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5篇
医药卫生   23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二妙丸,三妙丸与四妙丸中小檗碱和掌叶防已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扬  王永珍 《中成药》1990,12(5):11-12
  相似文献   
52.
潘扬  王天山  马国祥  郭立玮 《中草药》1997,28(3):142-144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成药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及知柏地黄丸中小檗碱、掌叶防己碱和药根碱含量的方法。固定相为Nova-PakC184μm, 3.9mm(i.d)×150mmHPLC柱;流动相为乙腈-水(1:1, 每1000mL含磷酸二氢钾3.4g及十二烷基硫酸钠1.7g);检测波长为345nm;小檗碱、掌叶防己碱和药根碱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7±2.38%, 98.75±1.67%, 98.38±2.31%。  相似文献   
53.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宋金元医学文献中治疗带下病的用药规律,为中药临床应用和新方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从宋金元医学著作中筛选涉及带下病的52部古籍,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组方规律研究,提取新方组合,总结其带下病的诊治规律。结果 纳入方剂262首,涉及306味中药,方剂多小而精简,以丸散剂为主;赤白带下病(54.2%)较多,其次为白色带下病(26.0%),其归经侧重不同,但总归肝脾肾三经,药性以温、寒、平,药味以辛、甘、苦居多,以补虚类药物为主;支持度≥27的中药药对组合为5对,无监督熵聚类分析得到13首新处方。结论 该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后得出宋金元时期医学文献中记载的带下病病因多与虚、寒、热有关,病位多在肝、脾、肾三脏,核心药物以补血扶正的四物汤组成为基础,为后世临床治疗带下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便血为大肠癌常见症状,尤建良教授辨治大肠癌便血经验丰富,以辨“远与近”“虚与实”“火与气”为主,治疗除清热解毒化瘀之外,还重视温补脾肾,治火与理气并举,临床疗效良好。该文主要介绍尤建良教授治疗大肠癌便血经验,并附验案两则。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微创单髁置换术后超早期介入康复干预对膝内侧间室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行微创单髁置换术的膝内侧间室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冰敷,术后第1天介入物理因子治疗,于术后第3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主动直腿抬高、卧位膝关节屈伸运动、步行器辅助下步行训练等。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开始冰敷,术后第1天介入物理因子治疗,并超早期进行分阶段系统康复干预,包括膝关节周围淋巴回流手法治疗、屈膝等长抗阻训练、肌筋膜手法治疗、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本体感觉训练等。于术后当天、术后2周、4周时分别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评分)、疼痛VAS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检测2组患者膝关节主、被动活动范围。 结果 术后2周、4周时2组患者AKS评分、膝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范围、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后当天明显改善(P<0.05);并且术后4周时2组患者上述疗效指标均显著优于术后2周时水平(P<0.05)。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术后2周、4周时观察组患者AKS评分[分别为(101.24±9.04)分、(137.79±14.58)分]、膝关节主、被动活动范围及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45±0.83)分、(1.69±0.76)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超早期介入规范康复干预,能进一步减轻患膝关节疼痛,促进患膝肌力及关节活动度恢复,该疗法值得在膝骨关节炎术后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分析肾功能不全对失代偿期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宝山分院收治的慢性心衰失代偿期患者191例,按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eGFR≥90 mL·min-1·1.73 m-2,63例)、肾功能轻度下降组(eGFR 60~89 mL·min-1·1.73 m-2,80例)、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eGFR<60 mL·min-1·1.73 m-2,48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IL-8、IL-10、IL-13)水平.出院后随访1年,记录患者预后.结果 191例失代偿性心衰患者中肾功能损伤占67.0%.