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索重度特应性皮炎(AD)成人患者急性期及缓解期皮肤微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采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于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门诊就诊的4例成人重度AD患者急性期和缓解期5个部位(面颊、肘窝、手背、腹部、下肢)皮屑标本,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宏基因组测序,构建皮肤微生物样本基因集,获得各个...  相似文献   
82.
医疗纠纷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医疗纠纷的增加有多方面的原因,医患沟通不足、医生履行告知义务不充分及患者的理解不到位是其中之一[1].这些现象在手术科室的医疗过程中尤为突出,如何减少和预防手术科室医疗纠纷成为医疗机构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定量检测在神经梅毒诊疗中的应用。方法统计神经梅毒患者初次确诊时脑脊液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TPPA、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IgG、FTA-ABS IgM和血清RPR的检验数据,治疗规范半年后、1年后复查上述检验项目,分析3次数据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经规范治疗后,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TPPA的滴度逐渐下降,半年稀释倍数与首次相比(t=3.533,P=0.002)、1年稀释倍数与首次相比(t=4.555,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2例患者脑脊液TPPA转为阴性;TPPA稀释倍数与脑脊液RPR(r=0.430 1,P=0.031 9)、VDRL(r=0.703 7,P=0.000 1)稀释倍数呈相关性;脑脊液TPPA稀释倍数与血清RPR稀释倍数无相关性;脑脊液和血清TPPA定性结果与FTA-ABS IgG完全一致。结论 TPPA定量检测与VDRL、RPR相比,对神经梅毒疗效观察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84.
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钛板在坚固的内固定颌骨骨折中的临床运用。方法 23例上下颌骨骨折合并双侧颧骨骨折及髁状突颈部骨折,都采用此方法。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后均效果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使用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上下颌骨骨折,可以达到解剖复位,无并发症,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5.
【摘要】 目的 比较尿液法与尿道/宫颈拭子法检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DNA阳性率的差异。方法 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性病科等7个医疗单位共收集性传播疾病门诊初诊者1 475例,男1 118例、女357例。依次采集每例患者尿道/宫颈拭子、尿液标本各1份,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尿液和拭子标本中CT-DNA,配对χ2检验比较2种标本CT-DNA阳性率。采用随机或固定效应Meta分析对7个医疗单位的尿液、拭子标本CT-DNA阳性率进行异质性检验及合并。结果 4个医疗单位尿液标本CT-DNA阳性率均高于拭子标本(均P < 0.05),而3个医疗单位2种标本CT-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不同医疗单位间尿液和拭子标本CT-DNA阳性检出率异质性I 2分别为78.6%(95% CI:55.9% ~ 89.6%)、73.7%(95% CI:43.7% ~ 87.7%);经Meta合并,尿液标本CT-DNA总阳性率为10.8%(95% CI:7.2% ~ 15.9%),显著高于拭子标本(7.8%,95% CI:4.9% ~ 12.1%;χ2 = 39.2,P < 0.05)。以拭子标本CT-DNA检测法为对照,尿液标本CT-DNA检测法的敏感性为97.0%(128/132),特异性为96.3%(1 293/1 343),阳性预测值为71.9%(128/178),阴性预测值为99.7%(1 293/1 297),符合率为96.3%(1 421/1 475)。1 118例男性尿液CT-DNA阳性率为11.0%(95% CI:7.2% ~ 16.5%),显著高于拭子CT-DNA阳性率(7.6%,95% CI:4.9% ~ 11.8%;χ2 = 34.3,P < 0.05)。357例女性尿液CT-DNA阳性率(11.9%,95% CI:7.7% ~ 17.9%)与拭子CT-DNA阳性率(10.4%,95% CI:7.6% ~ 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2,P > 0.05)。结论 尿液CT-DNA阳性率高于或持平于拭子CT-DNA阳性率,采用尿液标本检测CT-DNA具有取材方便、无创、无痛苦、成本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6.
局部注射α-干扰素后微波治疗尖锐湿疣患者8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局部注射α 干扰素后微波治疗尖锐湿疣患者86例查旭山1张碧辉2王建琴31995年8月~1996年7月,我们采用局部注射α 干扰素后微波治疗尖锐湿疣(CA)86例,其中男56例,女30例,年龄18~60岁,病程1月~3年,皮损典型,醋酸白试验阳性。治疗...  相似文献   
87.
泰力特胶囊治疗非淋病性尿道(宫颈)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力特胶囊治疗88例非淋病性尿道(宫颈)炎(NGU)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结果:治疗男性NGU共62例,治愈率91.93%,女性NGU共26例,治愈率42.2%,表明泰力特胶囊是治疗男性NGU的理想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8.
先天性角化不良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多系统损害的综合征,是由于位于Xq28上一种编码角化不良素(dykersin)的DKC1基因突变所致。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分子遗传学角度阐述其发病机制。就DKC1基因突变、角化不良素结构功能改变、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以及小鼠模型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9.
1病历摘要患者男,43岁。因右小腿皮肤溃疡伴疼痛8月余于2006年9月22日入院。患者8个月前诱因不明右小腿内侧出现皮下单个小结节,伴轻度疼痛。皮损迅速演变为脓疱,随后破溃并扩大。患者曾在外院就诊,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一直无好转,皮损逐渐扩大至手掌大小,遂来我院就诊并收入烧伤科。既往无其他疾病史。系统检查: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的脑干听觉反应(BAEP)、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和脑电图(EEG)的特点,为早期痴呆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对38例MCI患者(MCI组)、26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AD组)进行BAEP和P300、EEC检查,并与20名健康老年人(健康组)作比较。结果 BAEP检查:MCI组与AD组左侧Ⅰ、Ⅱ波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CI组与健康组比较,左、右侧Ⅳ、Ⅴ波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AD组与健康组比较,左侧Ⅰ-Ⅳ波及右侧Ⅳ、Ⅴ波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右侧Ⅰ波差异有显著性(P<0.05)。P300检查,MCI组与AD组只在潜伏期的Pz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MCI组与健康组在潜伏期Cz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AD组与健康组比较,潜伏期的Fz、Cz、Pz点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波幅的Cz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EEG显示,MCI组未见明显异常的18例,轻度异常17例,中度异常3例;AD组未见明显异常的1例,轻度异常8例,轻-中度异常9例,中度异常8例。结论 P300潜伏期的Pz点的改变可能有助于区分MCI和AD,而右侧Ⅳ、Ⅴ波的延长提示MCI患者可能有早期痴呆;EEG左侧颞部θ波增多提示MCI患者可能有早期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