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5篇
医药卫生   23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蛋白C抗凝系统与Perthes病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蛋白C抗凝系统与Perthes病的关系,论证“蛋白C抗凝系统缺陷是Perthes病的病因”。方法 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板仪检测28例Perthes病儿童及22例健康儿童的蛋白C(PC)、蛋白S(PS)、活化蛋白C抵抗(APCR)的活性。结果 Perthes病例组PC、PS、AFCR的阳性率分别为3.58%(1/28)、7.16%(2/28)、0%(0/8),正常对照组为0%(0/22)、4.55%(1/22)、0%(0/22),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5)。结论 Perthes病与蛋白C抗凝系统无显著相关,蛋白C抗凝系统缺陷不是Perthes病的病因。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Apela水平变化及临床特点。方法 入选2019年1月至12月在南京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6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D)心力衰竭组33例,和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non-CAD)心力衰竭31例;CAD组进一步分为单支病变组14例,多支病变组19例。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肝肾功能;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蛋白(NT-proBN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pela水平,Teich法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应用不同浓度Apela干预进行成管实验。结果 CAD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内源性Apela水平较non-CAD心力衰竭组显著降低(2.21 ng/mL vs. 3.22 ng/mL,p<0.01),其中多支病变CAD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NT-proBNP显著高于单支病变CAD心力衰竭组(5000 ng/L vs. 1680 ng/L,p<0.05),而血清Apela水平(1.80 ng/mL vs. 2.71 ng/mL,p<0.01)及LVEF(46.8±1.9% vs. 55.1±2.2%,p<0.01)显著低于单支病变CAD心力衰竭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ela水平与CAD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独立相关(OR =0281,95%CI 0.106~0.748)。体外成管实验显示Apela呈浓度依赖性促进HUVEC形成管状结构。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内源性Apela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Apela在体外具有促进血管新生的生物学效应,未来可能应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考察马钱子碱氮氧化物(Brucine N-oxide,BNO)对MKN-45瘤株增殖及活体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通过MTT比色法检测BNO对MKN-4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以不同浓度BNO给药,解剖显微镜下观察BNO对CAM血管形态的影响,同时对新生血管数目进行计数并计算抑制率。结果 1BNO在50~350μmol/L剂量范围内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KN-45胃腺癌细胞增殖;2BNO用药后CAM血管数目明显减少,出现血管形态异常甚至无血管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BNO对CAM血管形成均呈现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有极显著的剂量依赖性(r2=0.901 0,P0.01);在5~15mmol/L范围内可显著抑制血管的生成(P0.05~0.01),最高抑制率达26%。结论 BNO具有一定的抑癌及抗活体血管生成的作用,提示其对肿瘤或其他病理情况下的抗血管治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合并肾功能不全(RI)即II型心肾综合征(type II cardiorenal syndrome, type II CRS)时其死亡率及再入院率均升高明显。本研究探讨II型CRS患者肾功能损害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并整理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南京市胸科医院的II型CRS患者共95例,根据改良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并将患者分为轻度RI组(60 ml /min?1.73m2≤eGFR<90 ml/min?1.73m2)以及中重度RI组(eGFR<60 ml/min?1.73m2)两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超声心动图参数,随访观察5年。结果:II型CRS中重度RI组的年龄、肌酐、尿酸、NT-proBNP高于轻度R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1)与HDL-C水平(OR=0.161)与eGFR独立相关(P<0.05)。II型CRS中重度RI组生存率显著低于轻度RI组;校正eGFR水平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C浓度(OR=0.027)与II型CRS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II型心肾综合征患者年龄越大,NT-proBNP、肌酐、尿酸水平越高,HDL-C水平越低,提示肾功能损害程度越重;HDL-C水平不仅与II型CRS患者肾功能独立相关,也是评估肾损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5.
患者男,60岁,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8 h入院.患者于饱餐后活动2 h突发右中腹持续性绞痛,伴有腹胀,呕吐少量咖啡色液体.  相似文献   
106.
川芎药材指纹图谱研究与产地比较(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川芎药材进行指纹图变研究,对来源于不同地区的川芎进行了比较。方法:采用Kromasil KR100-5C18分析柱,0.5%H3PO4-H2O与0.5%H3PO4-CH3OH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25℃,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80nm,参比波长360nm。结果:确定了川芎药材指纹图谱的高效液相分析条件,建立了川芎的特征指纹图谱。结论:川芎中各成分均得到很好分离,可作为川芎的专属性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107.
植物山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中药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除去种子的成熟果实,其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活性作用正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植物山茱萸中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对将来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8.
介入溶栓治疗外周围动脉急性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扬  马思星  袁平  冯昌宗  周石  唐家强 《贵州医药》2002,26(11):1003-1004
溶栓治疗外周动脉急性栓塞病变已有 30多年的历史 ,但以往都是采用经周围静脉滴注溶栓药物 ,我院从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共收治 6例外周动脉急性栓塞 ,行血管腔内介入溶栓治疗 ,其血管开通率达 10 0 %,临床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患者 6例 ,其中男性 4例 ,女性 2例 ,年龄 2 4~6 4岁。上肢 2例 ,分别是左锁骨下动脉及肱动脉各一例 ;下肢 4例 ,均为髂—股动脉。发病时间 2 0小时~ 6天 ,患者主要症状是栓塞远端肢体冰冷、疼痛及感觉异常 ,栓塞远端肢体动脉搏动消失 ,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远端动脉无血流信息 ,病变下肢踝 /…  相似文献   
109.
临床对于下肢深静脉病变的诊断方法主要分为二大类,无创性检查和创伤性检查,其中最常用的是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对于上述两类诊断方法目前国内对于其各自的诊断价值有着不同的观点[1,2],笔者对我院1992年5月至1995年5月97例113条下肢静脉同时进行多...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筛选异质性利奈唑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heterogeneous linezolid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hLRSA)并对其耐药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菌谱分析法筛选hLRSA,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检测MIC值,PCR方法扩增介导利奈唑胺耐药葡萄球菌耐药的cfr基因,同时扩增hLRSA 23S RNA基因并测序,并登陆GenBank,与基因库中金葡菌ATCC29213 23S RNA基因比对。结果 hLRSA检出率为1.26%(2/158);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检测异质性耐药菌株MIC结果基本一致;PCR方法没有检出cfr基因,2株hLRSA 23S RNA基因扩增后测序,与金黄色葡萄球菌23S RNA基因一致性大于99%,其中1株hLRSA 23S RNA基因序列在2474位点出现"G"→"T"点突变,可能与介导hLRSA耐药性有关。结论利奈唑胺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没有检出利奈唑胺中介或耐药葡萄球菌,hLRSA检出率为1.26%,耐药性可能与其23S RNA发生的点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