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在土拨鼠身上发现与人类乙型肝炎病毒(HBV)相似的病毒—土拨鼠肝炎病毒(WHV)此病毒属于一种内源性DNA多聚酶和含有大单股缺口的环状基因组的小DNA病毒,并与HBV抗原间呈交叉反应。因WHV不同于地松鼠和鸭乙型肝炎病毒,可持续感染土拨鼠发生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癌。我们结合血清学从病理组织学方面对土拨鼠肝炎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在对乙肝的防治研究中,国外相继发现了一些与HBV相似的动物病毒,有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地松鼠肝炎病毒(Grou-nd hepatitis Virus),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并把这一类病毒以HBV为代表组成一个新的病毒科。称之为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国内亦已证实青海的喜马拉雅亚种土拨鼠(Marmota himaliyana)和内蒙古的西伯利亚种土拨鼠(Marmota Cibirca)携带有WHV。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胸腔积液患者胸水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33和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表达水平与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8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TPE)患者作为TPE组(n=45)、恶性胸腔积液(MPE)患者作为MPE组(n=60),另于同期选择50名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n=50)。检测胸水IL-33、sST2水平及血清IL-33、sST2、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TPE和MPE患者胸水和血清IL-33和sST2与血清炎症因子(IL-6、CRP、TNF-α)的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胸水和血清IL-33和sST2诊断TPE的价值。结果 TPE组患者胸水IL-33和sST2水平分别为(83.52±21.09)、(1 108.37±236.15)ng/L,均高于MPE组[(53.16±11.24)、(726.49±151.28)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  相似文献   
64.
土拨鼠肝炎病毒(WHV)是嗜肝病毒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其基因图谱与人类乙型肝炎病毒(HBV)十分相似。土拨鼠自然感染WHV后,可由肝炎继发为肝癌,因此对研究人类乙型肝炎与肝癌的因果关系大有帮助。并认为它是动物肝炎病毒的一种最好的模型,已引起病毒和临床专家们的极大兴趣。美国土拨鼠有6个种,但只有6个种土拨鼠携带有WHV,且呈十分明显的地  相似文献   
65.
目前国内临床上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绝大多数采用重氮法,该法受测定因素影响大,结果一致性差。总胆红素测定虽然有改良J-G法作为推荐方法或候选方法.但该法操作步骤较多,不易自动化。试剂盒采用的促进剂种类不统一,也影响结果的一致性。最近,已有胆红素氧化酶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索试剂盒,可望提供一个特异性高的测定方法。现将此付试剂盒在Monarch-2000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应用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反应原理胆红素十1/2O2→胆绿素+H2O→未知化合物胆红素最大吸收峰在450nm附近,在胆红素氧化酶的作用下,总胆红素在450nm吸…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携带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和血管生成素-1(ANG-1)双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pAd-VIA转染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表达及对B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将本室构建的编码人VEGF165和ANG-1双基因的腺病毒质粒pAd-VIA在QBI-293A细胞内进行包装和扩增,体外转染大鼠BMSCs,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Western-blotting、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利用MTT法检测MOI(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50、100、200、400 pfu/cell不同浓度腺病毒转染后对BMSCs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重组腺病毒质粒pAd-VIA在QBI-293A细胞内成功包装和扩增,体外转染BMSCs后,有大量的GFP表达,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转染组与VEGF165和ANG-1抗体结合,在45 KD和14.4 KD左右出现印迹条带;ELISA结果显示:转染组第1、2、3 d,上清中的VEGF165浓度和ANG-1浓度持续增加,未转染组均未检测到外源基因的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67.
