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息风止痛颗粒由钩藤、川芎、黄芪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通络,息风止痛的功效,根据偏头痛的特点,进行了与功能主治相关的药效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吸入布地奈德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6例,随机分为3组。3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雾化吸入沙丁胺醇2 mg,治疗1组和2组分别联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2 mg和3 mg,均为1次/8 h。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分、测痰中IL-8、TNF-α、PaO2、PaCO2。结果:治疗后第3、7、10天,治疗1、2组痰中IL-8、TNF-α、PaCO2、临床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优于1组(P〈0.01或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人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可取得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黄姜中呋甾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E试剂比色法,以黄姜素A为对照品,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HCL乙醇液的发色体系,测定波长:518 nm.结果:标准曲线在0.100-0.518 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2%,RSD%为0.66%(n=6).结论:此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评价黄姜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健脑生智口服液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脑胆碱酯酶(AchE)活性、脑蛋白含量、Mirros水迷宫时间、脑湿重指数、β-AP含量及海马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复制老年痴呆大鼠模型,测定脑AchE活性、脑蛋白含量;隔日腹腔注射AlCl3复制老年痴呆大鼠模型,测定Mirros水迷宫时间、脑湿重指数、β-AP含量及海马组织结构变化。结果健脑生智口服液能显著降低AchE活性、升高脑蛋白含量、升高脑湿重指数、减少海马区脑组织中神经元纤维缠结及老年斑的数目;缩短Mirros水迷宫所用时间、降低脑组织β-AP含量。结论健脑生智口服液具有抗老年痴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患者不同病期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时40例高原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息性加重期和缓解期,采用红细胞-酵母菌免疫粘附试验法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g)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采用生物素-链亲合素(S-P)一步酶染色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并与30例健康人对比.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RBC,C3bRR、RBC.C3bRR/RBC.ICR比值、CD4、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RBC,ICR,CDB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比较亦差异显著(P〈0.01)。经直线回归分析。RBC.C3bRR与CD4和RBC.ICR与CDB呈显著正相关(r=0.678、0.592、0.554、0.613,P均〈0.01),RBC.C3bRR与RBC.ICR和CD4与CD8呈显著负相关(r=-0.484、0.563,O.575,0.508,P均〈0.01)。结论高原慢性肺心病存在明显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T淋巴细胞亚群活性降低,二者有显著相关性,且随病情的进展更明显。提示红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均参与了高原慢性肺心病的免疫发病机制,检测其可作为选择免疫治疗的依据和判断疗效厦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手术减压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分析自2004年11月—2006年11月16例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15例获得随访,平均改善率为76.2%,优9例,占56.2%;良4例,占25%;好转2例,占12.5%;差1例,占6.2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手术,彻底减压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背景: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效果有限;采用无创通气对慢性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干预,可能不失为一种改善其症状和体征的有效措施.目的:观察夜间无创正压通气对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肌功能、肺功能的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四医院兰州军区呼吸内科中心.对象:选择2002-10/2004-11在解放军第四医院兰州军区呼吸内科中心住院的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方法:[1]治疗组:采用呼吸机治疗,时间为每晚22:00~次日晨7:00,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通气和呼气末正压.在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测定肺功能、动脉血气、呼吸肌功能和6 min步行距离.对照组:病情缓解1周后在出院前测定上述指标,出院后未经任何治疗,5周后复诊测定上述指标.[2]6 min步行距离试验:让患者尽最大努力在20 m走廊内行走,完成6 min或以呼吸困难不能坚持为止,用计量表测算步行距离.用电脑膈肌功能测定仪测定口腔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后,用气道阻断法测定最大跨膈压.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用电脑肺功能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3]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干预前后呼吸肌功能、肺功能、动脉血气和6 min步行距离比较.结果:纳入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动脉血气和肺功能各项指标相近(P>0.05).干预5周后,动脉血氧分压、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最大跨膈压和6 min步行距离: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1).结论:夜间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高原地区肺心病缓解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气和肺功能,增强呼吸肌力量.  相似文献   
18.
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可因继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而病情加重或死亡。分析青海高原地区(海拔2260~3300m)慢性肺心病患者住院期间继发HAP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和脑钠素(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4例高原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浆ADM和BNP水平,与内皮素1(ET1)、动脉血氧分压(PaO2)、右室射血前期时间与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比值(RVPEP/AT)进行相关分析,并与20例当地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肺心病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浆ADM〔分别为(38.8±7.2)ng/L、(26.2±5.3)ng/L〕和BNP水平〔(81.4±13.8)ng/L、(58.9±9.3)ng/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5.0±3.2)ng/L、(38.6±3.4)ng/L,P均<0.01〕,急性发作期均高于缓解期(P均<0.01)。肺心病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浆ADM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r急=0.826,P<0.01;r缓=0.783,P<0.01),与ET1(r急=0.755,P<0.01;r缓=0.668,P<0.01)及RVPEP/AT(r急=0.788,P<0.01;r缓=0.734,P<0.01)呈显著正相关;血浆BNP也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r急=0.787,P<0.01;r缓=0.554,P<0.01),与ET1(r急=0.725,P<0.01;r缓=0.679,P<0.01)及RVPEP/AT(r急=0.771,P<0.01;r缓=0.722,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DM和BNP可能参与了高原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在其中具有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急性期、缓解期血液和痰中白细胞介素8(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01/2004-06解放军第四医院兰州军区呼吸内科中心住院的慢性肺心病患者50例(急性期),男32例,女18例,年龄55~76岁。纳入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加重期肺心病,均居住在海拔2260~3300m地区,并同意参加实验。另选2003-03/05同海拔本院健康查体自愿者20人作对照组,男13人,女7人,年龄54~74岁。入院当天检测血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采取静脉血4mL制备血清,收集痰液,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法检测痰上清液和外周血浆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然后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其中住院期间死亡4例,其余46例病情缓解后3周重复上述检查。5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期和治疗3周病情缓解后(46例)作血常规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测定。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急性期和缓解期肺心病患者分别为50和46例,健康人20人。①急性期患者外周血浆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犤(286.55±52.14),(45.67±7.34)ng/L,(133.39±35.13),(31.58±5.23)ng/L,t=10.53,8.97,P<0.01犦;而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明显低于缓解期犤(35.98±6.22)%,(44.66±5.34)%,t=5.43,P<0.01犦。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外周血浆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9.12~25.14,P<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t=29.08,18.76,P<0.01)。②急性期患者痰液中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犤(40.52±7.36),(19.42±3.25)ng/L犦明显高于缓解期犤(16.42±2.16),(9.30±2.64)ng/L,t=19.06,14.53,P<0.01犦。③血液中白介素8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的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r=-0.633,P<0.01);痰液中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r=-0.588,-0.607,-0.531,P<0.01)。结论:高原慢性肺心病患者缓解期血液和痰液中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血液和痰液中白介素8水平及痰液中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越高,肺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