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6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目的探讨不同的T管位置对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狗模型窦道形成的影响。方法制作狗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模型.分为前腹壁直接引出和右侧腋前线引出两组,每组8只。测量胆总管直径、大网膜长度及有无变异、胃和横结肠的蠕动次数;制模2周后再次开腹,检测T管窦道长度和完整性;以窦道的加压注水量作为窦道所能承受的压力指标。分析不同T管位置以及多种因素对加压注水量的影响。结果T管经前腹壁和经腋前线引出。两组间胆总管直径、胃蠕动、横结肠蠕动、大网膜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59、0.24、-0.52、-0.64。P均〉0.05);前腹壁组与腋前线组比较,T管窦道长度缩短,加压注水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96、2.67,P均〈O.05)。多元线形回归分析表明,对T管窦道加压注水量影响最大的是T管窦道长度,两者呈负相关(r=-0.79,P〈0.05)。结论T管位置不同引起窦道长度的变化是影响T管窦道形成的重要因素.最短途径是T管引出腹腔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42.
简述硝普钠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3.
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术后切口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患者,内镜下交通支离断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 对35例患者(52条下肢),行内镜下交通支离断术后切口感染及相关因素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 术后切口感染4例,感染率11.4%;术前溃疡继发蜂窝组织炎者,控制不彻底是其主要因素。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手术腔隙积血积液等亦是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积极控制术前感染、提高手术操作技巧、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正确的手术顺序、抽剥浅静脉时切口选择在离溃疡>2cm等是有效控制术后感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44.
林土良  王李华 《海峡药学》2011,23(5):204-205
目的 比较研究左氧氟沙星与替考拉宁对于胆道惑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2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因胆道感染行逆行胰胆管造影并鼻胆管外引流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替考拉宁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分别在蛤药前,给药后0.25,0.5,1,2,4,16,24h留取胆汁标本2mL,测量血药浓度,并将两组患者引流术中胆汁做药物敏...  相似文献   
45.
朱慧芬  方剑  曹敏  王李华   《护理与康复》2017,16(6):619-622
目的以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分为参考分析肝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本院310例接受肝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分,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中的危险因素及肝切除手术相关因素进行筛选,发现影响肝切除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3h、肝恶性肿瘤、深静脉血栓和(或)肺栓塞史为肝切除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分静脉血栓栓塞症组患者得分(6.77±1.81)分,非静脉血栓栓塞症组得分(3.62±2.25)分(P=0.02)。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分≥7分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明显增加。结论肝切除术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是手术时间3h、肝恶性肿瘤、深静脉血栓和(或)肺栓塞史,随着Caprini评分的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主干静脉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本组42例主干静脉损伤:行静脉简单修补术11例,补片修补4例,静脉端端吻合术10例,自体静脉移植术10例,人工血管移植术7例,并对术后进行随访.结果36例病人痊愈出院,4例术中死于大出血,1例术后6h死于不可逆休克,1例髂静脉损伤者术后1月开始出现下肢肿胀反复发作.结论主干静脉损伤术前急救,准确的诊断,术中及时显露损伤静脉,控制大出血,正确的修复方法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抗凝在门静脉高压症分流加断流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2组,均行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A组(32例)在术后行抗凝治疗,B组(35例)术后未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之间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及手术前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改善情况。结果A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0)明显低于B组(20%),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9,P〈0.05。B组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30%)明显高于A组(7%),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3,P〈0.05。A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得到明显缓解。结论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断流加分流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联合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断流加分流联合手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7例得到随访,术后彩超检查,70例吻合口通畅无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7例未行术后抗凝治疗有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肝功能较术前好转65例,近期腹水消失16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较术前减轻67例.随访期间,无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术后无肝性脑病发生.结论 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能提高联合手术的安全性,并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9.
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姜仁鸦  王李华  诸葛勇华 《浙江医学》2007,29(11):1190-1191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手术治疗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保证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院自1998年12月至2005年12月采取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共59例,并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0.
门静脉高压症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而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已成为外科干预的首选术式。随着外科观念的改变和腹腔镜技术的成熟与完善,不少学者采用腹腔镜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也有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