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6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术后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外科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46例,根据术后营养主要供给路径的不同分为肠内营养组(24例)和肠外营养组(22例),肠内营养组术后所需营养主要通过空肠营养管供给,肠外营养组主要通过静脉供给。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临床症状和指标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肠内营养组的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高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均P〈0.05),血、尿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肠外营养组(均P〈0.05),而胰腺假性囊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症胰腺炎术后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且不增加死亡率,是安全、有效、符合临床需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2.
改良沈克菲手术治疗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采用改良沈克菲手术的疗效。方法:对13例确诊为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的患者采用改良沈克菲手术方法,并对远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痊愈12例(12/13),显效(1/13),平均治愈时间10d。结论:改良的沈克菲手术是治疗成人完全型直肠脱垂较满意的术式,该术式不仅治疗直肠本身和冗长的乙状结肠,而且纠正了肠外因素,如盆底疝、子宫压迫等。无并发症、死亡,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33.
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探讨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1999年1月~2001年8月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医院感染18例,对其临床相关资料及体外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8.89%有严重基础疾病;同时或先后接受过多种或多次侵入性操作者占72.22%,其中有66.67%患者接受过呼吸道操作;住院时间>30d占72.22%;均使用过二种以上抗生素;对亚胺培南、氨曲南、三四代头抱菌素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重耐药,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是头抱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18.18%)、哌拉西林/三唑巴坦(25%)。结论 严重多种基础疾病并多种侵入性操作是主要危险因素,其次是病程长和长期广谱抗生素的应用,而在各易感因素迭加时,易导致该细菌感染的发生;尽早进行微生物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34.
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内镜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申桂娟  王李华 《浙江医学》2002,24(10):635-636
下肢静脉交通支离断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和复发性静脉曲张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由于切口多位于病变的皮肤上 ,因此术后切口感染仍是临床医师颇感棘手的问题。1998年国内首次报道应用内镜技术离断交通支静脉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1]。我院于2000年7月开展了内镜下交通支离断术 ,现对术后切口感染因素作一分析 ,并探讨其防治措施。1.1一般资料2000年7月至2001年12月本院血管外科收治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 (均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 )35例 ,其中男19例、女16例 ;年龄46~81岁 ,平均57岁 ;双侧肢体病变…  相似文献   
3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本院自2001年1月~2003年7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1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切割闭合器(Endo-GIA)脾蒂离断法与二级脾蒂血管离断法在门脉高压腹腔镜脾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门脉高压脾肿大行腹腔镜脾切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Endo.GIA处理脾蒂19例,B组二级脾血管离断1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总费用。结果A、B组手术时间[(144±20)min比(127±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9,P〉0.05),B组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分别为(107±37)mL、(13.8±1.7)d、(3.36±0.36)万元,均少于A组的(229±113)mL、(15.4±2.7)d、(4.23±0.71)万元(t=7.774、2.572、2.930,均P〈0.05)。A组术后并发症均多于B组(均P〈0.05)。结论二级脾蒂血管离断法在门脉高压性肝硬化脾肿大腹腔镜脾切除术中有着胰腺损伤率低、出血少、住院费用少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7.
小儿炎性淋巴结压迫性黄疸临床上少见,1995年以来我院共收治4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4例患儿,男性1例、女性3例;月龄分别为9、13、16、28个月。4例均有黄疸、白陶土样大便、发热,无阵发性哭吵、腹痛等,发热前15~31天均有不同程度腹泻及发热...  相似文献   
38.
程国兵  李晓阳  陆炜  王李华 《浙江医学》2018,40(21):2373-2375,2379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介入取异物术在中心静脉导管断裂中的应用。方法6例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导管断裂且移位至心血管腔内患者术前均经胸部X线摄片明确断裂导管的位置,并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再次确定。采用改良经皮介入两步取异物法:先从一侧股静脉置入猪尾导管及导丝,勾住脱落入肺动脉或心血管腔内的断裂导管,并将其拉至下腔静脉下方,再从对侧股静脉置入鹅颈抓捕器套取导管断端,将其从血管鞘拉出体外。结果6例患者断裂在心血管腔内的导管均成功取出,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介入取心血管异物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联合运用猪尾巴导管和鹅颈抓捕器两步法取断裂的中心静脉导管具有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9.
一期切除吻合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梗阻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结肠切除需在术前作好充分的肠道准备,包括肠内容物的排空和口服抗生素,这是结肠切除吻合的安全保证.但左半结肠癌发生急性梗阻时,无法用上述方法作术前准备,可否行一期吻合仍有不同意见.过去往往先于梗阻近端肠造瘘而后再次切除吻合,本研究根据我院近几年收治的此类患者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意外胆囊癌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意外胆囊癌的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两院1998年6月~2002年10月LC1330例,共发现UGC10例,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例UGC,经病理证实8例癌细胞至少侵及浆膜,无论是否接受再次手术,预后差;2例癌细胞局限于粘膜层的早期胆囊癌,预后良好.结论随着LC的普及,意外胆囊癌因其极易发生转移,预后差,而引起人们关注,外科医师应当警惕UGC并积极预防切口种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