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ڸΰ��Ķ�ģʽ�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就诊的原发性肝癌病人中 ,大多数已至晚期 ,如不积极、合理地进行治疗 ,预后很差 ,生存期仅 3~ 6个月 ,对这些病人治疗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何谓晚期肝癌 ?根据 1977年我国拟定的肝癌分期标准和 1999年全国肝癌会议对分期修改讨论稿 ,Ⅲ期 (Ⅲa、Ⅲb)为晚期肝癌[1 ] ,临床缺少有效治疗方法。根据国内外文献和临床多年的实践经验 ,均认为对晚期肝癌特别那些尚无黄疸、腹水 ,肝功能尚好的Ⅲa期病人应根据不同病情 ,恰当合理的选择和联合不同方法进行多模式综合治疗 ,可获得病情缓解 ,延长生存期 ,部分病例可能获得意外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2.
肝癌结节破裂出血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常因在短时间内大出血导致患者死亡 ,或因大出血诱发急性肝功能衰竭。目前在临床上对肝癌这一危重并发症尚无统一、合理、规范的治疗原则 ,尚存在处理不当之情况 ,轻则延误治疗 ,错失手术良机 ,重则导致患者死亡。本文收集了 3年来成功收治的 6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探讨肝癌破裂出血急诊行肝癌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性 5例 ,女性 1例 ;年龄 4 5~ 6 1岁 ,平均 5 2 6岁。癌结节破裂诱因 :咳嗽 2例 ,呕吐1例 ,乘车途中抖动 1例 ,晨练活动…  相似文献   
23.
�ΰ��������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原发性肝癌 (下称肝癌 )是我国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我国对肝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 ,特别是手术切除的疗效有了显著提高 ,2 0世纪 90年代后肝癌总的术后 5年生存率达 48 6% ,其中小肝癌达 73 3 % [1 ] 。但由于多数肝癌的发现均较晚或早期即有肝内播散 ;肝癌病人多伴较重肝硬化 ,肝功能异常 ;年龄或其他疾病的限制等 ,使临床肝癌有手术切除条件的不足 2 5% [1 ] ,并且肝癌术后复发率也很高 ,对于上述这些失去手术机会或已无根治性切除条件的病人 ,目前临床采用以介入为主的多种非手术治疗的综合疗法得到了很大发展 ,取得了一定疗…  相似文献   
24.
作者等报告一例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应用5-FU发生感染性结晶样角膜病变。患者55岁女性,1969年患双眼严重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右58mmHg,左71mmHg。施行了双侧虹膜切除术及全层滤过性手术,其后右眼又行滤过泡修复术。1983年右眼行白内障囊内摘出术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1985年出现无晶体性大泡性角膜病变早期征象。前次滤过术失败致使1988年右眼行改良的巩膜切除术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并于术毕结膜下注射磷酸地塞米松10mg.氟羟强的松龙(triamcinolone)12mg  相似文献   
25.
正原发性肝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容易经血液系统扩散转移,最常见的形式为门静脉癌栓形成,但也可经过肝静脉或肝短静脉血液方向转移至肝后、肝上下腔静脉甚至右心房~([1])。然而,肝细胞癌伴肝下下腔静脉单纯血栓形成较为少见。笔者单位收治1例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后肝后、肝下下腔静脉单纯血栓形成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分析肝脏肿瘤肝切除术后并发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总结临床诊治经验及防治策略。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肝切除的肝脏肿瘤患者13 054人次,其中术后出现肺栓塞患者4例。回顾性分析该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式。结果 肝切除术后并发肺栓塞例数占同期我院肝切除例数的0.03%;出现肺栓塞时间为术后2~6 d,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胸闷、心慌、猝死及血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下降等肺栓塞症状。1例(25%)患者死亡。结论 肺栓塞是肝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急诊胸部X片和D-Dimer检测可早期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必须立即处理。  相似文献   
27.
第二肝门是三支主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区域,也称肝腔静脉结合部,在切除该区域的肿瘤时,若处理不慎,极易损伤肝静脉而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或静脉空气栓塞的发生,常常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8.
肝切除术中静脉空气栓塞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复杂肝叶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对3例肝叶切除术并发肝静脉空气栓塞的原因、紧急处理和预防进行总结。结果3例肿瘤均位于第二肝门区,术中气栓均系肝静脉损伤引起,2例进气部位为左肝静脉,1例为右肝静脉。每个病人都经历了先是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降低、紧接着血氧饱和度降低的共同过程。3例均于术中救治成功,2例术后恢复顺利,1例术后第7天死于呼衰及肝衰。结论持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对术中气栓有早期临床诊断意义。全肝血流阻断或肝静脉阻断是有效的预防手段。应重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操作和方法的改进以及各种应急处理的果断实施。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性,44岁,因发现左上腹包块10d于2005年12月13日入院。自诉“胆石症”病史5年,未予特殊治疗。余无特殊不适主诉。查体: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剑突下可扪及一质硬肿块,大小12cm×10cm,无压痛,活动度好。Murphy征阴性。肝区无叩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HBsAb(+),HBcAb(+)。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及CA19-9阴性;余未见异常。B超示中肝叶靠近胆囊区7cm×7cm强回声区,边界欠清;胆囊轮廓不清,大小为5.5cm×1.8cm,胆囊内见数个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腹腔见10cm×11cm低密度占位,边界清楚。[第一段]  相似文献   
30.
手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分析及预后因素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探讨大肠癌术后肝转移手术切的疗效及影响术后生存率的有关因素,总结改进远期疗效的措施。方法对87例大肠癌肝转移病人术后进行长期随访,并对治疗中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研究。结论早发现早切除,治疗中的相关因素,术后密切则,发现早期复发和转移,争再切除以及加强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过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