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文题释义: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主要由于椎体内骨基质钙盐沉积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椎体硬度和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增加应力或出现损伤可导致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绝经后女性。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通过向椎体内注射骨水泥恢复椎体高度和提供坚强固定,可迅速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症状,部分恢复椎体高度,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椎体强度与硬度,提高术中灌注骨水泥的安全性,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术式。 背景:经查询,目前尚无关于海口市或海南省老年女性骨水泥注射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风险因素的报道。 目的:探讨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水泥注射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塌陷(骨折)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92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年龄61-84岁,均进行骨水泥注射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记录患者一般指标、骨科指标,以及术后3个月内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分析患者病历资料与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性。研究经海南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批准号:20180917。 结果与结论:①192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发生邻近椎体骨折53例(68个椎体),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为27.60%;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绝经年龄、糖尿病、骨密度T值、强化椎体个数、骨水泥外渗、骨水泥用量、术后是否应用唑来膦酸可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P < 0.05),吸烟、饮酒、初潮年龄、孕产、产次、高血压、糖皮质激素史、椎体压缩程度、手术入路、骨水泥分布不会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P > 0.05);③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骨密度T值<-4.5、骨水泥外渗、强化椎体个数是影响邻近骨折的危险因素(P < 0.05),绝经年龄≥47岁、术后应用唑来膦酸是邻近椎体骨折的保护性因素(P < 0.05);④结果表明,对于接受骨水泥注射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除年龄、骨密度T值、骨水泥外渗、强化椎体个数和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因素外,绝经年龄过早也应引起临床重视。 ORCID: 0000-0002-8050-5724(吴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妇产科院内会诊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0例妇产科院内会诊病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其特点。结果全院设有病房的所有科室对妇产科均发出过会诊要求,普外科及泌尿外科会诊例数最多,共计94例(47.0%),会诊妇科疾病中,外阴阴道炎占最大比例35例(17.5%)。结论妇产科会诊是妇产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会诊可以对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减少误诊,还可以开拓妇产科医生的视野,同时进行健康宣教,维护广大女性的健康。  相似文献   
53.
两种不同三维结构β-TCP材料体内血管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支架内部三维结构对β-TCP材料体内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将2种不同三维结构的β-TCP材料(孔径400~500μm,内连接径为120μm的圆片状β-TCP材料和相同成份、重量的β-TCP材料碎颗粒,直径在100~200μm)包埋入24只成年新西兰兔的双侧腰背筋膜内,术后1、2、4、8周对材料进行组织学观察、同位素骨扫描及扫描电镜等检查,观察2种不同内部三维结构β-TCP材料的体内血管化情况。[结果]两组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术后1周,2种结构材料只有周边部分孔隙内可见幼稚的毛细血管形成。术后4周,圆片状人工骨材料内全层出现新生血管,血管数量增多,管腔变大,外周血管发育成熟,进入血管化高峰期。术后8周血管数量无明显增多,仅有管腔增大,偶见成熟的微血管结构。而颗粒状材料血管化进程缓慢,血管数较少,管腔小,结构差。4周时,仍以发育幼稚的毛细血管为主,8周时出现部分毛细血管闭塞。[结论]材料孔隙间的连通是影响材料体内血管化的关键因素,具体地说,较高的连通率可以使材料血管化更为完全,而连通径的大小可以限制新生血管管腔的大小。  相似文献   
54.
