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医药卫生   9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肾脏是衰老较快的器官之一,随年龄的增长出现肾小球肥大、系膜增生、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等病理变化.但这一现象的分子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雷帕霉素可显著抑制糖尿病肾病早期及单侧肾切除后代偿性的.肾小球肥大[1,2],并且它还能减轻蛋白尿相关的肾小管-间质的炎性反应及纤维化[3].  相似文献   
92.
目的 了解我国正常人及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血及尿中硫酸吲哚酚状况.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对120名健康志愿者、334例不同肾功能水平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及尿中硫酸吲哚酚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正常人血及尿硫酸吲哚酚浓度范围分别为(0.59±0.26)mg/L、(43.2±15.9)mg/L;正常人群与66例Ⅰ期肾病患者血及尿硫酸吲哚酚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P=1;t=1.17,P=0.24);随着肾功能下降血及尿硫酸吲哚酚水平出现明显差异;血硫酸吲哚酚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尿硫酸吲哚酚浓度均呈负相关(r分别=-0.58、-0.53,P均<0.05).结论 正常人群不同年龄组血及尿内硫酸吲哚酚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肾功能的下降而出现血硫酸吲哚酚浓度上升、尿中排出硫酸吲哚酚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93.
科研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对推进卫生科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科研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存在着人数不足、自身学术水平不高、科研管理经验欠缺的众多问题。从临床医务人员中选拔优秀科研人员到科研管理部门挂职锻炼,充实科研管理干部队伍,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卫生科技人才,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4.
目的:对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进行光凝治疗,以保存或提高患眼视力。方法:对80例(82眼)CME患者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分类,局灶性CME直接光凝相应渗漏点;弥散性CME对黄斑区行格子样光凝。结果:80例患者经过3~15个月的观察,①视力:保持原视力不变或提高1行54例(55眼),占67%;提高视力表中2行或2行以上21例(21眼),占26%;下降2行或2行以上5例(6眼),占7%。②黄斑水肿消退情况:经FFA复查证实,40例(41眼)黄斑渗漏消失,水肿消退,占50%;32例(32眼)黄斑水肿大部分消退,占39%;8例(9眼)仍有黄斑渗漏,水肿无明显消退,占11%。结论:光凝治疗是治疗CME的有效方法之一,可达到消除水肿、保存视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
全社会应重视慢性肾脏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强化肾脏病学术研究是临床医生的责任 慢性肾脏病的防治一直是第7届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的工作重点.2006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年会在厦门召开,其主题就是"正确认识慢性肾脏病(CKD)";2007年在郑州召开的年会上防治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成为年会主题.2008年11月,我们将在广州以"提高CKD的防治水平,减轻慢性肾脏病的危害"为主题召开学术年会,其目的就是引起全社会对慢性肾脏病防治的重视.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究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鉴别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DN)和非糖尿病肾病(NDRD)中的价值。方法诊断性试验。2017年10月至 2021年9月前瞻性、连续性纳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IVIM-DWI扫描并接受肾脏穿刺活检的2型糖尿患者, 测得肾脏皮质、髓质及实质IVIM-DWI参数:灌注分数(f)、纯扩散系数(D)、微循环扩散系数(D*)值, 根据肾脏穿刺结果将患者分为DN组和NDRD组。使用Mann-WhitneyU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IVIM-DWI参数、临床信息及糖尿病相关生化指标, 并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DN组IVIM-DWI参数与DN病理分级、间质病变评分、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IFTA)评分、间质炎症评分、血管病变评分、玻璃样变评分及血管硬化评分的相关性,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VIM-DWI参数对DN与NDRD的诊断效能。结果共27例DN患者及23例NDRD患者纳入了本研究。其中DN组男性19例、女性8例, 年龄(52±9)岁;NDRD组男性16例, 女性7例, 年龄(49±10...  相似文献   
97.
