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2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71.
槲寄生碱抗肝癌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槲寄生碱对小鼠H22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以每只0.2ml肿瘤细胞悬液,接种于小鼠右前肢腋部皮下,24h后将小鼠随机分组,各组分别给不同浓度的槲寄生碱、5-Fu、CMC-Na,均连续给药7d,停药后1~3d将小鼠拉颈处死,剥取瘤块称重,按"抑瘤率=(1-T/C)×100%"公式计算抑瘤率.结果:槲寄生碱在120mg/kg剂量时对小鼠肝癌H22的抑瘤率可达73.8%.结论:槲寄生碱有抗肝癌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钾喷雾剂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和小鼠热板法模型观察双氯芬酸钾喷雾剂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双氯芬酸钾喷雾剂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增加热刺激小鼠的痛阈.结论双氯芬酸钾喷雾剂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作用强度与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相似.  相似文献   
73.
干姜乙醇提取物解热镇痛及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干姜乙醇提取物(干姜醇提物)的抗炎、解热、镇痛和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耳壳肿胀法,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导致家兔发热反应以及小鼠扭体法观察干姜醇提物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干姜醇提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干姜醇提物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及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并具有明显的抑制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所致家兔发热反应作用;干姜醇提物对8株菌的MIC范围为13.5~432mg/mL。结论 干姜醇提物具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及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检索汇总及评价经口进食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误吸预防的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析总结。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从上至下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关于经口进食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误吸预防的证据,包括指南、临床决策、证据总结及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0月1日。由2名研究者使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AGREEⅡ)对指南进行质量评价,使用Joanna Briggs Institutes(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对应的评价标准(2016)对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类试验研究、描述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进行证据提取和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10篇指南、2篇临床决策、3篇专家共识和1篇证据总结,形成了21条最佳证据,主要内容包括吞咽障碍的筛查、饮食管理、口服固体药物管理、口腔护理、观察与应急处理及教育与培训。结论:总结了经口进食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误吸预防的最佳证据,为护理人员对经口进食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误吸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TPD52L2(TPD54)基因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价值。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公开数据,评估TPD52L2在HCC中的作用。采用Wilcoxon signed-rank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TPD52L2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H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总生存期的关系。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方法预测调控通路。结果:HCC组织中TPD52L2的高表达与高分期、高分级、T分期及致癌因素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PD52L2高表达的HCC患者预后比低表达的差(P=0.002)。单因素分析提示,TPD52L2高表达与较差的总体生存率(OS)显著相关(HR:1.04,95%CI:1.02~1.06,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TPD52L2表达和伴瘤生存是OS的两个独立预后因子。GSEA预测出剪接体通路、嘧啶代谢、RNA降解、细胞周期、WNT信号通路和凋亡通路在TPD52L2高表达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结论:TPD52L2可能是HCC不良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而剪接体通路、嘧啶代谢、RNA降解可能是HCC中TPD52L2调控的关键通路。  相似文献   
76.
“南方人工泪液”对泪膜破裂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梦  钱红美 《铁道医学》1994,22(4):200-201
  相似文献   
77.
本文针对我国生物医学期刊论文标题英译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医学科技论文与国外一些权威医学期刊论文的系统比较,就医学论文标题的写作要求、语言特点及英译中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8.
王梦  陈道冰 《海南医学》2003,14(9):42-43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小儿静脉全身麻醉中的作用,并以氯胺酮小儿静脉全身麻醉作对照.方法 20例择期行下腹、下肢及会阴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Ⅰ组为氯胺酮组(对照组)、Ⅱ组为氯胺酮+异丙酚组,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用药剂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两组都有轻度的循环呼吸抑制,但与对照组相比,异丙酚组术中平稳舒适,术后病人皆迅速清醒,无恶心、头晕,术后恢复好,抗呕吐作用强等优点.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静脉全身麻醉明显优于氯胺酮的小儿静脉全身麻醉,是小儿静脉全身麻醉较理想的组合.  相似文献   
79.
闫英超  王梦 《安徽医药》2006,10(6):410-412
目的评价9-[2-(膦酰甲氧基)乙基]腺苷-钠盐(PMEA-Na)的致突变性。方法采用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 es试验)、中国仓鼠肺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观察PMEA-Na的致突变性。结果PMEA-Na在50~5000μg.皿-1剂量范围内,加与不加S9活化系统条件下,对TA97、TA98、TA100、TA102四种菌株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对照的2倍,即Am es试验结果为阴性;染色体畸变试验中,当药物浓度为48、24、12、6 mg.L-1时,活化条件下各浓度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均低于5%。在非活化条件下,药物浓度为48 mg.L-1培养48 h时,染色体畸变率为10%,因此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为阳性;小鼠静脉注射PMEA-Na剂量为1 000、500、250 mg.kg-1时,骨髓中含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明显增加,即微核试验结果为阳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PMEA-Na具有潜在的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组胺对海马脑片缺血诱导细胞水肿及活性降低的作用,以及与受体亚型的关系。方法大鼠海马脑片以缺氧缺糖(OGD)诱导缺血损伤后,实时检测CA1区透光度变化评价细胞水肿;并测定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产物甲,评价脑片活性。观察不同浓度组胺的作用,以及组胺受体拮抗剂对组胺作用的影响。结果 组胺(0.01~10 μmol·L-1)明显抑制OGD诱导的海马脑片透光度增加,并提高脑片活性。H1受体拮抗剂苯海拉明(0.1~10 μmol·L-1)不影响组胺的作用,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0.1~10 μmol·L-1)则部分拮抗组胺的保护作用。结论组胺对大鼠海马脑片缺血诱导细胞水肿及活性降低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H2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