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1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寻找可用于抗移植排斥反应的新药,作者对复方华西Ⅰ号中药抗兔甲状腺移植排斥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兔甲状腺全切制成的甲低模型,再于预前肌组中移植甲状腺组织。结果发现术后第21天和28天,华西I号组和地塞米松组的T3、T4接近,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组织病理改变和功能检查结果相吻合,表明华西Ⅰ号和地塞米松均可对抗甲状腺移植排斥反应,但地塞米松副作用较强;华西Ⅰ号的作用机理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汤对体内自然杀伤细胞(NKcell)与其表面FasLigand(FasL/CD95L)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6周龄裸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扶正抗癌汤组(后简称“扶正汤”组)及阿霉素组。按悬液移植法建立BEL7402裸鼠人肝癌移植模型。观察其成瘤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考察各组鼠脾NK细胞表面标记抗原CD49b、CD49bFasL共表达情况,并分析盐水组中两指标同移植瘤体积的相关关系。结果各组全部成瘤,生理盐水组中表达CD49b及CD49b与FasL共表达的脾细胞分别与瘤体积呈负相关(P<0.01,P<0.05),且表达CD49b的脾细胞与瘤体积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大。扶正抗癌汤组表达CD49b的脾细胞、CD49b与FasL共表达的脾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阿霉素组(P<0.05)。结论移植瘤的发展与NK细胞水平有关。“扶正汤”能升高体内NK细胞水平,增强NK细胞FasL表达,抑制肿瘤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一种移植供肝切取的新方法——尸体肝胰脾联合快灌速切术。13例结果为,肝在0~4℃ SacksⅡ液快速灌注条件下,经受10分钟以内的热缺血加6~10小时冷缺血后解剖损害较轻,移植后可能发挥功能。讨论了此法与单肝切取术比较具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1988年4月23日为一女性、40岁、患胰岛依赖性糖尿病15年、合并高血压、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病人行了胚胎胰段移植术。术前病人FBS11.76~22.62mmol/L,皮下注射胰岛素42~44u/日,可控制在5.56~7.76mmol/L。术后虽于11天及58天先后并发盆腔脓肿及上腹腔脓肿,但在引流和感染控制后,术后3月胰岛素用量减少至16u/日,亦能维持血糖浓度正常,住院142日出院,证明胰腺已植  相似文献   
15.
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其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很高,术后死亡率可达20%~28.6%。术前各种常规准备,包括口服乳果糖和经皮穿刺胆道引流并未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状况,而术前经内窥镜行胆道内引流的作用在临床也未得到正确的评估。因此,本文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内窥镜引流作用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6.
辅助性肝动脉泵化疗在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辅助性肝动脉泵化疗对减少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17例局限于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行肝切除时置入肝动脉化疗泵,术后经肝动脉泵注入氟尿脱氧核苷(FUDR)250mg,每周注射2次,术后第1年内注射24次,第2年再重复24次,总共注射48次。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16例完成了整个疗程(48次),1例在FUDR注射15次后因出现较重的肝毒性反应终止化疗。肝切除术后2年内共有3例发生肝转移灶复发,14例(83%)2年肝内无瘤存活。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切除术后应用肝动脉泵化疗,可能是一种减少肝内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在粉防己碱(TET)对抗移植心脏慢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Wistar-Wistar和SD-Wister大鼠间的颈部心脏移植分别作为同系和异系对照.TET治疗组(SD-Wistar)大鼠每日另给予50mg/kg TET灌胃,异系对照和TET治疗组大鼠每日给予环孢素A灌胃(1.5 mg/kg),同系对照不用任何药物治疗.12周后取移植心脏做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中TGF-β2表达,以图像分析仪计算阳性率.结果异系对照动脉管壁占血管直径的比值为0.64±0.20,明显高于同系对照组(0.23±0.07,P<0.01)和TET治疗组(0.33±0.11,P<0.05);TGF-β2在同系对照低度表达,异系对照的表达明显增强,TET治疗组的TGF-β2表达则明显减少.结论TGF-β2在慢性排斥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抑制TGF-β2表达,可能是TET抗慢性排斥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 , VEGFR-3)信号通路的关系,从而揭示胃癌淋巴管转移的部分机制.方法:选择胃癌患者100例 ,其中早期胃癌13例,进展期胃癌87例(无淋巴结转移者37例,有淋巴结转移者50例);取距胃癌病灶>5 cm处的正常胃黏膜标本30例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对照组和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 、VEGF-D、VEGFR-3、ICAM-1和肿瘤新生淋巴管密度.观察胃癌组织中淋巴管、血管受侵情况.结果:ICAM-1阳性表达随肿瘤浸润深度增加而增加,对照组、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ICAM-1阳性表达率分别是0%、7.7%和31.0%( P < 0.05);ICAM-1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淋巴管受侵、VEGF-C和VEGF-D阳性表达有关(分别为 P <0.005, P <0.025, P < 0.025, P <0.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AM-1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VEGF-D阳性表达相关( P =0.001 2, P =0.023 7 ).结论:ICAM-1阳性表达与VEGF-D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其机制可能是VEGF-D通过VEGFR-2信号途径调节ICAM-1表达,从而在胃癌淋巴管转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草药S108,丹参对抗慢性排斥的作用以及与细胞因子PDGF、bFGF、TGF-β在移植肾中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实验分组:A组给予小剂量CsA(1.5mg/kg/d)作为对照组;B、C、D组在用小剂量CsA的同时,分别给予丹参、S108以及S108联合丹参。术后8、12周时测定移植肾功能并作形态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因子PDGF、bFGF、TGF-β的表达。结果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排斥反应包括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慢性血管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A〉BorC〉D;B,C,D Groups VS Group A,P〈0.05;B,C Groups VS Group D,P〈0.05;B Groups VS Group C,P〉O.05。)并伴有Bun、血Cr增高(A〉BorC〉D;B,C。D Groups VS Group A,P〈0.05;B,C Groups VS Group D,P〈0.05;B Groups VS Group C,P〉0.05。)同时,移植肾组织细胞因子(PDGF、BFGF、TGF-[3)的表达水平增高。(A〉B〉C〉D;B。C,D Groups VS Group A,P〈0.05;B,C Groups VS Group D,P〈0.05;B Groups VS Group C,P〈0.05。)结论S108及丹参有一定防治慢性排斥的作用。二者合用效果优于单独用药。细胞因子(PDGF、bFGF、TGF-β)在移植肾慢性排斥、功能下降甚至失活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S108联合丹参有一定的拮抗上述因子的效应,这可能是其对抗慢性排斥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25例肝癌中p16基因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p16基因的状态。方法:采用多重PCR分析法、SS CP分析法及以PCR为基础的甲基化分析法分别对四川地区人群25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标本及其相庆的癌旁组织中p16基因的缺失、突变及甲基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25例肿瘤标本中,发现3例p16基因缺失,其中2例纯合子缺失,1例半合子缺失,未发现 1例突变,在未发现基因缺失的22例肿瘤中发现6例有p16基因高甲基化存在。全部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