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2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手足部神经撕拉离断是较常见并非常严重复杂的一类创伤。其中神经多由近端抽出,残端呈鼠尾状并伴缺损,难以直接端端吻合,以往多采用神经移植的方法修复,当长度超过10cm,效果多不可靠。我们从2002年以来,重点针对109例手足部神经撕拉离断伴缺损,采用神经端侧吻合的方法重建了患部的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发生血管变异而无法吻合血管时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例前臂及手部皮肤缺损患者,面对股前外侧皮瓣血管变异无法行血管吻合的情况改用高位穿支为蒂,顺行修复创面。结果术后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质地柔软。结论该方法是针对目前临床上所遇见的股前外侧皮瓣血管变异无法吻合血管时的有效补充,不用改行其他部位的皮瓣,能减少创伤。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月-2008年1月,我们采用拇指桡侧皮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26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时前臂背侧皮瓣的切取方法.方法 以骨间后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时,遇到血管变异共9例,采取以骨间后动脉桡侧支为蒂切取逆行岛状前臂背侧皮瓣、以骨间后动脉近端为蒂切取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以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切取游离前臂背侧穿支皮瓣等方法,进行皮瓣转移或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结果 9例皮瓣中有8例顺利存活;1例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肿胀、青紫、小水泡,及时对症处理,5 d后部分皮缘形成干痂,皮瓣颜色恢复正常,脱痂后存活.9例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外形满意.结论 以桡骨间后动脉侧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逆行转移,以骨间后动脉近端或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是解决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和血管紧张素受体Ⅱ型(AngⅡ)对人脑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中SM22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等技术观察VSMCs在更昔洛韦(GCV)、AngⅡ以及AT1和AT2受体拮抗剂(valsartan与P123319)作用下其SM22α的表达。结果病毒感染5dVSMCs中SM22α基因表达量较感染3d和1d时明显上调。经AngⅡ诱导1h和6h后,VSMCs中SM22α相对表达量较未诱导组明显上调。AngⅡ+valsartan组SM22α相对表达量高于AngⅡ诱导组,AngⅡ+P123319组SM22α相对表达量低于AngⅡ诱导组;AngⅡ诱导12h和24h后,3组间SM22α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MV感染可使VSMCs中SM22α基因表达上调,AngⅡ对VSMCs的早期作用可能通过AT2受体途径激活SM22α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游离微型皮瓣在复杂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采用4种游离微型皮瓣共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64例。结果 1例坏死,63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6年,皮瓣外形、色泽良好,进行神经吻合的游离微型皮瓣52例,两点辨别觉8~12 mm,外形逼真。结论采用游离微型皮瓣移植修复复杂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较好地恢复手指的外形与功能。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Kuzniecky等就近中线颞叶癫痫病人术前的海马磁共振波谱(MRS)测定与组织病理定量分析结果,以及被切除海马MRI体积测定与神经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时前臂背侧皮瓣的切取方法.方法 以骨间后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时,遇到血管变异共9例,采取以骨间后动脉桡侧支为蒂切取逆行岛状前臂背侧皮瓣、以骨间后动脉近端为蒂切取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以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切取游离前臂背侧穿支皮瓣等方法,进行皮瓣转移或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结果 9例皮瓣中有8例顺利存活;1例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肿胀、青紫、小水泡,及时对症处理,5 d后部分皮缘形成干痂,皮瓣颜色恢复正常,脱痂后存活.9例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外形满意.结论 以桡骨间后动脉侧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逆行转移,以骨间后动脉近端或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是解决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四肢主干动脉损伤后的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 84例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端-端吻合59条,大隐静脉移植修复26条,血管修复缝合11条。结果治愈82例,截肢2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血管破裂二次探查修复1例。结论四肢主干血管的损伤修复越早越好。缺损超过2 cm应取大隐静脉桥接,缺血超过6 h应采用血管取栓器取栓,常规行远端肢体切开减压,预防筋膜间室综合征。提高治愈率,降低后遗症和截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