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44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改变的HRCT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扫描,探讨哮喘和COPD患者段和亚段支气管重塑的差异.方法 哮喘34例,COPD 32例,正常...  相似文献   
52.
妊高征患者凝血指标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是一种严重影响母婴安全的妊娠并发症,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本女通过妊高征患者凝血功能的检测,并与正常孕妇和正常非孕妇的凝血功能对比,为临床医生诊断妊高征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3.
氨茶碱治疗对哮喘豚鼠肺内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氨茶碱对哮喘肺内嗜酸性粒细胞(Eos)凋亡的作用。方法:以卵白蛋白致敏的过敏性哮喘豚鼠为模型,采用3’-末端标记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光镜和电镜形态学方法,观察氨茶碱治疗对哮喘豚鼠肺内Eos凋亡的作用。结果:氨茶碱治疗导致哮喘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Eos数量显著降低,肺内Eos凋亡显著增加,凋亡Eos能被巨噬细胞吞噬。结论:诱导肺内Eos凋亡是氨茶碱治疗哮喘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对Sysmex XN-1000血液分析仪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实验室验证,核实其性能是否符合血液分析的质量要求。方法 参考WS/T 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对XN-1000血液分析仪的本底计数、携带污染率、精密度、线性与可报告范围、正确度、不同吸样模式的可比性进行验证。结果 各检测项目的本底测试、携带污染率、批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均满足仪器要求; 线性验证WBC,RBC,HGB和PLT均满足a值在1±0.05范围内、相关系数r≥0.975的要求; 仪器实测可报告范围均大于厂家申明的可报告范围,临床采用的可报告范围为厂家申明的可报告范围; 正确度验证标本检测均值与定值的偏倚满足正确度要求; 不同吸样模式各检测项目的相对差异亦满足可比性要求。结论 XN-1000血液分析仪的使用性能经验证符合分析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55.
对危重症患者救治时往往需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其中部分患者因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较长,需要选择一种耐受性好、气道管理方便,且快速损伤性小的气管插管方式,实践发现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足以达到以上要求。  相似文献   
56.
目的Beckman Coulter LH755血液分析仪显示的形态学可疑警示信息结合国际血细胞复检规则中相应条款,探讨其用于初诊白血病筛查的价值,为制定本室血细胞复检规则提供依据。方法1984例患者标本分为初诊非白血病组(1832例),初诊白血病组(73例)和复诊组(79例),所有标本同时进行仪器分析和手工白细胞分类及细胞形态观察,参照国际复检规则,对初诊非白血病组和A血病组标本涉及的国际血细胞可疑警示条款进行评价,观察白血病和非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变化;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其对初诊白血病筛查的价值。结果本组初诊病例724例涉及可疑警示条款,其中非白血病组655例,白血病组69例,46例髓系白血病均涉及可疑警示条款,且显微镜镜检阳性;其中条款34(左移报警)和37(原始细胞报警),敏感性和阳性预期值均较高,条款30[血小板(PLT)聚集报警],31(PLT报警)和35[不典型和(或)变异Lym]阳性预期值较低;治疗后患者检出假阴性病例28例,其中8例检出原始细胞,这些标本均来自于白血病治疗后患者(28.57%,8/28);采用ROC曲线分析,条款37(原始细胞报警)对初诊白血病价值最高(AUC=0.821),其次为条款34(左移报警),32(IG报警),26(白细胞结果不可靠)和35[不典型和(或)变异Lym],而条款30(PLT聚集报警)和31(PLT报警)诊断价值较小。结论参照国际血细胞复检可疑警示条款对于初诊白血病筛查有重要价值,白血病患者治疗后细胞形态更为多样和复杂,仪器示警不能直接提供血细胞形态变化的确切信息,需进一步用显微镜镜检血涂片进行核实;当标本涉及条款37(原始细胞报警)时应予以显微镜镜检,以排除白血病可能,涉及条款26(白细胞结果不可靠),32(IG报警),34(左移报警),35[不典型和(或)变异Lym]时也应引起重视,以免造成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ST-14)对猪小体积肝移植术后早期门静脉压力梯度(PPG)的影响及其对供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对巴马小型猪,体重25~30 kg,随机分为全肝移植对照组4例、30%小体积肝移植组(小肝NS组)7例和30%小体积肝移植+SST干预组(小肝SST组)7例,各组均在非静脉转流条件下行肝移植术;SST-14干预方案:受体门静脉开放前3 min团注125μg,然后以5μg.kg-1.h-1持续给药24 h,小肝NS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观察比较各组受体7 d累积存活率,再灌注后2 h及术后第1、2、3、5、7天肝肾及凝血功能变化,水柱法经门静脉和下腔静脉测压并计算术中及术后7 d内PPG值的变化,并比较再灌注后2 h各组移植肝病理学改变。结果小肝SST组供肝7 d累积存活率较小肝NS组明显增加(85.7%vs.42.9%),但由于例数较少,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747);与全肝对照组比较,小肝NS组术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显著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至术后第5天,TBIL和PT值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小肝NS组比较,小肝SST组TBIL、ALT、AST和PT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各指标与全肝对照组比较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后2 h,小肝SST组移植肝病理损伤较小肝NS组明显减轻,术后7 d内PPG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ST-14可显著降低猪小体积肝移植术后早期持续增高的PPG,减轻移植肝病理损伤,从而改善小体积供肝功能,延长受体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术后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患者无瘤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手术切除后1~2个月内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计算患者治疗后的累积无瘤生存率,分析影响无瘤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121例患者术后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2.73%,46.21%,28.93%.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后,进入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各临床变量中,肿瘤的分化程度(P=0.040),肿瘤大小(P=0.002)及有无血管癌栓(P=0.039)对模型贡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化程度、肿瘤的大小及有无血管癌栓是影响肝癌术后行TACE近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患者在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的流速和容积反应差异.方法 纳入患者分为COPD组(295例)和哮喘组(577例),将其按吸入沙丁胺醇后第1秒用力呼气差FEV1变化值(AFEV1)每变化0.05L和用力肺活量FVC变化值(AFVC)每变化0.10L分别分层,分析△HEV1和AFVC的分布差异.将两组患者按吸入沙丁胺醇前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re-BD FEV1%pred)每减少10%分层,分析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和△FEV1、△FVC的差异,并分析△FEV1与△FVC的相关性.结果 △FEV1在COPD组中呈近似正态分布,但在哮喘组中呈非正态分布,前者的分布范围小于后者.△FVC在两组的分布均呈近似正态分布.COPD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均低于哮喘组(P<0.001).COPD组内部各层间△FEV1无显著差异,但哮喘组内部各层间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的总△FEV1与△FVC呈正相关,但分层分析显示,pre-BD FEV1%pred为79.9~70.0和69.9~60.0时,COPD组的△FEV1与△FVC无相关性.结论 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的流速反应和容积反应明显不同于哮喘患者,提示两组患者存在不同的病理和呼吸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