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医药卫生   117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右位心是一种少见无分流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约为2/10万。右位心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极为少见,国内仅见几例植入VVI型起搏器的报道,植入DDDR起搏器仅见徐桂萍等的1例报道。1病例报道患者男性,58岁,因“反复胸闷20余年,头晕、乏力2年,再发2周”入院。入院前5天经24小时动态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治疗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3月该院对77例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治疗(CFG)和常规内镜下硬化治疗(NCF),CFG组硬化剂注射后针孔用内镜先端透明帽进行压迫,NCF组硬化剂注射后针孔用内镜镜身进行压迫。比较分析两组硬化剂治疗后压迫效果,6周后食管溃疡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和静脉曲张消失率。结果 CFG组压迫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较NCG组明显减少;虽然6周后两组食管溃疡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CFG组食管深溃疡的发生率明显减少,6周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也较NCF组较少;静脉曲张消失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保持视野清晰,起到固定靶静脉,注射后压迫方便,明显减少压迫后再出血率,较少术后深溃疡形成,再出血的发生率,该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3.
将城市间联系强度加以考虑,构建区域内城市间功能互补指数,运用我国三大城市群数据测算分析发现: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内城市间互补性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区域内其他城市与中心城市较易形成功能互补格局,而任意两城市间都要形成较强的互补关系则较为困难;强化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城市间的联系有利于形成城市间的互补格局。本文所做的探索能够更好地分析我国城市间功能互补的现状和变化规律,更好地理解城市结构中的“中心—外围”特征和城市网络化的新发展特征,有利于促进城市间协调发展,解决新时代背景下城市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经济“新常态”下提高区域经济增长的总体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王志勇  徐磊 《天津医药》2018,46(6):600-605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呼吸支持手段的进步,ARDS短期病死率大大下降,存活者越来越多,存活者的长期结局越来越受到关注。ARDS存活者肺功能恢复比较完全,但可遗留多种后遗症,包括生理功能(肌无力、活动能力受限)、认知功能和精神心理(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障碍,被称为重症监护后综合征,可持续到ARDS后5年,导致生命质量下降,增加了家庭负担和医疗资源消耗。ARDS患者患病前的健康情况(如并存病、肥胖、自理能力、精神状况)、生活方式(如吸烟)以及重症监护病房(ICU)期间相关变量(如谵妄、皮质 激素、阿片类药物、获得性肌无力、低氧血症)对存活者的长期结局有重要影响。发现ARDS长期结局不良的高危患者及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减少ARDS后的功能障碍有重要意义。ICU内及ICU后干预措施是否可有效改善ARDS存活者的长期结局,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相似文献   
35.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城区居民以家庭人均收入为指标的社会经济状况与自我报告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1年8—9月对南京市4个城区的年满35岁并在当地居住满5年的9 446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结局变量为调查对象自我报告的2型糖尿病,解释性变量为家庭人均收入(三等分)。结果南京市城区居民中自我报告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8.2%(95%CI=7.59%~8.80%),存在明显的年龄分布差异,但性别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调整后,家庭人均收入与自我报告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之间存在正向的剂量–反应关系,与低收入相比,中、高收入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增加35%(OR=1.35,95%CI=1.06~1.74)和58%(OR=1.58,95%CI=1.23~2.02);年龄越大、高收入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越大。结论家庭人均收入与南京市城区居民自我报告2型糖尿病存在密切的流行病学联系。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基因(Cx4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Bcl-2、bax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12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分别检测患者的Cx43、Bcl-2、bax水平,分析其表达在疾病中的价值。结果:Cx43 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正常膀胱组织(P0.05);Cx43表达与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但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性(P0.05);Cx43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性,与bax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Cx4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具有重要意义,与疾病进展、转移相关,同时与Bcl-2、bax表达也存在一定相关性,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补肾益精汤联合枸橼酸他莫西芬、甘草锌和维生素E对肾精亏虚证少精子症患者精子密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450例少精子症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150例采用补肾益精汤联合枸橼酸他莫西芬、甘草锌、维生素E治疗;对照Ⅰ组150例采用补肾益精汤、甘草锌和维生素E治疗;对照Ⅱ组150例采用枸橼酸他莫西芬、甘草锌和维生素E治疗。三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不足3个月其配偶受孕者终止治疗,治疗3个月后其配偶仍未受孕,继续观察3个月统计受孕率,统计分析三组治疗前后精子密度等精液质量其他指标(精液量、pH值、活动力、活动率、正常形态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21%、85.11%、72.22%,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Ⅰ组(χ2=9.53,P<0.05)和对照Ⅱ组(χ2=23.38,P<0.01);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配偶受孕率分别为42.66%、25.53%、20.83%,治疗组患者配偶受孕率明显优于对照Ⅰ组(χ2=9.26,P<0.01)和对照Ⅱ组(χ2=15.78,P<0.01);治疗组治疗后精子密度、活动力、活动率、精子正常形态率明显优于治疗前( t=-22.22、-18.07、-33.48、-28.46,均P<0.01)。结论补肾益精汤联合枸橼酸他莫西芬、甘草锌和维生素E能明显改善肾精亏虚证少精子症患者的精子密度及精液质量,显著提高其配偶受孕率。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方法 选取结直肠癌患者21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实行肠道准备并术前静脉注射单剂量五水头孢唑林钠,试验组A口服抗生素,对照组B不使用抗生素.收集术前2d和术后7d的粪便样本,检测艰难梭菌毒素.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为5.5%和16.0%,术后渗漏率分别为1.8%和6.6%,A组数据明显低于B组.两组艰难梭菌毒素没有差异.结论 结直肠癌手术肠道准备使用口服抗生素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福建省临床核医学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受照水平,为加强放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1年临床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并统计分析;对超过调查水平受照剂量者,分析具体原因。结果 2008—2011年全省设区市实测集体剂量当量为478.72mSv/人,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82mSv/a。个人年剂量〈5mSv占监测总数的97.8%。超过调查水平剂量调查率84.2%(32/38),其中实际受照占50.0%。结论福建省临床核医学工作人员个人年均有效剂量处于低剂量水平,应科学安排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加强用药后病人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以减少辐射受照量。  相似文献   
40.
王志勇 《抗感染药学》2019,16(7):1254-1256
目的: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哌拉西林-舒巴坦对普外科患者细菌性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其成本费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9月期间普外科诊治的细菌性感染患者6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药物成本费用和成本效果比值、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成本费用和成本效果比值,以及用药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普外科患者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哌拉西林-舒巴坦,药物成本费低且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高,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