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医药卫生   9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玻璃化冷冻胚胎移植(FET)和新鲜胚胎移植(NET)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体外受精-新鲜胚胎移植(IVF-NET)577个周期及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显微注射-新鲜胚胎移植(ICSI-NET)118个周期、FET 175个周期共87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NET组和FET组(曾经NET未成功妊娠,后行FET者)的临床特征和助孕结局,再将FET组分为妊娠亚组和未妊娠亚组进一步分析比较。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结果 FET组的种植率(26.27% vs. 31.98%,P=0.01)、临床妊娠率(47.43% vs. 65.18%,P<0.001)均明显低于NE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ET组的流产率(P=0.63)、生化妊娠率(P=0.17)和胎儿出生体重(P=0.33)与NET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ET组中妊娠亚组与未妊娠亚组女方年龄(30.69岁±3.37岁 vs. 32.00岁±5.09岁,P=0.0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I、不孕年限、基础内分泌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行FET(P<0.001)、女方年龄(P<0.001)、BMI(P=0.011)和优质胚胎数(P<0.001)为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结论 曾经行NET未成功的妊娠者,随后使用FET者其种植率和妊娠率均较低,但不增加流产率,未影响胎儿出生体重,未发现FET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海军基层军医素质构成现状与规范化培训需求情况,为针对性开展基层军医规范化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海军某舰队基层军医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使用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海军基层军医以"医学专业操作技能"不能满足程度最高;工作能力、工作成绩、工作环境综合评分(7.97±1.55)处在中等水平;海军基层军医日常工作量较低,处置病种以上呼吸道感染、外伤和训练伤、皮肤病等为多见,心脑血管疾病、传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规范诊治技术、海军基层部队配发仪器设备使用技能等亟待提高;71.13%海军基层军医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基层军医规范化培训,规范化培训适宜周期为1年,着重于临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80.06%)、基本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67.56%)、综合知识面的拓展(56.55%)。结论海军基层军医素质能力相对薄弱,规范化培训现实需求迫切,建议科学设计其培养使用和管理机制,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优化规范化培训项目,逐步完善海军基层军医规范化培训体系建设,提高一线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3.
《我国卫生监督行业现状调查与分析》课题概述包括立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等。本课题运用“结构-过程-结果”原理和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作为指导性研究方法,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卫生监督行业的现状,系统评价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进展,剖析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为卫生监督行业下一步的建设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课题组对31个省级、142个地市级、438个区县级、总计611个卫生监督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对7个省(市)94名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现场访谈。课题的调查内容包括卫生监督机构资源配置、职能落实与调整、能力建设、技术支持服务利用、协管服务和社会各界评价等情况。  相似文献   
24.
目的:总结生物安全二级(bio-safety level 2,BSL-2)实验室开展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检测过程中的生物安全管理经验与效果。方法:检测样本来源于2020年2月21日到2020年11月5日送达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资源中心科室的人体咽拭子、鼻拭子、痰液、尿液、便液等。在遵循常规生物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在检测过程中积极进行人员、岗位、标本、过程、安全巡视等生物安全管理。结果:共开展了27692人次样本的SARS-CoV-2核酸检测,平均每天检测(2.32±0.11)批样本,每批平均检测(87.22±6.83)件样本,BSL-2实验室平均每天工作时间(3.43±0.23)h。在检测过程中未出现任何生物安全问题。结论:BSL-2实验室在长时间的SARS-CoV-2核酸检测过程中,要积极从多方面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从而保障检测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究机体烧伤感染后免疫因子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烧伤患者,分别于烧伤后第3、7、14天检测观察外周血补体C3、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创面感染率升高;烧伤后患者补体C3和IL‐10的水平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感染患者体内的补体C3水平均高于未感染患者;烧伤后脓毒血症患者机体补体C3和IL‐10水平均高于单独创面感染患者。结论烧伤后感染可影响患者血清补体C3和 IL‐10水平的改变,可通过对相应免疫因子水平的调节进行治疗以维持患者体内免疫反应平衡,防止感染加重。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IL-17A在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和博来霉素(BLM)组,NS组大鼠气管内灌注NS,BLM组大鼠气管内灌注BLM,两组分别于气管内灌注药物后第7天和第28天各处死一半动物。