椎间融合器,测试样件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力学特征,并评价初步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HAp/PLLA复合材料的密度为l-64g/cm3,热压后粘均分子量为118.309KDa,融合器样件的平均极限压缩强度为128MPa,E模量5.47GPa。HAp/PLLA复合材料是一种化学性能稳定、机械性能良好的生物活性材料,用其制作的颈椎椎间融合器能够满足颈椎椎间支撑融合的基本要求,有希望达到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6.
77.
改良Charnley关节夹在马蹄内外翻足截骨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改良Charnley关节夹在马蹄内外翻足截骨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Charnley关节夹固定足跗二关节,三关节截骨融合术治疗45例52足。结果 随访39例43足,随访时间11个月 ̄7年3个月。平均3年5个月,43足全部骨性融合,42足外观基本正常,恢复三点负重,步态平稳。优良率95%,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观察方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腰椎峡部单节段固定器械──节段记忆合金固定器(IMAF)临床疗效。方法 峡部原位植骨 后应用IMAF固定有峡部裂的腰椎,术后软腰围固定3个月。结果10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病人临 床症状全部消失,X线片示峡部完全融合。结论IMAF是一种简便易行、固定可靠的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9.
INTRODUCTIONExquisitemicrosurgerytechnologyandtherehabilitationpostopera-tivelyisthekeyofsuccessfulreplantationofamputatedfingerandsatisfiedresults.MATERIALSANDMETHODSMaterialsTherewere992casesof1678amputatedfingersreceivedreplatationoperationfromDecember1996toDecember1999,with803malesand189females,agerangingfrom1.5to62years.Amongthem,therewere640casesofonefingerreplatation,134casesof2fingersreplantation,110casesof3fingersreplatntation,100casesoffourfingersreplantationand8casesoff…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及评价A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骨折患者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以便有利于以AF内固定系统治疗下胸椎及腰椎骨折恢复神经功能的临床应用。方法:2000-11/2003-01南方医科大学属珠江医院骨科收治胸腰段骨折患者52例,其中39例胸腰段接合处损伤,13例腰椎骨折。均应用AF内固定器治疗,通过术后随访评价其康复效果。结果:手术纠正后凸畸形,在术后随访中有部分病例轻度丢失。3例患者术后椎弓根螺钉松动,5例AF内固定器断裂。根据frankel分级本组2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随访中24例frankel分级有所提高,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减轻8例,消失16例。结论:AF内固定装置在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便利、安全及固定稳定等优点,为脊髓功能恢复提供了可能。术后康复治疗也是神经系统恢复的另一个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