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1.
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脱位 ,目前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 ,各种具有良好生物力学特性的新型椎弓根内固定器也不断出现。AF系统就是其中一种 ,它的特点是短节段、内固定坚强、复位满意 ,可早期下地活动。我们回顾 1994~ 1998年 4 5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治疗情况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4 5例 ,男 2 8例 ,女 17例。年龄 2 1~ 6 1岁 ,平均 33岁。骨折部位T115例 ,T1211例 ,L119例 ,L2 7例 ,L33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 :A(上下终板破裂 ) 8例 ,B(上终板破裂 ) 32例 ,C(下终板破裂 ) 1例 ,D…  相似文献   
412.
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一直存在争议。由于中柱的骨及韧带结构复合损伤,特别是椎体后缘骨块突入椎管,多数学者认为是手术适应症之一[1,2]。但有学者对此持有异议[3~5],认为只要不合并神经损伤,可以采用非手术疗法。国内有关研究尚少,现将1993年8月至1996年7月收治的43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中,20例无神经损伤症状者的非手术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均为单节段损伤,无神经症状,排除病理性骨折。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2~56岁,损伤节段:T113例、T127例、L110例,根据Denis[1]分类:(1)上下终板均破裂10例;(2)上终板…  相似文献   
413.
丁韧  陈勇  杨晋川  潘浩  孔圆圆  王洪霞 《疾病监测》2006,21(12):622-626
目的在本实验室建立一种敏感有效的人偏肺病毒(hMPV)的检测方法、了解徐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患者中人偏肺病毒hMPV的感染情况,分析徐州地区hMPV感染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hMPV感染的临床特征,为hMPV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方法在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RTI)中采集咽拭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MPV的核蛋白N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序列的测定后将之与GemBank的hMPV的全序列进行比对。结果2005年1月至2005年3月的75份标本用RT-PCR的方法检测后,确定有12份标本为N基因阳性,检出率为16.0%,扩增产物均经基因序列分析比对。结论徐州地区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存在hMPV感染,且在徐州地区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中约有16.0%的患者是由hMPV感染引起,其中6岁以下儿童占50%,这些hMPV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烧、咳嗽。  相似文献   
414.
目的:研究治疗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时使用奥氮平和丙戊酸钠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本院自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8例痴呆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给予参照组奥氮平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丙戊酸钠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比治疗效果,实验组明显高...  相似文献   
415.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和传统病原学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3年4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分析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传统病原学检查结果及mNGS结果,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明确mNGS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 入组58例,男性38例(65.52%)、女性20例(34.48%);年龄10.17(5,13.57)岁;病毒性脑炎/脑膜炎39例(67.24%),细菌性性脑膜炎18例(31.03%),寄生虫感染1例(1.72%)。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将mNGS与传统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mNGS检测方法阳性31例,其中3例与临床诊断不符,真阳性率48.28%(28/58);传统病原学检出14例,其中2例与临床诊断不符,真阳性率为20.69%(12/58),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mNGS阳性预测值35.71%,阴性预测值90%,灵敏度76.92%,特异度60%,Kappa值0.262,Youden指数36.92%。结论 相比较传统病原学检测,mNGS...  相似文献   
416.
程伟  邵荣学  朱承跃  王栋  张伟  潘浩 《中国骨伤》2024,37(4):331-337
目的:评估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可行性及影像学结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33例接受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6例;年龄34~72(56.00±7.89)岁;记录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腰痛和下肢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状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7~65(56.10±5.19) min;术后随访12~18 (14.9±2.3)个月。术前腰腿痛VAS [(7.273±1.442)分,(7.697±1.447)分],ODI (69.182±9.740)%;术后腰腿痛VAS[(3.394±0.966分,(2.818±0.727)分],ODI (17.30±4.78)%;末次随访腰腿痛VAS[(2.788±0.650)分,(2.394±0.704)分],...  相似文献   
417.
注射用更昔洛韦与6种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注射用更昔洛韦分别与浓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钾注射液、注射用辅酶A、注射用三磷酸腺苷辅酶胰岛素、胞磷胆碱钠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曲松钠与6种药物配伍后4h内各药的含量,同时测定混合液的pH值,观察外观的变化.结果 4h内配伍基本稳定.结论 头孢曲松钠与6种药物配伍后,4h内其配合液各药含量、pH值及外观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18.
目的 评估上海市2014-2020年流感监测网络的运行情况以及流感发病强度的变化。方法 基于上海市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流感监测数据,对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缺报漏报和ILI标本采集情况进行评价,计算ILI就诊百分比(ILI%)、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和流感发病率,利用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构建"反事实"情况下2020年流感发病强度的基线,以定量估计上海市2020年流感发病强度的相对变化。结果 2020年上海市ILI缺报漏报情况评价得分和ILI标本采集情况评价得分<5分的医院占比分别为9.68%和21.05%。上海市2014-2019年和2020年的ILI%分别为1.51%(95%CI:1.50%~1.51%)和2.31%(95%CI:2.30%~2.32%),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4.27%(95%CI:24.02%~24.51%)和7.15%(95%CI:6.78%~7.54%),流感发病率分别为3.66‰(95%CI:3.62‰~3.70‰)和1.65‰(95%CI:1.57‰~1.74‰)。上海市2020年的ILI%升高了45.25%,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和流感发病率分别降低了78.45%和51.80%。结论 2020年上海市流感监测网络的运行情况发生改变,ILI%有所升高,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和流感发病率均有所降低,流感监测质量的改变是一个潜在的影响因素,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强流感监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19.
目的 观察通痹胶囊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接受TK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术后第1天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通痹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14天。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比较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D-D、PT、APTT、PLT、ESR、hs-CRP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 FIB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D-D、FIB、PLT、ESR、hs-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PT、APTT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5例,DVT发生1例(2.86%);对照组35例,DVT发生5例(14.29%)。治疗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