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我科于2002年9月至2006年4月期间对120例联合应用输尿管镜及经皮肾镜技术Nd:YAG钕激光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Nd:YAG钕激光治疗的方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一期治疗前列腺增生 (BPH)伴膀胱结石的腔内手术方法。方法 :1998年 4月~ 2 0 0 2年 2月 ,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 (TUVRP)和液电碎石 (EHL)治疗BPH伴膀胱结石 2 5例。结果 :碎石率为88% ( 2 2 /2 5)。平均手术时间为 77.6min。术中出血少 ,无膀胱穿孔。术后留置导管 3~ 5d。 90 .9% ( 2 0 /2 2 )患者拔管后排尿均较术前明显通畅 ;术后平均住院日为 6.0d ;术后 3个月随访 ,I -PSS均值从 2 2 .3分下降至6.4分 (P <0 .0 1) ;最大尿流率均值从 10 .5ml/s上升至 17.9ml/s(P <0 .0 1)。结论 :TUVRPd -EHL一期治疗BPH伴膀胱结石具有创伤轻微、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根据PSA水平制定个体化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前列腺癌(PCa)的初次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38例PSA≥4.0ng/mL疑为PCa患者初次经直肠前列腺活检的临床资料.穿刺方法为“10 +X”和“6+X”穿刺法.分析各组PSA情况及DRE、f/T-PSA、PSAD、前列腺体积与穿刺针数、穿刺阳性率等相关性.结果“6+X”针法和“10 +X”针法共438例,在T-PSA 0 ~ 20ng/mL之间患者中,PCa 112例,其中“6+X”针法检测阳性率11.76%,“10+X”针法检测阳性率22.91%,有显著性差异(P <0.005),表明T-PSA(0 ~ 20ng/mL)之间时,对于PCa的检测率,“10+X”针法明显优于“6+X”针法.在T-PSA 20.1~50ng/mL之间患者中,PCa 59例,其中“6+X”针法检测阳性率47.46%,“10+X”针法检测阳性率52.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表明T-PSA 20.1~50ng/mL之间时,“10 +X”针法与“6+X”针法相比,并不能显著性提高PCa检测率.在T-PSA≥50.1ng/mL患者中,PCa 56例,其中“6+X”针法检测出28例,占阳性率50.00%,“10+X”针法检测出28例,占阳性率50.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当T-PSA≥20.1 ng/mL,“10+X”针法比“6+X”针法增加的PCa检出率逐渐下降.结论推荐,当T-PSA≤20 ng/mL,采用“10+X”穿刺法;T-PSA≥20.1 ng/mL,采用“6+X”穿刺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伴嵌顿患者115例,根据患者的选择分别采用MPCNL(65例)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URL)(50例)治疗,分别对其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辅助治疗、术后并发症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PCNL组的术后3 d结石清除率为100.00%,而URL组的术后3 d结石清除率为6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随访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MPCNL组为100.00%,较URL组的84.00%明显提高(P=0.001)。MPCNL组的手术时间(t=5.753,P=0)和住院时间(t=8.635,P=0)较URL组的明显缩短。两组术中并发症、术后感染和血红蛋白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PCNL组术后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率为1.54%,明显低于URL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MPCN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可作为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金属输尿管支架管在肿瘤源性输尿管中下段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例肿瘤源性输尿管中下段梗阻患者均放置了金属输尿管支架管17根(其中2例放置双侧).12例经输尿管镜技术逆行放置,3例经皮肾穿刺技术顺行放置.结果 通过逆行及顺行方式放置成功率100%.均随访6个月至18个月,平均13个月.全组肾积水均不同程...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颈抬高程度与膀胱出口梗阻相关性尿动力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实验组64例,筛选条件为主诉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排尿时间延长、下腹部胀痛不适等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ndrome,LUTS).对照组34例,为无LUTS症状的正常女性.所有患者均无神经系统疾病史,无糖尿病...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体外短波热疗、抗生素及前列安栓对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10例,应用体外短波热疗联合左氧氟沙星片加利福平胶囊及前列安栓治疗,疗程4周。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标准(NIH-CPSI)和前列腺液常规(EPS)指标变化结果评估疗效。结果全组平均随访8.6个月,治愈28.2%(31例),显效33.6%(37例),有效24.5%(27例),无效13.6%(15例),总有效率86.4%。结论体外短波热疗、抗生素及前列安栓对慢性前列腺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尿中脱落细胞端粒酶阳性表达在膀胱上皮肿瘤诊断、术后复发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PCR ELISA法检测 33例膀胱移行上皮肿瘤患者以及 5例正常对照者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33例膀胱上皮细胞肿瘤患者中30例尿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 ,阳性率为 90 .91% ,5例健康对照组检测均为阴性 ,统计学差别极显著 (P <0 .0 1)。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分期和分级无关联。结论 :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测定 ,对早期诊断膀胱上皮肿瘤和疗效预后判断是高敏感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