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9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APBSCT)后造血嵌合体的临床意义。采用FBC(氟达拉宾+白消安+环磷酰胺)±阿糖胞苷(Ara-C)预处理方案,对28例血液病患者进行NAPBSCT,采集供者和受者术前外周血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序列血样,用STR-PCR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和凝胶成像分析技术半定量方法计算供体细胞嵌合率。结果显示:移植后1月,28例患者中1例移植失败,22例形成完全供者造血嵌合体(CC),5例形成混合造血嵌合体(MC);移植后7天时供者细胞即占优势(74.71%),较中性粒细胞(ANC)和血小板(Plt)的平均恢复时间均明显提前;CC组的aGVHD发生率高于MC组(P<0.05),两组cGVHD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1例MC患者发生早期移植排斥;CC组和MC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1例在CC状态下复发。3例MC患者经早期临床干预治疗获得CC和完全缓解。结论:造血嵌合体的动态定量检测对判断早期植入,预测移植物排斥、复发和GVHD,以及指导临床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汉防己甲素联合屈洛昔芬对K562细胞bcr/abl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汉防己甲素(Tet)联合屈洛昔芬(DRL)对K562细胞株凋亡相关因子bcr/abl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Tet(1μmol/L)和DRL(5μmol/L)单用及联合应用于K562细胞一定时间后,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K562细胞bcr/abl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Tet和DRL单独应用对K562细胞bcr/abl mRNA及蛋白表达均无影响,两药联合应用于48小时K562细胞bcr/abl mRNA表达开始下调,K562细胞P^210 BCR/ABL蛋白表达于72小时开始下调。结论:Tet和DRL联合应用可下调K562细胞bcr/abl的表达,这可能是两药联用逆转耐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汉防己甲素对K562/A02细胞株SORCIN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在逆转K562/A02细胞耐药与耐药相关的可溶性钙结合蛋白(SORCIN)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为Tet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理论基础。通过MTT法筛选出所需浓度Tet,与K562/A02细胞株孵育培养48小时后,通过MTT检测Tet对柔红霉素(DNR)细胞毒性的影响,用RT-PCR方法检测SORCIN基因表达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orcin表达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所选浓度范围内,Tet可以增强DNR对K562/A02的细胞毒作用,(Tet浓度为0,0.5,1.0,2.0mg/L时DNR和Tet的IC50分别为11.3±0.17,5.15±0.10,3.91±0.06,2.52±0.04mg/L,p〈0.01);K562/A02细胞中SORCIN基因高表达,且随着Tet浓度的增加SORCIN的表达先增强后减弱(Tet浓度为0.5mg/L时增强,1.0和2.0mg/L时减弱,p〈0.05);K652细胞中sorcin蛋白低表达,K562/A02细胞中sorcin蛋白高表达,且随着Tet浓度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Tet浓度为0.5mg/L时增强、1.0和2.0mg/L时减弱,p〈0.05)。结论:MTT检测显示Tet对K562/A02耐药逆转呈浓度依赖性,Tet可能通过调整SORCI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参与逆转K562/A02的耐药性,但并不与其耐药逆转作用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株MUTZ-1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VPA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VPA作用后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VPA作用后细胞凋亡的比例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VPA对MUTZ-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经4mmol/LVPA处理MUTZ-1细胞72小时后,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凋亡细胞胞体固缩、核固缩、核碎裂及凋亡小体;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凋亡细胞核染色质边集、胞浆浓缩、密度增加,胞浆内大小不规则的染色质团块;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细胞凋亡率随着VPA浓度的增加而逐步增高,G0/G1期细胞比例随着VPA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多,S期细胞比例逐渐减低,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结论:VPA通过G0/G1期阻滞诱导MUTZ-1细胞凋亡,从而抑制MUTZ-1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latelet-derived membrane microparticles,PM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凝血酶激活血小板释放出PMP,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MP的释放量,确定制备PMP时凝血酶的最佳应用浓度。