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行胸腺切除的可行性及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远期疗效。 方法  1996年 7月至 2 0 0 1年 4月 ,选择 9例胸腺相关疾病患者 ,应用电视辅助胸腔镜 (VATS)行胸腺切除 ,术后门诊或电话随访。 结果 胸腺囊肿 2例 ,胸腺瘤 1例 ,恶性胸腺瘤 1例 ,胸腺癌 1例 ,重症肌无力4例。重症肌无力据改良Osserman分型Ⅰ型 3例 ,Ⅱb型 1例 ,合并胸腺瘤 2例 ,胸腺增生 2例 ,手术总有效率 3/ 4。手术中转开胸 1例 ,手术后随访复发 1例 ,经胸骨正中切口行胸腺扩大切除术。 结论 VATS治疗部分胸腺疾病可行 ,VATS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与常规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胸段食管破裂的诊断治疗经验,探讨手术修补或切除治疗食管破裂的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4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4例胸段食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层缝合或全层缝合行食管修补术10例,分别应用大网膜瓣、膈肌辩、胸膜瓣以及胃底包埋加固缝合.4例行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结果 14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食管修补术10例中修补成功1期愈合者5例,另5例在术后首次造影发现修补口残留小漏口,经延长禁食时间及营养支持后痊愈;因合并贲门失弛缓、早期食管癌及食管异物造成食管多处损伤行食管切除食管胃吻合术4例术后均顺利恢复,无吻合口漏.结论 尽早行食管修补是治疗食管破裂的主要措施,应用不同组织瓣加固修补有重要作用;对于合并食管远端狭窄疾患及食管多处损伤的食管破裂患者,应积极行食管切除、食管胃吻合术.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肋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对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进行讨论。方法 对57例多发性肋骨骨折中6例用软钢丝内固定,6例主要为单侧后外侧骨折,肋骨骨折数3 ̄7根,其中2例胸廓塌陷、变形,但无明显换壁软化。手术在全麻下经后外侧切口进行。结果术后胸壁稳定,有廓塌陷畸形接近矫正,疗效满意。结论 对于恶性胸壁塌陷的多发性肋骨骨折应行内固定治疗,用软钢丝对部分肋骨骨折进行复位固定是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经腹腔手术难于操作的转移性癌,尤其是位于膈下肝段的肿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对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复发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的经胸腔.膈肌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根据转移癌部位经胸壁的肋间隙放置3根穿刺套管,术中在膈肌表面使用胸腔镜超声确定转移癌的部位并切开相应部位的膈肌,分离膈肌与肝脏间的粘连;经肝脏表面使用术中超声再次确定转移癌的部位并标记;使用电刀、超声刀及血管闭合器切除转移癌,或者行RFA治疗转移癌;完成肝脏手术后缝合关闭膈肌切口。3例患者中1例行手术切除,2例行RFA治疗。3例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00、170、22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0、100、10mL,围手术期均未输血。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4、6、3天出院。3例患者随访28、12、7个月,未见肝脏和肝外脏器肿瘤复发。针对位于膈下的转移性肝癌,经胸腔一膈肌入路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后的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获取腹直肌肌瓣修复胸骨切口深部感染(DSWI)清创术后创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胸骨切口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清创、全胸骨切除或大部分胸骨切除,同时切除部分肋软骨。游离两侧胸大肌之胸骨、肋骨起点,部分胸大肌联合带蒂腹直肌肌瓣填充胸骨缺损行一期重建。其中3例开放切取腹直肌肌瓣,2例在腔镜辅助下获取腹直肌肌瓣。观察患者的手术结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2例在腔镜辅助下获取腹直肌肌瓣的患者切口明显缩短、创伤减小、手术时间无明显增加。随访1~12个月,5例患者均无疼痛、感染复发、腹壁疝发生,呼吸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胸骨切口深部感染严重、胸骨切除术后缺损大的患者,部分胸大肌联合带蒂腹直肌肌瓣填充胸骨缺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腔镜辅助获取腹直肌肌瓣可明显减轻患者腹部创伤、术后疼痛,改善术后腹式呼吸,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胸腔内镜下肝脏肿瘤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07-2011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3例经胸腔内镜下肝脏单发肿瘤切除术.其中1例为原发性肝癌,2例为肝脏转移癌.术前通过影像检查对肿物进行三维定位,以确定术中套管的位置.患者置于左侧卧位,在肿瘤周围的胸壁放置3个套管.内镜超声确认肿物位置后打开膈肌,在肝脏表面内镜超声再次明确肿物边界并标记切除线.依照标记逐步切开肝脏组织,切除过程中反复行内镜超声确认肿瘤位置和切除深度,以保证肿瘤的完整切除.创面止血满意后关闭膈肌,放置胸腔引流.结果 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0~210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130~600 ml,平均297 ml.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无并发症.术后分别随访9~42个月,1例死于其他疾病,所有患者均无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特定的病例,经胸腔内镜下肝脏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在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18.
临床资料男,63岁,因左侧卧位时胸壁压痛3个月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卧位时胸壁压痛,左侧胸壁可扪及一半球形肿块,直径约2cm×6cm,上下可推动,活动度稍差,伴局部压痛,皮肤无红肿及橘皮样改变,无波动感,心肺查体尤蚌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T淋巴细胞亚群及MMP-9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9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实施微创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和传统组(实施传统食管癌根治术)。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术中术后指标、T细胞亚群、MMP-9水平指标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肺部感染及死亡发生率指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手术切口平均总长度、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均优于传统组患者(P<0.05);微创组术后肺部感染率6.1%(3/49)明显低于传统组26.5%(13/49),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第1天、3天T细胞亚群的各项指标的水平(CD3、CD4、CD4/CD8)均高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术后第1天、3天MMP-9水平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行微创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效果更好,可明显减轻手术创伤,改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MMP-9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贲门癌切除手术后切缘镜下癌残留相关原因,为提高贲门癌外科治疗效果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5年间收治的123例贲门癌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探讨贲门癌切除手术上下切缘癌残留的相关因素。结果:123例贲门癌术后病理诊断切缘镜下癌残留11例,上切缘残留5例,下切缘残留6例,上下切缘均残留1例,残留率8.9%,切缘癌残留者与切缘无癌残留肿瘤最长径分别为9.5±3.8cm和6.5±3.1cm,P〈0.05;不同肿瘤大小、不同TNM分期的切缘癌残留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贲门癌肿瘤最长径〉7cm以及TNM分期为Ⅳ期是切缘癌残留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贲门癌外科治疗中,根据肿瘤最长径来决定贲门癌手术切除范围及术式以减少切缘癌残留有重要临床价值:肿瘤最长径超过7cm,肿瘤TNM分期至Ⅳ期患者应行全胃切除术,并保证足够长度的上切缘以减少切缘癌残留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