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7年来我院内科血液病住院病例和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我院1960~1986年血液病的住院病例3,263例,占内科住院病例的5.73%。共有23种血液病。其中急白21.91%,再障14.13%,慢粒白11.55%,ITP9.29%,淋巴瘤9.13%和缺铁性贫血7.11%。死亡病例611例(18.73%)。死亡原因中出血37.3%,贫血31.1%和感染25.2%为多见。  相似文献   
72.
EB病毒(Epstein-Barr Rirus)是在人类B淋巴细胞寄生的疱疹病毒,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在广东省和北京市2,300例正常人血清调查中,90%以上人群在3~5岁时已感染了EB病毒,EB病毒感染后,通常以潜伏感染的形式长期存在于人体内,显性感染则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许多实验提示,EB病毒和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和鼻咽癌可能存在着病因学上的关系,这些肿瘤患者体内常出现高滴度的EB病毒壳抗原(VCA)特异性抗体。其他恶性肿瘤和引起免疫功能不足的疾病,亦常有VCA的IgG型抗体的升高;白血病时这种抗体的升高国外亦有过报道。  相似文献   
73.
目的 为了解肝移植出现排斥反应患者内皮细胞因子、凝血因子和纤溶功能的变化 ,了解这些因素在监测排斥反应、疗效和判断预后的作用。方法 随机观察肝移植 4 1例 ,其中出现排斥反应 1 6例 (急性排斥 1 2例、慢性排斥 4例 )。在术前、术后检测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S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 WF)、因子 V (FV )、V (FV )和 D-二聚体 (D- D)含量。结果  1有排斥者术前 FVII含量减少 (6 9.2± 7.2 % ) ,D- D含量则升高 (1 .1 9± 0 .2 0 ng/ L) ;2有排斥者术后、排斥前 2天 FVII进一步减少 (分别为 75 .7± 3.1 ,6 0 .7± 4 .5 ) ,而 STM(分别为 5 .5 8± 0 .4 2 m g/ m l,5 .93± 0 .4 5 ng/ m l)、v WF(分别为 1 0 1 .2± 4 .6 % ,1 0 4 .3± 5 .8% ) ;D- D(分别为 2 .89± 0 .75 ,5 .2 8± 0 .81 )则明显升高 ;3急性排斥较慢性排斥 ,冲击治疗无效组与有效组 ,治疗后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 ,STM和 D- D均明显升高。结论 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 :1血浆 STM  v WF、D- D含量增高和FVII含量减少 ,可作为肝移植排斥早期预报指标 ,其中 STM的特异性最高 ;2血 STM、v WF、D- D和 FVII可作为监测肝移植排斥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和指标 ;3血 STM和 D- D可作为区分急性与慢性排斥、监测冲击治疗疗效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