微管仿生人工骨对犬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微管结构仿生人T骨对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仿生人工骨分为正交结构(A组)和同心结构(B组),以磷酸钙骨水泥(CPC)/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C组)、单纯CPC(D组)为对照组:梯度密度离心法获取犬骨髓单个核细胞,取第3代与人工骨复合培养。通过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人工骨表面附壁和生长情况;以MT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检测BMSCs的成骨活性:[结果]细胞在各组人工骨表面黏附、生长,以A、B组数量较多;MTT法检测显示A、B、C组吸光度(A)值大于D组(P〈0.05)、A、B、C组A值相似(P〉0.05);ALP测定显示ALP活性A、B组〉C组〉D组(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管结构仿生人工骨与犬BMSC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BMP的良好缓释载体,可以促进犬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评价不同大小孔径的磷酸钙骨水泥(CPC)材料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盐析法制备3种不同孔径(200~300 μm、300~450 μm、450~600 μm)的CPC材料,利用Micro-CT测量3种材料的平均孔径、孔隙率.无菌条件下取新生大鼠BMSCs原代培养并传代;将3组材料分别放置于24孔板内,每种材料接种2×105个细胞后.于接种后12、24 h收集细胞并计数,计算细胞黏附率;并对24 h收集细胞行Annexin V 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坏死检测,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黏附情况.结果 Micro-CT测量结果显示:3种CPC材料孔径间相互连通,孔隙率均>67%,平均孔径分别为240、410、510 μm.接种后12 h,3种材料表面细胞黏附率及坏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300 μm组在接种后24 h细胞黏附量明显少于300~450 μm组和450-600 μ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300 μm组材料表面细胞坏死数量明显多于450~600 μ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孔径大小可影响大鼠BMSCs在多孔CPC材料上的黏附能力,随着孔径增大,细胞黏附率逐渐增高,细胞坏死率逐渐降低,为进一步研究孔径结构对细胞的影响提供了实验依据.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ore sizes of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CPC) scaffolds on cell adhesion. Methods Rat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primarily cultured were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CPC scaffolds of 3 pore sizes (200 to 300 (μm, 300 to 450 μm, 450 to 600 μm) were respectively groups A, B and C. Micro-C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average pore size and porosity of each group. The 3 kinds of CPC were placed in 24-well plates and 2 × 105 cells were incubated per well. In each group, the cells were harvested 12 and 24 hours after incubation to count cell numbers and adhesion rate. Cell apoptosis and necrosis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cell morphology and adhesion were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24 hours after incubation. Results Micro-CT showed that pores of the CPC used in this study were interconnected and the porosity of each group was greater than 67%. The average pore sizes of the 3 groups were 240 μm, 410 μm and 510 μm respectively. At 12 hour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3 groups in cell adhesion and necrosis ( P > 0. 05). At 24 hours, cell adhesion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in groups B and C ( P < 0. 05), and cell necrosis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in group C (P < 0. 05). Conclusion In CPC scaffolds for culture of BMSCs,cell adhesion rate may increase gradually and cell necrosis may decrease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pore size.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高原低氧环境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松质骨骨密度、力学性能及骨小梁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纯种SD雌性大白鼠72只,随机分为高原去势组和平原去势组、高原对照组和平原对照组。术后分别在海拔高于3000m的高原和低于500m的平原饲养。并于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测量大鼠的股骨骨密度和腰椎生物力学强度,并行Micro-CT分析。结果 3个月时,高原和平原饲养的去势大鼠骨密度下降较为显著(P<0.05),且高原去势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平原去势组(P<0.05),对照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6个月时,除平原对照组骨密度无显著变化,其他三组骨密度均有显著降低,且高原去势组骨密度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物力学检测发现,去势6个月以后,高原去势组、平原去势组、高原对照组和平原对照组抗压强度较去势后1个月分别降低29.48%、24.85%、15.63%和3.98%,高原去势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Mi-cro-CT分析显示,高原去势组大鼠骨的相对骨体积(BV/TV)、骨小梁数目(Tb.N)显著低于其他组,骨小梁分离度(Tb.Sp)则较其他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原缺氧环境可引起骨代谢异常,并加速骨质疏松发展的进程,应用Micro-CT分析有助于研究高原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骨小梁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70.
白峰 《包头医学》2009,33(2):86-86
目的:经过对右心室心肌梗塞(RVI)患者的UCG改变及心肌酶谱的变化观察。了解患者心肌受损情况,提供准确的临床依据.方法:对13例患者进行UCG改变及心肌酶谱检查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所观察病例均有程度不同的心肌酶变化和UCG改变以及临床表现.结论:UCG改变及心肌酶谱的变化,配合ECG右胸导联是诊断RVI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