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病历摘要患者女 ,2 8岁 ,因腰痛半个月 ,加重伴发热 ,活动受限制 1周于 2 0 0 3年 5月 2 9日入院。患者于2 0 0 3年 5月 1 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 ,不能弯腰 ,但尚可行走。自服消炎止痛药后 ,曾排中等量成形黑便 1次 ,但病情无改善 ,于 5月 2 4日即到当地中医院住院诊治。当时检查血象 :白细胞 1 3× 1 0 9/L、红细胞 1 9× 1 0 12 /L、血红蛋白 5 3g/L、血小板 39×1 0 9/L。 5月 2 5日胃镜检查提示 :胃溃疡 ,十二指肠球部炎症伴糜烂。初步拟诊为溃疡病合并出血及感染 ,给予相应治疗 ,未见好转。且出现不规则发热(体温 38 2~ 39 7℃ )…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急性粒细胞缺乏的病因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990年12月~2003年12月收治的62例粒细胞缺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所致粒细胞缺乏38例,化疗所致9例,药物直接所致7例,结缔组织病所致5例,癌转移和放射介入治疗所致2例,原因不明1例。WBC数平均1.43×109/L,中性粒细胞平均数0.26×109/L。抗感染治疗有效26例,有效率68.4%,无效3例;未能判断抗感染药物的疗效9例,共38例。停止化疗及给予相应综合治疗9例。停用致粒细胞缺乏药物7例;给予综合治疗结缔组织病患者5例,癌转移和放射介入及原因不明仅给予对症治疗3例,共62例。口服升白细胞药26例,有效9例,有效率34.6%;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4例,有效8例,有效率57.1%;仅对症处理10例,有效1例,有效率10%。口服升白细胞药并用GCSF30例,有效25例,有效率83.3%;62例中治疗无效5例,无效率16.1%;其中死亡3例,病死率4.8%。结论:急性粒细胞缺乏由感染所致最常见。病毒所致粒细胞缺乏多无RBC、Hb、PLT的降低。治疗以对因及联合应用口服升白细胞药并用GCSF等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3.
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较为复杂,过去文献报道的病例多由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及癌转移等病所引起。本文收集我院自1954年4月~1980年12月的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  相似文献   
44.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9例临床观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10080)王锦辉温春光本文收集1985年2月~1995年9月我院经淋巴结病理确诊为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9例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9例中,男3例,女6例,年龄7~39岁,以...  相似文献   
45.
肝移植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 活性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定量 凝血因子Ⅶ 凝血因子Ⅶ 凝血因子Ⅸ 凝血因子Ⅺ 凝血因子Ⅻ D-二聚体  相似文献   
46.
探讨凝血指标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检测在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价值。随机选择肾移植28例,其中出现急性排斥9例(重型6例、轻型3例)。在术前、术后隔天检测APTT、PT、TT、FIB、因子Ⅶ浓度和D-二聚体含量。患者APTT较正常延长;有排斥者术后APTT、TT较术前缩短。无排斥者FIB高于正常。有排斥者Ⅶ含量明显低于无排斥者,抗排斥有效可恢复。有排斥者D-D含量明显升高,且在排斥发生前2天已明显升高,重型较轻型更明显,排斥治疗有效可下降。对肾移植患者进行凝血和纤溶指标测定,对监测排斥反应的发生有一定价值。因子Ⅶ和D-D含量测定可作为肾移植排斥早期诊断和抗排斥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之一;D-D含量有预测排斥发生和协助对排斥轻重程度估计的价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对造血干(祖)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半固体集落培养法观察28例活动期SLE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及其上清液对正常细胞、自身骨髓干/祖细胞的抑制作用;检测SLE其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中TNF-α、IFN-γ的水平;RT-PCR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IFN-γmR-NA的表达.[结果]①29%活动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的集落数较正常人明显减少(P<0.05).②体积分数为15%的活动期SLE骨髓基质上清液对正常人骨髓、自身SLE造血干/祖细胞混合集落(CFU-Mix)的形成较对照组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③活动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的上清液TNF-α、IFN-γ的水平高于稳定期SLE组、正常对照组(P<0.05).④70%活动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有IFN-γ mRNA的表达,而正常对照则未见有IFN-γmRNA的表达.[结论]活动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对正常、自身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抑制作用,这与其基质细胞存在高表达TNF-α、IFN-γ有关.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国内外对微量元素与癌发生的关系引起重视。一些流行病学及动物实验资料提示,微量元素如铬、镍、镉、铁及砷等的化合物,可能是致癌或促癌物质。白血病亦属癌性疾病,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病病人血清微量元素的含量有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49.
病历摘要患者男,25岁,住院号317526。因发热、中上腹部疼痛伴肿块2个月于1984年7月4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可达39℃,伴全身酸痛不适。发热5天后开始出现中上腹部持续性钝痛,向背部放射。间中有脐周胀闷不适。夜有盗汗,大便2~3天1次,性质如常。病后食欲减退,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寻找早期诊断和监测肝移植排斥反应敏感和特异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指标。 方法 随机观察肝移植患者41例,其中出现排斥反应16例(急性排斥12例,慢性排斥4例)。在术前、术后隔天检测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 结果 有排斥者术后、排斥前2d、急性排斥后STM含量明显升高(分别为5.58 ng/ml ±0.42 ng/ml、5.93 ng/ml±0.45 ng/ml、7.88 ng/ml±0.29 ng/ml)和vWF含量亦明显升高(分别为101.2%±4.68%、104.3%±5.87%、127.7%±5.47%);在排斥反应的前2d,STM(5.93 ng/ml±0.45 ng/ml)和vwF(104.3%±5.87%)含量均明显升高;急性排斥较慢性排斥高(7.88 ng/ml±0.29 ng/ml与6.35 ng/ml±0.54 ng/ml,t=2.46,P<0.05)、冲击治疗无效组较有效组高(8.30 ng/ml±0.1 9 ng/ml与3.82 ng/ml±0.22 ng/ml,t=12.98,P<0.01)、治疗后死亡组较生存组高(7.98 ng/ml±0.18 ng/ml与6.51 ng/ml±0.41 ng/ml,t=3.39,P<0.01)。结论 STM和vWF可作为监测肝移植排斥的实验室项目和指标;STM含量不仅可作为肝移植排斥的早期预报指标,还适用于鉴别急、慢性排斥反应,并可作为冲击治疗疗效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