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1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正中旁侧入路单侧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3月至2011年1月,采用正中旁侧入路单侧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9例,男29例,女10例;年龄45~67岁,中位数56岁;病程8d至6个月,中位数3个月;L3 ~44例,L4~527例,L5S18例;椎间孔型23例,椎间孔外型12例,混合型4例.均有单侧下肢放射痛、下腰痛及棘突旁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2例,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25倒,单侧膝反射减弱或消失22例,足拇背伸肌肌力减弱2例,第1足趾背伸肌肌力减弱1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患者疼痛和腰椎功能情况;并在术后2年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术后随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36个月,中位数31个月;切口均愈合;病变节段上下位椎体均融合,融合时间4~9个月,中位数4.5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7.7±1.0)分,术后1周(3.0±0.8)分,术后2年(2.8±0.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前(41.7±3.1)分,术后1周(14.3±2.8)分,术后2年(12.8±2.9)分.本组疗效优29例、良8例、可2例.无硬膜撕裂、脑脊液漏、神经血管损伤及融合器移位、下沉和钉棒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正中旁侧入路单侧腰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缓解疼痛,椎间融合率高,可维持腰椎力学结构的稳定,有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2.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复位并骨水泥充填固定的微创治疗(PKP),已获得临床较多正面评价.由于脊柱骨折多表现为椎体部分塌陷,而且塌陷大多发生在椎体上半部分,经皮穿刺至椎体塌陷部位,用球囊扩张并骨水泥填充成形术,更符合治疗目的.作者对此进行初步探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及假体置换的方法。方法 在48例不同原因导致的髋臼缺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分别采用颗粒性或结构性植骨技术重建髋臼及骨水泥或非骨水泥髋臼杯置换。结果 4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8个月。X线显示髋臼植骨处均获愈合,无明显骨吸收及假体移位、松动现象。先髋术前Harris评分33.0~51.0,术后67.0~87.0,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术前Harris评分37.0~53.0,术后72.0~91.0,全髋翻修术前Harris评分38.0~49.0,术后69.0~88.0,扁平髋术前Harris评分43.0~61.0,术后77.0~89.0。结论 在髋臼缺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颗粒压配植骨具有髋臼覆盖性良好、植骨愈合快、临床应用可靠等优点。当髋臼覆盖小于70%时,应用结构性植骨,并尽量选用自体骨材,髋臼假体则以非骨水泥型假体为首选。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首发足下垂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与预后。方法对有1年6个月以上随访结果的9例患者作回顾性总结,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因素。结果根据Sears提出的主观评分评定:优5例,良1例,可1例,差2例。结论首发足下垂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彻底减压,手术的延迟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5.
26.
近年米随着MRI影像等技术发展,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逐渐减少,但游离髓核却可能误诊为椎管内肿瘤.笔者从2007年5月-2008年6月,遇到3例术前考虑椎管内占位(肿瘤可能)、术中及术后病理诊断为游离髓核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18岁,学生.打篮球扭伤致左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2 h.后被同学送当地某医院急诊,给予行左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示:左内踝下缘见一游离骨块影,边缘尚光整.  相似文献   
28.
目的报告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8月-2008年1月期间,采用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并获随访的28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具体方法为间隙减压+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三面皮质自体髂骨或钛质网及椎间融合器(cage)填充切除病椎之松质骨置入,钢板固定。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并记录患者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中无并发症,随访18月~72个月。术后18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75.2%,其中优11例,占39.3%;良9例,占32.1%;中8例,占28.6%;结论采用该术式的颈前路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减压直接彻底,恢复和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和病变节段椎间高度,坚强固定达到即刻稳定,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端盖钛网与无端盖钛网植骨融合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结果。方法对2011-01-2014-01采用颈前路钛网植骨术治疗的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端盖钛网组40例患者记为A组,无端盖钛网46例患者记为B组。影像学评价指标为椎间高度,钛网沉陷率,融合节段前凸角度(Cobb角),颈椎曲度及钛网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为JOA评分和JOA评分改善率。结果 8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1周,3月和1年。影像学测量:两组术后椎间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及颈椎曲度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月A组椎间高度、融合节段Cobb角及颈椎曲度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A组优于B组(P0.05)。术后1年A组钛网沉陷率明显低于B组,而两组钛网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异。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术后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3月及1年两组JOA评分及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后1年JOA评分改善率与钛网下沉距离比较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端盖钛网在术后维持椎间高度及颈椎曲度方面均优于无端盖钛网,端盖钛网的应用可有效降低钛网沉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对比研究后正中入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改良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78例,其中37例行后正中入路PLIF术,41例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改良TLIF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优良率、植骨融合率。结果:改良TLIF组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时间缩短,与PLI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优良率、植骨融合率均提高,但与P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后正中入路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改良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