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患者年龄较肾功能正常和轻度下降组大(岁:83.4±5.1比66.2±5.4、76.8±6.3),且心功能较差;合并症的发生率也较肾功能正常组高〔高血压:66.7%(32/48)比42.9%(27/63),糖尿病:65.6%(31/48)比41.3%(26/63),贫血:37.5%(18/48)比15.9%(10/63),急性心肌梗死(心梗):25.0%(12/48)比9.5%(6/63),陈旧性心梗:31.3%(15/48)比11.1%(7/63),肺部感染:29.2%(14/48)比11.1%(7/63),均P<0.05〕,而肾功能中重度下降和轻度下降两组高血压、糖尿病、贫血、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66.7%(32/48)比51.3%(41/80),糖尿病:65.6%(31/48)比48.8%(39/80),贫血:37.5%(18/48)比25.0%(20/80),肺部感染:29.2%(14/48)比16.3%(13/80),均P>0.05〕;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急性心梗、陈旧性心梗发生率明显高于肾功能轻度下降组〔分别为25.0%(12/48)比10.0%(8/80)、31.3%(15/48)比11.3%(9/80),均P<0.05〕,肾功能正常、轻度下降、中重度下降3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2.7%(8/63)、17.5%(14/80)、20.8%(10/48)〕、心房颤动〔30.2%(19/63)、27.5%(22/80)、29.2%(14/48)〕、室性期前收缩〔室早:9.5%(6/63)、11.3%(9/80)、10.4%(5/48)〕、脑血管疾病〔20.6%(13/63)、22.5%(18/80)、22.9%(11/48)〕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肾功能轻度下降和中重度下降组患者血清TNF-α、IL-1、IL-6、IL-8、IL-10、IL-13水平及病死率、再次心衰住院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升高,且以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升高更显著〔TNF-α(ng/L):235.8±20.9比121.6±10.7,IL-1(ng/L):345.9±40.8比203.5±34.7,IL-6(ng/L):502.8±64.2比321.9±53.8,IL-8(ng/L):723.9±210.3比431.5±110.5,IL-10(ng/L):155.4±23.5比103.1±13.2,IL-13(ng/L):184.5±27.3比136.8±20.2,首次住院期间病死率:14.6%(7/48)比5.0%(4/80),出院后1年内病死率:25.0%(12/48)比18.0%(9/80),再次心衰住院率:47.9%(23/48)比30.0%(24/80),再发冠脉事件发生率:72.9%(35/48)比37.5%(30/80),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39.6%(19/48)比20.0%(16/80),均P<0.05〕,肾功能中重度、轻度和肾功能正常组3组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2%(2/48)、3.8%(3/80)、3.2%(2/63),P>0.05〕.结论 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较高,且病死率、再入院率高,炎性因子明显升高;干预肾功能不全可能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川乌被19种药用真菌发酵后,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变化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方法:将川乌作为"药性基质",在一定的条件控制下,应用双向发酵技术,使其被槐耳、灵芝、红栓等19种药用真菌发酵,产生药材的"药性菌质",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性菌质"和生药材中所含的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进行含量测定,比较其含量的变化及指纹图谱的差异。结果: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大多数的菌株在川乌基质上的适应性良好,菌丝体生长旺盛,如代号A、C、D、E、F、M、Q、V、SW、い等真菌。发酵之后的川乌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及次乌头碱含量与生药材比较多数有明显的降低。结论:双向发酵后多数"药性菌质"中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含量明显降低了,提示双向发酵是生物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应用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8.
患者男,60岁,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8 h入院.患者于饱餐后活动2 h突发右中腹持续性绞痛,伴有腹胀,呕吐少量咖啡色液体.  相似文献   
59.
袁平  潘扬  骆晓鸿 《贵州医药》2010,34(3):247-248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及器械设备的不断更新,手术指征也随之拓宽,腹部外科手术中医源性血管损伤时有发生,及时处理就能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挽救病人的生命,反之则可能发生严重后果,因此积极预防尤为重要。现将2000—2008年救治医源性血管损伤17例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0.
RP-HPLC法测定中药山茱萸中马钱素的含量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为定量分析中药山茱萸的质量提供有效手段.方法采用反相HPLC法对不同加工方法及药用部位山茱萸中马钱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固定相为YWG C18色谱柱,4.6(i.d.)×25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检测波长为236 nm.结果中药山茱萸马钱素含量为0.09%~1.03%.结论可作为中药山茱萸质量控制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加强中药山茱萸的标准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