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8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AF内固定系统加骨水泥填塞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AF内固定系统加骨水泥填塞治疗创伤后胸腰椎压缩骨折。与单纯采用AF的治疗进行比较,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AF脊柱内固定系统将56例胸腰椎骨折复位,同时行椎板或横突间植骨融合,其中21例患者在骨折椎体中注入骨水泥,X线检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56例患者照片示椎弓根钉位置满意,骨折复位良好。术后无神经根损伤及脊髓损伤加重情况,48例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X线照片提示有骨水泥填塞比没有骨水泥填塞的患者胸腰椎矫正度的丢失明显减少。脊柱骨折复位效果:无骨水泥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分别是(3l&;#177;11)&;#176;和(4&;#177;4)&;#17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725,P&;lt;0.01);骨水泥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分别是(3l&;#177;13)&;#176;和(4&;#177;4)&;#17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62,P&;lt;0.01)。无骨水泥对胸腰椎骨折后突畸形的矫正度是(26&;#177;9)&;#176;。骨水泥对后突畸形的矫正度是(27&;#177;10)。骨水泥组与无骨水泥组在后突畸形的矫正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t=1.65。P&;gt;0.01)。结论:采用AF内固定系统加骨水泥填塞治疗创伤后胸腰椎压缩骨折能有效维持椎体的高度,更好地防止后期脊柱后凸畸形的复发。减少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及评价A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骨折患者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以便有利于以AF内固定系统治疗下胸椎及腰椎骨折恢复神经功能的临床应用。方法:2000-11/2003—01南方医科大学属珠江医院骨科收治胸腰段骨折患者52例,其中39例胸腰段接合处损伤,13例腰椎骨折。均应用AF内固定器治疗,通过术后随访评价其康复效果。结果:手术纠正后凸畸形,在术后随访中有部分病例轻度丢失。3例患者术后椎弓根螺钉松动,5例AF内固定器断裂。根据frankel分级本组2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随访中24例frankel分级有所提高,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减轻8例,消失16例。结论:AF内固定装置在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便利、安全及固定稳定等优点,为脊髓功能恢复提供了可能。术后康复治疗也是神经系统恢复的另一个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43.
背景:对于一些腰椎滑脱患必需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椎管减压、椎体复位、椎体间融合及内固定等。目的:探讨RF内固定系统与椎间融合器(Cage)联合应用对腰椎滑脱患复位及改善腰椎功能恢复的作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前后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45例腰椎滑脱患,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42-65岁,平均45.2岁。干预:所有45例患均接受了后路RF内固定系统固定和Cage椎间植入手术治疗。术后应用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方法评价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缓解率;应用X射线及CT观察滑脱复位和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临床症状缓解率88.8%;术后6个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5.5%。术后6个月椎间融合率为92.2%;术后12-24个月融合率为95.5%。椎间融合器塌陷进入椎体1例;有椎间假关节形成1例。结论:应用RF内固定系统与Cage联合治疗能使腰椎滑脱复位、恢复腰椎的正常解剖结构、固定椎体,提高椎体间融合率、保持椎体间高度、恢复神经根管的容积,从而减轻腰椎滑脱患的临床症状、恢复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44.
AF内固定系统加骨水泥填塞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AF内固定系统加骨水泥填塞治疗创伤后胸腰椎压缩骨折,与单纯采用AF的治疗进行比较,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AF脊柱内固定系统将56例胸腰椎骨折复位,同时行椎板或横突间植骨融合,其中21例患者在骨折椎体中注入骨水泥,X线检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56例患者照片示椎弓根钉位置满意,骨折复位良好,术后无神经根损伤及脊髓损伤加重情况,48例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X线照片提示有骨水泥填塞比没有骨水泥填塞的患者胸腰椎矫正度的丢失明显减少。脊柱骨折复位效果:无骨水泥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分别是(31±11)°和(4±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725,P<0.01);骨水泥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分别是(31±13)°和(4±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62,P<0.01)。无骨水泥对胸腰椎骨折后突畸形的矫正度是(26±9)°,骨水泥对后突畸形的矫正度是(27±10)°,骨水泥组与无骨水泥组在后突畸形的矫正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t=1.65,P>0.01)。结论:采用AF内固定系统加骨水泥填塞治疗创伤后胸腰椎压缩骨折能有效维持椎体的高度,更好地防止后期脊柱后凸畸形的复发,减少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手术适应征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X线、CT、MR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 11例患者随访9个月至12年,10例患者症状缓解,1例复发,行二次手术加放疗,症状缓解。结论手术切除加术后小剂量放疗是治疗脊柱嗜酸性肉芽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步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提高疗效和减少手术创伤,采用小切口开窗减压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 41例患采用小切口开窗减压髓核除后植入人工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41例患术后下肢主诉症状完全缓解;6例患仍有轻微的感觉异常;8例患伸拇肌力以及4例患腓骨长短肌肌力由Ⅳ级恢复至Ⅴ级,4例患伸拇肌力由Ⅲ级恢复至Ⅳ级;6例患残存轻微腰痛,1例患出现中度腰痛,通过固定、服用消炎镇痛药后症状缓解。结论 该手术操作简单,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不增加患痛苦,疗效确切,后遗症少。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颈部旋转时对椎动脉的血流影响,以及和眩晕的关系。方法采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19例颈性眩晕患者,在颈中立位、左、右旋45°位动态下分别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观察椎动脉走形,并测量管径及血流像素值。结果在头颈部旋转时,同侧椎动脉成曲迂、变宽,血流像素值增加,对侧椎动脉成拉长、变细,血流像素值减少。结论MRA动态观察可以对椎动脉血流进行有效的观察,在颈部旋转时,也可引起椎动脉的血流同时下降,从而引起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诱发眩晕。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全髋置换术(THR)后脱位易发因素。方法采用后外侧切口,THR患者412例437髋,其中发生脱位11例(2.52%),文章通过分析其基本情况、关节类型及脱位原因。结果11例患者大多数为肥胖体质,10例后脱位,均为无防脱位内衬假体,1例前脱位,脱位时间均在术后2周内。除1例术后2周发现脱位需手术切开复位外,其余均行牵引加手法复位成功,经术后随访,未再发生脱位。Harris评分,平均83分。结论脱位的主要原因是假体安放不当及软组织失衡,均与医师的手术操作技术及经验有关,同时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及术后脱位的预防也应引起医患双方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9.
超导磁共振成像观察颈部旋转时对椎动脉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颈部旋转时对椎动脉的血流影响,以及和眩晕的关系。方法 采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19例颈性眩晕患,在颈中立位、左、右旋45。位动态下分别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观察椎动脉走形,并测量管径及血流像素值。结果 在头颈部旋转时,同侧椎动脉成曲迂、变宽,血流像素值增加,对侧椎动脉成拉长、变细,血流像素值减少。结论 MRA动态观察可以对椎动脉血流进行有效的观察,在颈部旋转时,也可引起椎动脉的血流同时下降,从而引起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诱发眩晕。  相似文献   
50.
一氧化氮合酶调节伤段脊髓血流量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脊髓损伤早期调节伤段脊髓血流量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大鼠脊髓伤前30min蛛网膜下腔注射NOS底物左旋精氨酯(L-Arg)及其不同剂量的抑制剂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采用我多普勒血流仪观测不同NOS生状态对伤段脊髓血流量的影响, 应用免疫组化和酶标免疫电镜技术,进一步研究NOS在脊髓组织中的分布规律及其调节血流量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 伤前注射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