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0篇
  免费   607篇
  国内免费   295篇
医药卫生   1212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533篇
  2013年   410篇
  2012年   557篇
  2011年   531篇
  2010年   458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488篇
  2005年   509篇
  2004年   460篇
  2003年   434篇
  2002年   369篇
  2001年   391篇
  2000年   396篇
  1999年   369篇
  1998年   374篇
  1997年   360篇
  1996年   354篇
  1995年   318篇
  1994年   293篇
  1993年   208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164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6篇
  1962年   10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目的通过比较三种不同穿刺方法的置管成功率,探讨当前临床上最优的动脉穿刺置管方法。方法对需进行有创动脉压监测的4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0例。A组为对照组:采用通用Vasocan Braunule套管针;B组和C组均为试验组:B组采用ARROW桡动脉专用套管针;C组采用改良Vasocan Braunule套管针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所有动脉穿刺操作均由本院同一住院医师实施,最后对各组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粜B、C两组成功率与A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B组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Vasocarl Braunule套管针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较高,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992.
1病例资料年12月入院。入院时贫血貌,意识模糊,左下肢肌力Ⅳ级。例1,男,35岁。因头痛1个月,加剧伴呕吐3d,于2005头颅CT扫描示右额顶部硬膜下新月型低密度影,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左偏。  相似文献   
993.
肾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院1992—2008年行肾移植术925例,发生应激性溃疡36例。从2000年开始,我们根据肾移植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生机制,从减少并发症着手进行防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4.
论医院制剂的风险成因和风险管理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嫱 《中国药师》2009,12(11):1653-1655
医院制剂,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省级药监部门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市场上无供应,固定处方制剂。不同于药品监管部门正式批准上市的药品,患者只能在医院药房凭医师处方购得。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患者应用Roux-en—Y外科治疗的效果及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70岁以上胃癌病例。结果86例均经手术探查,其中远端胃次全切除59例,全胃切除5例,近端胃次全切除20例,联合脏器切除2例;术后有并发症30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高龄胃癌患者在积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的同时行Roux—en—Y吻合术在胃切除尤其是胃癌根治性切除后消化道重建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细胞色素C(Cyt C)的表达与释放,探讨细胞凋亡与Cyt C的关系.方法:采用单一延长应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SPS刺激后4、 7、 14、 28d组和正常对照组.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神经元凋亡,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Cyt C蛋白的表达,酶电镜组织化学术观察Cyt C的释放.结果:SPS刺激后4d线粒体肿胀,外膜破裂,Cyt C释放.胞质中Cyt C蛋白于SPS刺激后4d达到高峰并维持较高水平,SPS刺激后7d逐渐下降.凋亡细胞于SPS刺激后7d达高峰.结论:Cyt C从线粒体释放入胞质是引发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使用儿童版事件影响量表(The Children'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CRIES-13)评估地震灾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该量表进行心理测量学分析.方法 以1337名汶川地震重至极重灾区8~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被试[年龄(13.6±1.8)岁],在地震后1个月进行CRIES-13评估,2周后重测.对所获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差异性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结果 (1)CRIES-13总分、闯入因子、回避因子、高觉醒因子得分女性高于男性(z=-6.95,-6.69,-3.80,-6.21,Ps=0.000);其中总分、闯入因子、高觉醒因子得分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χ~2=19.48,20.41,23.65,P_s=0.000);(2)女性、复课时间晚的儿童其CRIES-13总分异常的危险性越高(比值比=1.75、1.03,P_s=0.000);(3)CRIES-13的Cronbach's系数为0.81,重测信度0.79,具有良好的量表内部一致性及内容效度;(4)验证了CRIES-13的3个因子结构,因子结构稳定性较好.结论年龄、性别、复课时间早晚对灾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影响.CRIES-13是良好的评估儿童青少年经历创伤性事件后应激反应程度的筛查工具.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脑水肿与erb-B1基因转录水平的关系. 方法60只大鼠建立脑胶质瘤模型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种植C6细胞15 d后给予Co<'60>照射并于照射前后给予地塞米松治疗)、B组(种植C6细胞15 d后仅给予Co<'60>照射)、C组(种植C6细胞后既不给予照射也不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各组均为20只.所有大鼠种植C6细胞16 d后将大鼠处死,测量大鼠脑水肿情况和erb-B1转录水平. 结果种植C6细胞21 d后3组大鼠脑水肿情况:B组脑水肿情况最严重,其次为A组、C组,任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b-B1转录水平:B组表达水平最高,其次为A组、C组,任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地塞米松可以有效防治放射性脑水肿.地塞米松可以通过抑制erb-B1基因转录水平来治疗放射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观察颞底内侧区后部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手术的显露范围、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关系,拟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5具(10侧)国人男性尸头标本,模拟颞底内侧区后部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于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经该入路手术的显露范围、解剖结构,以及颞底内侧区后部脑沟、脑回和动静脉之间的解剖关系.选择3例颞底内侧区后部肿瘤患者,施行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手术,观察手术疗效及预后.结果 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手术可直接到达颞底内侧区后部,显露海马旁同后部、舌状同前部、梭状回及大脑后动脉P3段及其颞下分支.5具(10侧)尸头标本均存在鼻状沟和侧副沟,但是二者不连续,鼻状沟于前部将海马旁回与梭状回分开,侧副沟于后部将二者分开,前距状沟将海马旁回与舌状回分开,扣带回峡、舌状回前部分别与海马旁回后部汇合,枕颞沟将梭状同与颞下回分开.颞底内侧区后部主要山大脑后动脉颞下分支供血,其中3具(4侧)自大脑后动脉P2段发出颞下总动脉,后者发出颞下前动脉和颞下后动脉供应颞底;2具(2侧)自大脑后动脉P2段发出颞下中动脉和颞下后动脉供应颞底;3具(4侧)自大脑后动脉发出海马动脉、颞下前动脉和颞下后动脉供应颞底.静脉均引流入基底静脉.3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施行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颞底内侧区后部肿瘤切除术,完全切除肿瘤,疗效满意.结论 小脑上经小脑幕入路手术能够较好显露颞底内侧区后部解剖结构,熟练掌握该人路的解部学知识有助于处理颞底内侧区后部病变.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通过诱导受体产生免疫耐受能够解决移植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如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带来的毒副作用,慢性排斥反应等。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亚致死量放射线照射、氟达拉滨及骨髓腔内骨髓移植对诱导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同期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1/2008-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完成。 材料: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单纯移植组、氟达拉滨组、骨髓移植组、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每组各10只。40只SD大鼠为骨髓移植供体。供体DA大鼠用于皮肤移植实验。 方法:制作同种异体右后肢移植模型,单纯移植组仅进行肢体移植;氟达拉滨组在肢体移植前1 d,受体给予亚致死量60Co照射及腹腔内注射氟达拉滨50 mg/kg;骨髓移植组肢体移植当天受体接受供体骨髓腔内骨髓移植1×1012 L-1,10 μL;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受体联合应用亚致死量照射、注射氟达拉滨及骨髓腔内骨髓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移植物排斥反应征象及存活情况,并对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产生免疫耐受大鼠进行SD大鼠及DA大鼠皮肤移植及脾细胞中细胞因子mRNA检测。 结果:与其他实验组比较,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移植物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及存活时间均显著延长(P < 0.01)。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大鼠仅对第3方DA大鼠的皮肤呈现强烈的免疫反应,移植皮肤初为水疱、渗出,逐渐溃疡、糜烂、焦痂、变黑坏死。 与单纯移植组比较,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大鼠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降低,而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增高。 结论:氟达拉滨与骨髓移植联合方案可以诱导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