白峰  张小雷  刘佳坤  赵大卫  王维  陈丽会  王明正  黄文峰 《西部医学》2013,25(8):1198-1199,1202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治疗的新方法。方法随机筛选90例符合条件患者采用相同结核化疗方案。随机分为单孔局麻胸腔镜治疗组(试验组)45例和传统胸腔穿刺、留置中心静脉管抽水并注尿激酶治疗组(对照组)45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胸腔积液是否消失、胸膜厚度,记录住院治疗时间以及3个月后胸腔有无形成包裹性胸膜增厚。结果试验组各个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疗效好,安全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可同时获取病理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摘要:目的:通过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技术检测IL-6及其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探讨IL-6及其受体基因SNP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 方法:用HRM曲线技术检测231例CHD患者和275例健康人IL-6及其受体基因6个SNP位点(IL-6-572C/G、IL-6-597A/G、IL-6-174C/G、IL-6-R-183A/G、IL-6-R-exon1C/A和IL-6-R-exon2A/T),分析其与CHD的相关性。 结果:CHD组和健康人对照组IL-6-572C/G、IL-6-597A/G、IL-6-R-exon1C/A和IL-6-R-exon2A/T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6-572CC、IL-6-597GA和IL-6-R-exon2AT基因型能增加发生CHD的风险(OR值分别为1.935、2.651、1.809);IL-6-R-exon1CC基因型能降低CHD的发生风险(OR=0.514)。 结论:IL-6-572C/G、IL-6-597A/G、IL-6-R-exon1C/A和IL-6-R-exon2A/T与西北地区人群CHD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56.
陈亚琳  白峰 《新疆医学》2010,40(6):35-37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避孕方法。常见的取器困难如尾丝迷失、IUD断裂、残留、嵌顿以及穿出子宫等,临床处理较为棘手,宫腔镜手术的问世为宫内异物残留的取出提供了新的方法。我们采用宫腔镜联合超声检查,对IUD进行定位,宫腔镜下取器,结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电视胸腔镜在肺部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在肺部结节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5月至2005年8月利用VATS诊断治疗肺部结节病人112例,116次(双侧4次)VATS手术(包括小切口辅助31例和中转开胸2例)切除瘤体123个,其中男性63例,女性49例,年龄13-80岁,平均51岁;病变在右肺57例,左肺51例,双肺4例;VATS完成手术81例,小切口辅助下完成手术31例,中转开胸2例。手术方式:以VATS行肺楔形切除或肿物剥出并术中快速病理检查,若回报为恶性病变则加小切口行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若报为良性则结束手术。结果肺楔形切除68例72次(其中4例双肺病变行双侧VATS),肺叶切除23例,肿物切除21例。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术后住院4.3天。术后病理:肺良性病变61例(包括结核球13例,炎性假瘤11例,错构瘤21例,肺囊肿1例,硬化性血管瘤5例,曲霉菌球4例,神经鞘瘤1例,慢性肉芽肿4例,结节病1例)。肺恶性病变5l例(包括腺癌33侧,鳞癌5例,支气管肺泡癌6例,小细胞肺癌1例)。肺转移瘤5例。术前诊断恶性肿瘤术中快速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27例,术前诊断恶性术中病理证实为恶性3例。结论在肺部肿瘤手术中VATS结合术中快速病理可起到诊断和治疗一体化的作用,并且具有安全、微创、疼痛轻、恢复快的效果,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急诊早期应用无创机械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68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34例早期BiPAP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即早期配合使用BiPAP治疗,34例常规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基础药物治疗上加用鼻导管给氧治疗,治疗无效时再改用BiPAP治疗,比较其对临床症状、心功能、血气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率I、CU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通气治疗后,血气分析中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ABP、呼吸频率(RR)、心率(HR)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好转(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aO2、RR、HR明显改善(P0.05)。患者入院至上机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上机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气管插管率降低(P0.05),早期治疗组2 h显效率为88.2%,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76.4%)。结论急诊早期应用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能迅速纠正缺氧、改善心功能,可作为抢救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9.
医用OB胶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用OB胶用于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食管癌或贲门癌患者58例,在采用机械缝合器行食管胃吻合过程中应用快速医用OB胶作用于吻合口周围,放弃浆肌层缝合,不附加减张缝合悬吊及包埋。结果术后5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在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机械吻合过程中应用快速医用OB胶的手术方法,便于掌握,省时省力,可提高吻合口质量,明显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此种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60.
白峰 《大众健康》2011,(11):7-7
10月3日,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尘埃落定。然而,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宣布授予美国、卢森堡和加拿大的三位科学家后却惊爆:获奖的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已于9月30日因病逝世,而诺贝尔奖通常不授予已故人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