以体外培养HUVEC为载体,通过噻唑蓝(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研究不同浓度的PMP对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2、1.5、1.0和0.5U/ml凝血酶激活血小板后PMP的释放率分别为28.7、47.7、50.1和43.9%;HUVEC的增殖与PMP呈剂量依赖关系。在培养液中添加40μg/mlPMP时,HUVEC增殖是空白对照组的1.8±0.3倍;10μl/m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组的HUVEC增殖是空白对照组的1.9±0.5倍,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MP能抑制HUVEC的凋亡,40μg/mlPMP组的细胞凋亡率为(3.9±0.4)%,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9.4±0.5)%(p〈0.05)。VEGF(10μl/ml)对HUVEC细胞的凋亡无明显抑制作用,其凋亡率为(8.0±0.8)%。结论:用1U/ml的凝血酶刺激血小板释放的PMP较为均一,且释放量最大,可促进HUVEC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联合髓腔内骨髓移植(IBM-BMT)建立异基因小鼠免疫耐受模型,并探讨其诱导耐受的机理.受鼠为雌性C57BL/6(H-2^b,B6)小鼠,于第0天接受^60Co γ线全身照射(TBI),4小时内输注雄性BALB/c(H-2^d)小鼠来源的骨髓细胞(BMC),2天后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通过皮肤移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耐受状态,并通过体外过继转移实验、IL-2逆转实验等探讨免疫耐受的机制.结果显示,经骨髓移植的B6小鼠对BALB/c小鼠的皮肤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MST)>150天,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骨髓移植后第90天,受鼠(黑色)表型开始呈现供鼠(白色)颜色特征.MLR结果证明,B6小鼠获得供体特异性耐受,该耐受可以被IL-2逆转且可被过继转移;所有受鼠均未出现GVHD表现.结论:非清髓预处理联合髓腔内骨髓移植可以有效地诱导异基因小鼠免疫耐受,克隆无能、抑制细胞存在及嵌合体产生均参与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汉防己甲素(Tet)、雌激素受体抑制剂托瑞米芬(Tor)及其联合应用对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采用噻唑蓝法(MTT)测定阿霉素(ADR)的半数抑制量,RT-PCR法检测MDR1基因mRNA表达水平,FCM检测P-gp的表达和细胞内ADR浓度。结果表明:ADR对K562/A02和K562细胞的IC50分别为57.43和1.16mg/L,Tet(1μmol/L)和Tor(2.5μmol/L)单用及两药联用处理K562/A02细胞时,ADR的IC50值分别为14.12,20.74和9.14mg/L。Tet及Tor单独作用后耐药株MDR1 mRNA下调微弱,联合用药下调效果明显。Tet及Tor均可降低P-gp蛋白的表达,且具有协同作用。Tet及Tor作用后细胞内ADR浓度增加,两药联合作用时效果增强。结论:Tet及Tor均可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联合作用时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8.
国外研究发现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改变与多发性骨髓瘤(MM)易感相关。由于基因多态与疾病易感的相关性有人种、地域的差异,我们对中国人群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用全身照射(TBI)和环磷酰胺(CY)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的供者淋巴细胞,为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探索新的手段。以(BALB/c×C57BL/6)F1雌性小鼠(H-2d/b)为受鼠,于第0天接受亚致死量的60Co-γ射线全身照射,总剂量为4Gy,第1天接种P388D1白血病细胞,第2天输注由C57BL/6雄性小鼠(H-2b)为供鼠提供的MHC不匹配的供者脾淋巴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第6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200mg/kg或再次TBI9Gy,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供者淋巴细胞,第7天输注(BALB/c×C57BL/6)F1雄性小鼠(H-2d/b)提供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结果显示:以CY和TBI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供者淋巴细胞组的小鼠无白血病和GVHD的发生,生存期超过了210天,于移植后第21天出现完全供者嵌合,然后嵌合率下降,第90天表现为混合嵌合体(MC)。对照组的小鼠出现了白血病和GVHD,出血、感染明显,生存期短,为20-36天(P<0.01)。结论:同基因骨髓移植前输注不相匹配的供者脾细胞诱导GVL效应,然后再通过TBI和CY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的供者淋巴细胞来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秀丽线虫生命周期短,衰老表型较为明显,遗传操作灵活便利,是一种理想的衰老研究模式生物。自1988年第一株线虫长寿突变体age-1产生以来,秀丽线虫迅速成为衰老研究的首要模式生物。研究者利用秀丽线虫,通过遗传学研究方法,逐步阐明了多条寿命调节相关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