目的比较低分子量肝素和尿激酶对肾小球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方法3月龄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脂多糖(LPS)组(L组)、LPS 氨甲环酸组(LT组)、LPS 氨甲环酸 低分子量肝素组(LTH组)及LPS 氨甲环酸 尿激酶组(LTU组),每组8只。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测肾小球纤维蛋白沉积和CD11b阳性细胞分布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质表达。结果NC组大鼠肾小球内无纤维蛋白沉积和CD11b阳性细胞;ICAM-1有少量表达。与NC组比较,L组纤维蛋白沉积(9.1%±1.6%)和CD11b阳性细胞(11.2±2.1)增多(P<0.05);ICAM-1表达(0.23±0.09)明显上调(P<0.05)。与L组比较,LT组纤维蛋白沉积(23.4%±3.2%)和CD11b阳性细胞(20.4±3.5)进一步增多;ICAM-1表达(0.44±0.16)进一步上调(P<0.05)。与LT组比较,LTH组和LTU组纤维蛋白沉积(分别为11.3%±1.4%,10.6%±1.5%)和CD11b阳性细胞(分别为7.3±1.8,8.4±1.6)明显减少(P<0.05或0.01);ICAM-1表达(分别为0.19±0.10,0.18±0.09)明显下调(P<0.05),LTH、LTU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尿激酶均能有效减少纤维蛋白沉积,起到减轻肾小球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利用单侧输尿管梗阻制备小鼠肾间质病变模型,观察了肾间质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Mac-1阳性细胞的变化,并利用抗小鼠ICAM-1单克隆抗体对此模型进行了治疗。结果发现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后第一天,梗阻侧肾间质小血管附近及近端肾小管上即有ICAM-1及ICAM-1mRNA的表达,第3~5天达高峰,第7天时开始下降。与此同时,肾间质内Mac-1阳性的巨噬细胞也于梗阻后第3天开始出现,第7天达高峰。经抗ICAM-1单克隆抗体治疗后,ICAM-1及Mac-1的表达均延迟出现并明显减弱,肾间质病理改变亦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99.
糖尿病肾病不同程度蛋白尿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随访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不同程度蛋白尿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探索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1993—2003年本科经肾活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剔除糖尿病肾病合并其它类型肾脏疾病以及诊断不明确者,共60例。按蛋白尿程度分为4组:A组10例.蛋白尿<1.0g/24h;B组16例,蛋白尿≥1.0g/24h且<3.5g/24h;C组20例,蛋白尿≥3.5g/24h且<6g/24h;D组14例,蛋白尿≥6g/24h。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记录随访情况。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OR=1.015,P=0.038)、收缩压(OR=1.018.P=0.047)、系膜区占肾小球面积比(OR=1.220,P=0.009)、基底膜增厚(OR=3.594,P=0.011)、肾小管萎缩(OR=6.190,P=0.045)、间质病变(OR=1.339,P=0.043)是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程度的独立相关因素。随访结果显示肾活检时蛋白尿≥3.5g/24h的患者的中位肾存活时间小于蛋白尿<3.5g/24h的患者。C、D组中位肾存活时间为22个月,A、B组为36个月。肾活检时蛋白尿≥3.5g/24h的患者随访1年、2年、3年的肾存活率分别为79.3%、35.7%、17.9%,低于蛋白尿<3.5g/24h的患者的94.4%,83.9%、41.9%。结论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与诸多临床指标及病理改变相关,能较好的反映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并提示肾脏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奥曲肽经肝动脉给药的安全剂量,以期将该药真正用于实体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法18例肝癌根治术后患者经肝动脉埋泵给药.首日推注奥曲肽200μg、顺铂碘油混悬液18ml(顺铂40mg+超液化碘油10m1).次日再推注奥曲肽200μg.每隔4~8周重复给药1次.观察给药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各项实验室常规检查.结果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66.67%),食欲减退(77.78%),便秘(27.78%),腹胀(72.22%),右上腹痛(61.11%),脸部潮热(88.89%,其中55.56%同时伴全身潮热),胸闷、心悸(22.22%),肝功能异常(77.78%),血小板减少、血PT降低(5.56%),短暂发热(16.67%),麻痹性肠梗阻(5.56%).未发现明显的心肌损伤和肾功能损害.结论①经肝动脉1次给予200μg奥曲肽是安全的,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②脸部潮热伴或不伴全身潮热是观察到的奥曲肽经动脉给药唯一的机体反应,呈一过性.③奥曲肽对预防肝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是否有效,尚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