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4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 :对 3 2例颅脑损伤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员采用DHS治疗 ,对其手术适应征、并发症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2例发生内固定松动 ,骨折畸形愈合 ,余例均正常愈合。肢体功能良好。结论 :颅脑损伤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DHS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能达到早期功能锻炼 ,避免长时间卧床 ,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2.
微型磨钻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已有40年的历史,切除颈椎管前壁骨性致压物的常用器械有环锯、刮匙、冲击式咬骨钳等。微型磨钻的应用,使颈椎前路手术操作更为方便、安全。复习文献未见到专题研究微型磨钻使用的报告。我院自1995年4月~1997年1月,在颈椎前路手术中...  相似文献   
43.
目的:总结后路单开门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治疗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的手术适应证.方法:1996年2月至2007年12月,对67例前后方均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后路单开门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术(A组,36例)或一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术(B组,31例)治疗.随访患者临床和影像学情况,手术前后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计算改善率,比较两组l临床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1~1.5h,平均72min;术中出血量110~500ml,平均370ml;无明显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1例出现肩部放射痛.B组手术时间3~5h,平均3.6h;术中出血量400~1300ml,平均710ml;术中出现脑脊液漏4例.随访6个月~8年,平均28个月,前路植骨及后路门轴全部骨性愈合.A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2.4%.优良率为80.1%;MRI检查显示34例脊髓明显后移、前后方软性压迫解除、脑脊液通畅,2例显示脊髓明显后移、前方仍存在骨化块轻度压迫、予以二期前路骨化块切除减压、内固定术,随访时21例显示前方椎间盘突出明显消失或缩小;CT显示椎管扩大充分,开门度数平均为63.2°.B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4.1%,优良率为80.6%;MRI显示31例脊髓前后方压迫均解除、脑脊液通畅;CT显示椎管扩大充分.开门度数平均为53.3°.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和优良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后路单开门减压治疗前方软性压迫的前后受压脊髓型颈椎病可使脊髓充分后移躲避前方的压迫,术后脊髓前方的软性压迫缩小或消失,疗效肯定;但对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前方超过椎管50%的骨性压迫者疗效欠佳,应采用一期或二期前后路联合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44.
胫骨髁问嵴是膝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附着区,胫骨髁间嵴骨折多数是由于间接暴力致使前交叉韧带牵拉造成撕脱性骨折。对于移位较明显的骨折需要复位固定,传统治疗是开放手术,直视下复位固定,一般创伤较大,术后膝关节粘连率较高。2004年3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新鲜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者23例,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单开门椎管后部结构重建治疗儿童椎管内良性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后部结构重建治疗儿童椎管内良性肿物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1~2006年共收治椎管内肿物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11岁。颈段1例,胸段4例,腰段2例。神经鞘瘤、脊膜瘤、室管膜瘤(良性)各2例,肠源性囊肿1例。占据1.5~4个脊髓节段。手术采用单开门椎管成形、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物、椎板棘突复合体复位“关门”重建椎管。结果:本组椎板开门2-4个,平均2.5个,均顺利实施手术。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无椎管内血肿引起脊髓压迫症状的病例发生。6例得到随访,随访3个月~5年,平均28个月。X线片示脊椎序列正常,未见脊柱侧后凸等畸形。5例复查CT显示椎板棘突复合体无移位。6例复查MRI,椎管内肿瘤切除彻底无复发,无椎管狭窄,未见椎管后部畸形改变。结论:单开门椎管后部结构重建治疗儿童椎管内良性肿瘤,最大可能保护了儿童脊柱的解剖结构,可避免椎板切除术后脊柱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髂骨取骨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7.
对颈椎病外科治疗决策应考虑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颈椎病的外科治疗要综合考虑才可制定好治疗决策,笔者认为有9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考虑: (1)首先要考虑有无手术指征?对于脊髓型颈椎病要选择积极尽早手术;神经根型如症状重、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和工作、经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疗效不好的才考虑手术;对明确诊断的椎动脉型、交感型如症状重、反复发作、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也应手术。(2)选择前路还是后路?对下颈椎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选择多年以来一直存在争议,一般认为1、2个节段以脊髓前方压迫为主的宜行前路减压:多节段压迫尤其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的宜行后路减压(上下减压范围须超出病变部位的一或二个节段)。颈脊髓前后均存在明显压迫的患者行一期前后路减压还是两次手术减压学术上也存在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如全身健康状况不好、年龄较大、有较严重的伴随疾病等情况时应分期手术,且不可为了赶时髦而不考虑安全。事实上,脊髓前后同时存在多节段较严重压迫时,多数患者仅仅需要一次后路椎板成形减压术。  相似文献   
48.
目的比较关节镜和传统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方法将32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6例。观察组实施关节镜辅助下修复肩袖术,对照组实施传统修复肩袖术。比较2组术后第1、3、5、7天的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前及术后第1天的肌酸激酶(CK);术前及术后8周的加州大学肩袖评分(UCLA)。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3天的VAS评分及术后第1天CK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5、7天的VAS评分及术后8周UCLA评分和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术后疼痛轻,损伤恢复快。  相似文献   
49.
关节镜下有限化关节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有限化关节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经验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93例(152个膝关节)进行关节镜检依据膝痛部位和关节受限的原因行选择性、有限化关节清理术治疗。结果:该组术后关节肿胀及疼痛迅速缓解,膝关节活动改善。随访1-6年 ,优良率78%。结论:关节镜下选择性、有限化关节清理术可提高手术疗效,具有创伤小,患者症状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依据膝痛部位和关节受限的原因,决定清理的范围和程度。有限的滑膜清理、有限的手术时间及有限的其它致创因素下行关节清理,辅以良好的止血措施,必要的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0.
【摘要】 目的:分析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不同椎板固定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2例,均采用颈椎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根据椎板固定方式分为两组:A组,采用丝线悬吊椎板,49例,男37例,女12例,年龄58.0±13.6岁,病程11.3±6.7个月;术前JOA评分8.23±1.21分,颈椎曲度18.2°±6.4°,VAS评分4.46±1.64分。B组采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43例,男32例,女11例,年龄56.6±14.7岁,病程10.9±8.5个月,术前JOA评分8.12±1.56分,颈椎曲度17.9°±8.3°,VAS评分为4.65±1.12分。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随访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等,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7例、B组8例出现肩部放射痛,给予脱水剂、物理治疗等治疗1周后消失,两组均未出现C5神经根麻痹。随访24~47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两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A组JOA评分为14.57±2.95分、改善率为72.29%,B组JOA评分为14.31±2.86分、改善率为69.4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个月A组颈椎曲度为15.9°±5.7°,B组为18.1°±7.9°,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时A组VAS评分为2.12±1.92分,B组为1.82±0.6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2个月时A组VAS评分为1.32±0.88分,B组为0.79±0.5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再关门发生,B组无钛板、螺钉松动移位。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丝线悬吊与微型钛板固定椎板均能有效维持椎管的扩大状态,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但微型钛板可减轻术后远期颈部疼痛不适症状,并有利于颈椎曲度的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