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糖尿病足从瘀论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常见病之一,与周围血管病和周围神经病变有关,也是糖尿病人致残的主要原因。瘀血致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不仅从中医理论上得到很好的解释,而且从现代医学微循环研究角度亦可以得到确认。瘀血不只是糖尿病足的一个病理产物,同时也是糖尿病足并发感染及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瘀血探讨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为观察氨基糖苷类新药89-07有无耳蜗毒性,采用豚鼠动脉插管直接输注给药,设生理盐水、乙基西梭霉素、庆大霉素作比较观察。通过一定音量的声频刺激,检测豚鼠耳廓反射结果显示89-07对听力的影响极小,与庆大霉素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与乙基西梭霉素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有差异(P<0.05)。实验提示89-07对耳蜗毒性极小。  相似文献   
23.
为观察氨基糖苷类新药89-07有无耳蜗毒性,采用豚鼠动脉插管直接输注给药,设生理盐水,乙基西梭霉素,庆大霉素作比较观察,通过一定音量的声频刺激,检测豚鼠耳廓反射结果显示89-07对听力的影响极小,与庆大霉素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与乙基西梭霉素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生理盐水组比有差异,实验提示89-07对耳蜗毒性极小。  相似文献   
24.
摘 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糖胞苷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缓解后巩固治疗中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86例AML患者均经过诱导治疗得到缓解,根据阿糖胞苷用药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阿糖胞苷每次1g/m2、2g/m2及3g/m2,进行4个疗程的巩固化疗,观察巩固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化疗结束后随访至2015年12月,分析患者持续缓解时间、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比较3组剂量的安全性与疗效。[结果] 1g/m2、2g/m2及3g/m2组总生存率分别为30.2%、44.5%和60.4%(χ2=8.943,P<0.001);1g/m2组第1、3、5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0.5%、45.5%和21.2%,2g/m2组分别为84.5%、70.9%和40.5%,3g/m2组分别为92.8%、78.9%和57.8%,3组间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3,P=0.012)。3g/m2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及真菌感染率均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16)。[结论] 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 AML的疗效较好,在做好预防和治疗副作用引起的并发症前提下,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5.
汪玉芳  柯金勇  柯善栋 《癌症进展》2018,16(8):1020-102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84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治疗方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PG-DLBCL患者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所有PG-DLBCL患者均随访5年,其中4例(2.2%)患者失访,125例(67.9%)患者至随访结束时仍然生存,其余55例(29.9%)患者均因PG-DLBCL进展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PG-DLBCL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3%、71.5%和67.9%.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ugano分期、有无B症状、血红蛋白(HGB)水平、白蛋白(ALB)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是否联用利妥昔单抗、有无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PG-DLBCL患者的预后有影响(P﹤0.05);而性别、年龄、细胞起源对PG-DLBCL患者的预后无影响(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B症状、HGB水平、ALB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有无Hp感染对PG-DLBCL患者的预后无影响(P﹥0.05);而Lugano分期、LDH水平和是否联用利妥昔单抗是PG-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R=2.323、1.792、0.399,P﹤0.05).结论 Lugano分期为Ⅲ~Ⅳ期、LDH水平升高是PG-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用利妥昔单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加,以及缺乏任何原因包括外源的或继发性因素为特征[1].既往有文献报道[2-4]ITP可转化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但ITP转化为急性白血病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并复习相关文献.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72岁.因反复皮肤淤点淤斑、牙龈渗血5年,结膜出血1天,于2012年8月8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散在淤点淤斑,伴牙龈渗血,曾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减少,18×109/L.遂转诊我院,查血常规:血小板1×109/L.  相似文献   
27.
金元四大家自成流派,各有建树,其中对眩晕的论治各具特点。刘完素责之于肝,注重外风、内火合而为病;张从正责之于肝、肺,注重肝风、五行乘侮,肝阳亢奋,阳亢生风而致眩;朱丹溪责之于脾胃,注重痰、虚,痰瘀内阻,脑窍失养,脑髓不充而致眩;李东垣也责之于脾胃,脾气虚损其升清之力不足,脾气虚陷则运化失职,清浊升降失调,清浊不干,发为眩晕。这些观点对于理论和临床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血液患者医院内感染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接收的300例血液病患者进行治疗,并分析血液病患者感染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性。结果 300例血液病患者当中,血液感染败血症的有80例,其中大肠埃希菌有26例,占总数的32.5%。患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联合化疗、干细胞移植手术或者免疫抑制剂之后,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时产生。结论大肠埃希菌是血液病院内患者感染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其病情非常严重,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应该注意对患者进行预防,在化疗之后尽快提高中性粒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29.
剖宫产术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对降低围生期母婴发病率和死亡率起着积极的作用[1].但近年社会因素剖宫产比例逐年上升[2],过度的剖宫产不但不能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也日益增加,剖宫产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可能存在近期或远期的不良影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SID)是一类功能障碍,其发展直接关系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健康,至今病因未完全阐明.国内外学者[3]认为儿童SID与孕期、围生期、婴幼儿期等的不良因素有密切关系,目前关于剖宫产是否构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危险因素之一仍然存在不同意见,有学者认为剖宫产作为产时因素亦是SID的危险因素之一[4].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铁代谢状况及去铁治疗后患者各器官功能的变化.方法 通过检测去铁胺治疗前及治疗后MDS患者体内血清铁蛋白、肝脏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脏CT值、彩超检查心脏大小及射血分数,比较去铁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铁蛋白变化及各器官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去铁治疗前患者血清铁蛋白浓度、ALT、AST、肝脏CT值均比去铁治疗后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1例患者治疗前有心脏扩大,射血分数降低,治疗2个月后心脏回缩,射血分数增高.结论 MD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铁过载,通过去铁治疗后,患者血清铁蛋白、肝功能、心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提示长期输血可导致铁过载,从而诱发心脏、肝脏等器官损害甚至死亡.早期重视易导致铁过载疾病的铁负荷情况,并予以足够长的疗程,可使受损的器官功能尽可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