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对结肠脾曲综合征的认识以及检查手段.方法 采用结肠钡剂灌肠了解结肠形态,结肠脾曲与肝曲水平位的差距,钡剂通过脾曲的状态,脾曲夹角大小.结肠运输功能摄片了解不透光标志物在横结肠滞留时间以及电子肠镜窥测横结肠黏膜的病理改变.结果 8例钡剂灌肠中有5例横结肠下垂落入盆腔,4例横结肠扩张,7例钡剂通过脾曲过程中有受阻滞现象,5例脾曲位置明显抬高,肝曲与脾曲之间的水平位平均相差1.8个椎体,脾曲夹角小于45°.实施结肠运输功能摄片,结果全部运输缓慢,6例不透光标志物停留在横结肠32~50 h.肠镜检查,4例黏膜出现散在的浅表性溃疡灶.本组全部施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结肠脾曲综合征是导致顽固性便秘的重要原因,钡剂灌肠摄片、结肠运输功能摄片及电子肠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2.
<正> 我院传染科在1998年2月~1999年2月中使用思美泰(腺苷蛋氨酸)治疗30例慢性淤胆型肝炎患者,并与苯巴比妥、熊去氧胆酸作对照,进行疗效比较,现  相似文献   
93.
421例危重伤员的急诊救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分析创伤危重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 :42 1例创伤危重病人在急诊室抢救维持生命 ,初步明确诊断 ,尽早住院救治。结果 :治愈 2 5 9例 ,死亡 10 1例 ,以车祸致脑外伤死亡最多。结论 :车祸为外科危重急诊的主要致伤原因 ,急诊医生应争分夺秒、高度负责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明确诊断 ,是抢救生命 ,改善预后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格拉司琼单药与联合多药预防含顺铂方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交叉设计、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联合用药组给予格拉司琼+地塞米松+胃复安+维生素B6,单药组仅给格拉司琼。对比第一、二周期化疗后两组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进食状况和不良反应。结果:共入组100例患者,其中1例自动退出,1例因顽固性呃逆退出,98例可评价疗效。联合组和单药组对急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3.5%(72/98)和61.2%(60/98)(P=0.009);对延迟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9.0%(48/98)和40.8%(40/98)(P=0.015);食欲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20.4%(20/98)和45.9%(45/98)(P=0.001)。两组头痛、便秘、胃部不适以及呃逆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联合用药组的兴奋失眠患者较单药组多(10例vs 1例)(P=0.005)。结论:格拉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胃复安、维生素B6对缓解顺铂等强致吐方案化疗的药物性呕吐效果更优,并能改善食欲,是一个安全、有效、经济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GI-pill胃肠电子胶囊在慢传输型便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81例排除出口梗阻型便秘和肠道器质性疾病,同意接受胃肠电子胶囊检测的慢性便秘患者,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2例,同时口服胃肠电子胶囊和不透X线颗粒胶囊;对照组39例单独口服不透X线颗粒胶囊;口服后2组患者均填写饮食、活动、休息等临床记录表,每隔24小时拍摄腹部X线立卧位平片,直至腹腔残留不透X线颗粒数小于4粒,研究组同时连续观察体外数据记录仪运行状态直至电子胶囊排出体外回收;对照分析2组结肠运输试验结果,统计分析GI-pill胃肠电子胶囊在体时间、胃、小肠、结肠通过时间,HAPCs数量、生理响应比。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结肠运输试验平均时间分别为4.94±1.31天和4.85±1.35天,右半结肠通过时间、左半结肠通过时间及直乙结肠通过时间分别是1.38±0.62天和1.35±0.53天,1.97±0.99天和2.02±0.90天,1.52±0.74天和1.58±0.71天,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GI-pill胃肠电子胶囊在体时间与结肠运输试验时间分别为120.0±15.32小时和4.9±1.32天,胃肠电子胶囊在胃、小肠和结直肠的时间分别为5.83±3.12小时、8.75±4.01小时、94.7±17.63小时,HAPCs总数、群发HAPCs和生理响应比分别为14.2±5.14个、4.9±2.26个和39.20%。全体患者研究期间无腹痛、呕吐、黑便等不适表现。 结论GI-pill胃肠电子胶囊可连续评价慢传输便秘患者消化道动力特征,与结肠运输试验有很好的同一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介绍的气-液平衡连续计算法,是通过对描述相态特征的状态方程进行分析研究,并参照热力学的做法,利用高斯积分公式推导,得出适用于气-液平衡计算的方程组。最后,介绍了利用方程组计算的例题。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病情与肠屏障功能(IBF)损害的相关性及干预治疗后肠屏障功能损伤程度的改善情况。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轻型胰腺炎组B,重型胰腺炎组C,重型胰腺炎干预组D,后3组采用胰管结扎联合胆汁注射的方法制成兔SAP模型。造模后3、6、12小时、第1、3、7天取血测定淀粉酶的含量及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6水平及其变化。实验第7天处死动物收集胰腺、肝脏、肺、小肠组织,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并行胰腺,小肠病理评分,制备小肠组织匀浆测定TNF-α、IL-6、丙二醛水平。结果:B组、C组、D组实验前、后淀粉酶有显著差异;A组实验前、后淀粉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B组、D组之间比较,淀粉酶、TNF-α、IL-6、小肠匀浆中TNF-α、IL-6、MD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腺、肺、肝,小肠的病理学改变以C组为甚,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损伤严重,D组比C组病理损害明显减轻,B组仅轻度损伤。结论:重型胰腺炎肠道黏膜损伤及IBF障碍较轻型胰腺炎明显,重型胰腺炎给予药物干预后肠道黏膜损伤程度及胰腺炎病情明显低于重型胰腺炎,说明早期治疗干预能改善IBF,有助于胰腺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磷酸化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标(phosphorylate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在人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外科和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肿瘤科20042007年间6例慢性胆囊炎、7例癌旁组织和59例胆囊癌组织中pmTOR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胆囊癌浸润深度、分化、Nevin分期等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mTOR在慢性胆囊炎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0和47.5%,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mTOR在分化高、中和低/未分化的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48.1%和66.7%(P<0.01);在浸润至黏膜层/肌层、浆膜层和周围组织的胆囊癌组织中,pmTO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35.7%和71.4%(P<0.01);pmTOR在Ⅰ/Ⅱ期、Ⅲ/Ⅳ期和Ⅴ期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46.4%和66.7%,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结论: pmTOR的表达与人胆囊癌的浸润深度、组织分化和Nevin分期密切相关,pmTOR可能参与人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9.
对收治的急性重症胆管炎、重症胆源性胰腺炎24例早期应用床边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结果:全组症状均在48h内得到缓解、无再加重或中转急诊手术者。结论:床边ENBD简便易行、不受条件限制、早期能帮助胆道下端梗阻病人平稳度过危险期。  相似文献   
100.
木香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 寻找控制木香质量的有效成分。方法 对木香药材的不同提取物以及木香中的两个单体化合物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进行了消化道的药理学研究。结果 ig给木香水提物(1.4g/kg,4.2g/kg)和木香烃内酯(9mg/kg,27mg/kg)对小白鼠的肠蠕动具有抑制作用;熊去胆酸(100mg/kg)、木香水提物组(540mg/kg)、木香醇提物组(480mg/kg)、木香烃内酯组(100mg/kg)、去氢木香内酯组(100mg/kg)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均有明显的利胆作用,且醇提物要比水提物作用强,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利胆作用很强,可视为木香中的主要利胆成分。结论 木香烃内酯可作为木香质量控制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