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转移性肝癌肝切除联合区域化疗及免疫治疗的适应证、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转移性肝癌行肝切除联合区域化疗及免疫治疗的随访资料。结果 无手术死亡,随访1~5年,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9.48%、71.79%、64.1%、41.02%。生存期超过5年者见于大肠癌、胃窦癌区域淋巴结阴性,转移灶直径在3 cm以内。结论 转移性肝癌切除联合区域化疗及免疫治疗安全有效,是一种延长病人生存期的有效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开始出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该传染病已被中国列为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已证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在人际间快速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并可经消化道传播。在疫情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安全高效的处理急腹症患者,尤其是对确诊、疑似患者的处理是战胜疫情的关键。结合最新防控的指南、文献报道及我院的防控经验,与大家共同分享疫情下的急腹症的诊疗建议及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并腹膜转移病人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内我院收治的CRC伴腹膜转移病人71例。根据术后化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7例);其中,观察组术后采用HIPEC,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满6个周期后,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志物、生存质量、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7.6%和87.3%,对照组分别为40.5%和6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CA125及癌胚抗原(CEA)分别为(24.21±1.98)、(37.97±2.93)和(16.26±2.02),对照组分别为(30.9±3.05)、(44.53±3.34)和(19.68±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HIPEC方案可提高CRC病人化疗的临床疗效,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并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胃上部癌患者行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PG-DT组)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TG-RY组)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网中关于胃上部癌行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研究报道。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到2021年3月,由两名评价人员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分别应用Jadad量表及Newcastle-Ottawa Scale量表(NOS量表)对随机对照试验及观察性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分别对结局指标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研究,均为病例对照试验,共纳入1346例患者,其中PG-DT组589例,TG-RY组75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G-DT组较TG-RY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更少(OR=0.56,95%CI:0.39~0.79,P<0.001),但严重并发症(OR=0.47,95%CI:0.2~1.08,P=0.08)发生率及吻合口瘘(OR=0.75,95%CI:0.4~1.39,P=0.35)发生率两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且与TG-RY组相比,PG-DT组在倾倒综合征(OR=0.21,95%CI:0.09~0.48,P<0.001)、反流性食管炎(OR=0.36,95%CI:0.21~0.65,P<0.001)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且术后1年的血红蛋白水平(MD=5.3,95%CI:3.18~7.42,P<0.001)、总蛋白(MD=1.74,95%CI:0.62~2.85,P<0.001)及白蛋白水平(MD=2.59,95%CI:0.9~4.28,P<0.001)均明显改善。PG-DT组较TG-RY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G-DT组比TG-RY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更少(MD=-7.35,95%CI:-8.55~-6.15,P<0.001)。结论 胃上部癌行胃近端根治术联合食管-空肠与残胃-空肠双通道吻合术安全有效,可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远期并发症,并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术后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组结直肠癌患者在临床表现和肿瘤特征方面的差别,探讨各年龄组的发病特点以提高对结直肠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617例,按年龄段分为青年组(≤35岁)、中年组(35~59岁)和老年组(≥160岁).就不同年龄组的性别分布、首发症状、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和肿瘤部位、病理组织学类型、大小、浸润深度等肿瘤特征性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以中、老年组多见(占全部结直肠癌的87.7%),性别构成比青年组几乎无差异,中、老年组中男性多于女性.青年组发病到确诊时间(8.72个月)略长于中、老年组(7.30、7.66个月).青、中年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大便带血和腹痛(占81.6%或82.3%),且多为剧痛;中年组首发症状为大便带血(占61.5%),比青、老年组常见(P<0.05);老年组以大便带血、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占87.6%),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3组结直肠癌的好发部位基本一致,均以直、乙状结肠为最好发部位(均占70%以上).结肠癌中,各年龄组左、右半结肠癌无差异;直肠癌中,青年组肿瘤位置距肛门≥6 cm的比例比中、老年组高(P<0.01).不同年龄组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差异有显著性(P<0.01);青年组中、低分化癌所占比例比中、老年组高(P<0.01).青、中年组位于浆膜层及浆膜外的比例比老年组高(P<0.01).青、中年组淋巴结转移率比老年组高(P<0.01).青年组Ducks C期和D期比例高于中、老年组(P<0.01).各年龄组采用的手术方式差异有显著性(P<0.01),青年组采用根治术的比例较中、老年组低(P<0.01).结论 结直肠癌中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发病到确诊时间、病理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cks分期和采用的手术方式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对重症胰腺炎(SAP)患者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3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组(PUFAs,组)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15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入院后第1、3、7、14d外周血中CRP浓度。结果:SAP患者加用PUFAs后外周血中CRP水平.3d内上升幅度较低,但3d后下降幅度较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明显降低重症胰腺炎患者外周血中CRP水平,避免过度的炎症反应对机体器官组织的广泛损害,对提高SAP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消化性溃疡外科治疗的传统术式是毕罗Ⅰ、Ⅱ式 ,该术式具有操作简便 ,降酸效果好 ,复发率低等优点 ,因此在 10 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针对手术方式作了一些改进 ,为预防和减少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 ,我院普外科自 1991年起选择19例消化性溃疡病人行保留幽门、胃窦浆肌瓣式胃大部切除术 ,简称PAFPG ,术后随访观察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9例中 ,男 ,15例 ,女 ,4例 ,男女之比为3.5 7∶1,年龄在 2 2~ 6 4之间 ,平均年龄 4 1岁。病程最短 10月 ,最长 12年 ;胃溃疡 15例 ,其中溃疡穿透到胰腺…  相似文献   
18.
两种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大出血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腹吻合器联合断流治疗食管胃底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大出血8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3年.吻合器食管胃吻合加胃体黏膜下血管结扎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3年内无再出血病例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的消除率为100%;胃底横断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无近期内再出血病例发生,1年后发生再出血15例,食管静脉曲张的消除率为60.9%.结论 吻合器食管胃吻合胃体黏膜下血管结扎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瘤误诊探讨和诊治--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避免胰岛素瘤误诊 ,总结诊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4~ 2 0 0 3年 12月收治的 17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从发病到确诊 1~ 10年 ,平均 2 .5 4年 ,一年内确诊着 3例。占 17.6 4 % ,均有被误诊病史 ,最常见的误诊原因分别是反应性低血糖 (占 4 7.0 5 % )、癫痫、颅内病变。 5 2 .94 % (9/ 17)在确诊时有智力减退或反应迟钝 ,Whipple三联征 [胰岛素与血糖比值(I/G) >0 .3]。CT、MRI、术前B超、术中B超 (IOUS)诊断 ,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剜除术 9例 ,胰体尾切除 5例 ,楔形切除 3例 ,全组无手术死亡 ,术后无低血糖发作。术后胰瘘 2例。结论 Whipple三联征I/G >0 .3是胰岛素瘤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术前MRI、B超 ,术中详尽扪诊联合IOUS可取得较为满意的定位诊断 ,据胰岛素瘤大小、部位、数目采取适宜的手术方式是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