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检测肺组织IL-17A表达;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一部分行细胞数测定并进行分类分析,ELISA检测BALF中IL-17A的含量,另外一部分行分离、纯化得到肺泡巨噬细胞(AM),对其进行培养得到AM培养上清液(AMS),ELISA检测上清液IL-17A的含量,反转录PCR(RT-PCR)检测AM IL-17A mRNA表达。结果与NS组相比,BLM第7天组肺泡炎较明显,BALF中细胞总数增加,AM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加;第28天组肺泡炎减轻,而肺纤维化程度较重。与NS组比较,BLM第7天组和第28天组肺组织IL-17A表达明显增加(P0.05),第28天较第7天的表达有所降低。与NS组比较,BLM组BALF中细胞总数第7天明显增高(P0.05),第28天恢复至正常水平;BLM组BALF中IL-17A含量第7天和第28天明显增高,但第28天时较第7天降低;与NS组比较,BLM第7天组和第28天组AM培养前12 h、前24 h,前48 h上清液中IL-17A的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RT-PCR结果显示,与NS组比较,BLM第7天组和第28天组各时间点AM IL-17A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IL-17A促进了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的炎症形成,进而参与了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四种大气污染物对东营市东营区呼吸系统疾病(肺炎、慢性阻塞型肺病、肺结核)日入院人数的影响,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东营区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每日大气污染物浓度及呼吸系统疾病入院数据,采用泊松回归分析将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与双向时间分层病例交叉设计相结合,分别计算四种污染物对三种呼吸系统疾病入院作用的RR值。结果 在排除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PM2.5、PM10、NO2、SO2日平均浓度每升高10 μg/m3,对肺炎入院影响的最大RR值为1.252(1.090~1.438)、1.094(1.021~1.173)、1.462(1.179~1.814)和1.275(1.079~1.505),滞后3 d、6 d、4 d和6 d;对慢性阻塞型肺病入院作用最大RR为1.478(1.245~1.754)、1.156(1.046~1.279)、1.774(1.297~2.428)和1.215(1.011~1.461),滞后4 d、5 d、4 d和0 d;对肺结核病入院作用最大RR值为2.423(1.618~3.630)、1.629(1.288~2.059)、1.892(1.220~2.935)和1.939(1.453~2.590),滞后3 d、0 d、0 d和5 d。结论 大气污染物浓度短时间内升高可使东营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人数增加,不同污染物作用强度和滞后效应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28岁,未婚。因发热半个月于2010年2月24日入院。患者于半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可达39℃,自行服用“感康”,体温有所下降,至17:00左右体温又升高,如此反复半个月,1周前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发热原因待诊”收入我科。既往体健,否认冶游史。入院体检:体温39.3℃,脉搏92次/min,呼吸 20次/min, 血压 126/83 mm Hg(1 mm Hg=0.133 kPa)。颜面部、胸壁皮肤、球结膜及咽部充血,双侧颈部可扪及多个黄豆大小淋巴结,质软,活动可,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余未见阳性体征。入院当天WBC 5.5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NEU)1.53×109/L,淋巴细胞计数(LYM)3.48×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0,RBC 4.39×1012/L,Hb 127 g/L,血小板87×109/L;ALT 119.4 U/L,AST 163.7 U/L,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140.0 U/L;血Ksup>+ 2.73 mmol/L, 血Na+ 132.9 mmol/L。入院初步诊断:发热原因待查:(1)感染性发热:①呼吸道感染?②肺结核?③病毒性肝炎?④HIV感染?(2)非感染性发热:①成人Still病?②淋巴瘤?③其他?给予物理降温、抗病毒、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升白细胞及血小板、保肝降酶及加强补液处理。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分析≥50岁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对性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态知晓比例及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借助同性社交软件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行为学及对性伴HIV感染状态知晓等信息。对最近一个男性性伴感染状态知晓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组间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37例≥50岁MSM中,知晓其最近一个男性性伴感染状态的比例仅为38.4%(398/1037),对最近一个男性性伴感染状态知晓情况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是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的0.660倍(95%CI=0.473~0.922,P=0.015);失业和在职者分别是退休者的0.537倍(95% CI=0.322~0.896,P=0.017)和0.663倍(95%CI=0.466~0.944,P=0.022);过去一年有≥2个男性性伴者是没有或仅有1个男性性伴者的0.433倍(95%CI=0.320~0.586,P<0.001);未进行过HIV检测者是进行过HIV检测者的0.544倍(95%CI=0.403~0.734, P<0.001);对HIV或艾滋病相关知识不知晓者是知晓者的0.636倍(95%CI=0.466~0.868, P=0.004);有性病感染史者是无性病感染史者的0.472倍(95%CI=0.349~0.637, P<0.001),同时,艾滋病污名化水平越高者其知晓性伴感染状态的可能性越低(OR=0.742,95%CI=0.604~0.912, P=0.005)。结论 ≥50岁MSM对性伴感染状态知晓比例较低。文化程度、职业状况、过去一年性伴数量、HIV检测、HIV或艾滋病相关知识、性病感染史及艾滋病污名化水平等均为性伴感染状态知晓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