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reconstruction of contracture of the first web space with snuff-box flap. Methods Eighteen patients with contracture of the first web space were treated by snuff-box flap. The width and the angle of the first web space was 19 mm and 20°on average. According to the first web space skin defects, the flap designed to nasopharyngeal fossa centers as rotation point, the radial line when the forearm in the neutral position as the axis. Results The followedup for 5-26 months revealed that 17 flaps had a success, but 1 case was partly necrosis. The width of the first web space was augmented by an aveage of 45 mm, the angle of the first web space was augmented by an average of 50°. Conclusion It is ralatively simple and reliable to repair the contracture of the first web space using the snuff-box flap.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回顾应用骨间背侧动脉岛状皮瓣治疗虎口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虎口狭窄进行彻底松解后,以尺骨茎突上1.5~2.0 cm处为旋转点,根据虎口区皮肤缺损面积设计骨间背侧动脉皮瓣逆行转移治疗虎口狭窄中重度畸形42例,测量手术前后虎口大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39例,表皮部分坏死3例.31例获得随访,平均18个月,虎口宽度增加28~52 mm,平均37.9 mm.术后康复治疗能明显增加治疗效果,虎口宽度平均多增加8.6 mm.结论 骨间背皮瓣是治疗严重虎口狭窄的一种理想方法,术后固定及系统的康复治疗对保证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54.
带蒂头状骨移位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腕部月骨缺血性坏死是腕部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 184 3年 Peste首先发现 ,1910年 Keinbock详细报道了其临床表现 ,亦称 Keinbock病。因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所以治疗方法较多 ,但效果大多不能肯定。1996年以来 ,我们应用带蒂头状骨移位替代月骨的方法 ,治疗 、 期月骨缺血性坏死 ,术后随访 3~ 2 4个月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7例 ,均为男性 ,体力劳动者。年龄 2 5~ 4 7岁。左侧 2例 ,右侧 5例。其中 2例有外伤史 ;病程 3个月~ 3年。临床表现 :均有持续性腕痛 ,主动活动或持重物后疼痛加剧。检查发现腕背…  相似文献   
55.
头皮撕脱伤多见于女工违章操作,头发卷入机器所致,严重者甚至连颅骨、骨膜、耳郭及眉毛一并撕脱.1988~2000年,我们共收治头皮撕脱伤11例,治疗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11例均为女性,年龄18~35岁.急诊10例,头皮撕脱植皮后贴骨瘢痕1例.致伤原因均为留长发女工未戴工作帽,长发卷入机器致头皮撕脱.撕脱面积为70 %~100 %.受伤至手术时间:2~12 h 10例,伤后半年二次手术1例.合并症:一侧耳郭撕脱性缺损1例,耳郭部分撕裂2例,眉缺损4例,颅骨骨折1例.   ……  相似文献   
56.
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杨志贤,曲智勇,林彬,方光荣,宫相森,汤海萍,程国良,潘达德1986~1990年间,我们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软组织缺损10例,根据不同的伤情与部位,分别采用同侧足底内侧神经血管束岛状皮瓣顺行或逆行移转,对侧吻合...  相似文献   
57.
带血管腓骨移植的远期疗效报告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分析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四肢长骨缺损的远期效果。方法对 19例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不同部位骨缺损患者进行 5~ 20年 (平均 10.79年 )远期随访,参照 Enneking系统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等级记分法,以达到正常肢体功能的百分数表示。对移植腓骨的转归,参照国际挽救肢体专题讨论会制定的“同种及带血管移植的放射学评价方法”进行结果评定。结果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远期效果因缺损类型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 9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65%,其中移植腓骨骨不连 1例、骨折 3例 (7次 )、成角畸形 5例; 3例先天性桡骨缺如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62%, 3例术后均出现移植腓骨骨骺线早闭,畸形复发; 5例骨髓炎、骨外露、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94%,仅 1例发生移植腓骨骨折; 1例前臂软组织缺损并尺骨缺损,尺神经、正中神经损伤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67%,骨愈合顺利; 1例桡骨海绵状血管瘤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 100%,骨愈合顺利。结论带血管腓骨移植是修复长骨缺损的好方法,与其他组织瓣联合应用,可一次完成骨支架重建与软组织覆盖,有利于肢体功能的尽早恢复。但对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和桡骨缺如患者 ,远期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58.
1 资料与方法患者男,19岁,右肘部机器轧伤12天伴肘前部皮肤挫伤并缺损,右手桡侧半感觉障碍、右桡动脉搏动消失,右手血运尚好,但肢体温度明显低于健手,伤后由外院转入我院.手术在臂丛加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术中探查见:右肘前部皮肤缺损5cm×6cm,肱动脉在上臂中段与尺桡动脉分叉间断裂并缺损15cm,血管远近端已栓塞;正中神经在肘上部断裂并缺损6cm,尺神经无损伤.扩创后于左小腿外侧沿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走行中点处设计6cm×7cm皮瓣.皮瓣自深筋膜层掀起,并将小隐静脉、腓肠神经带人皮瓣内,切取小隐静脉15cm,腓肠神经切取15cm,形成含有神经血管的复合静脉皮瓣.在显微镜下将腓肠神经折叠成二股,将血管的远近端连同皮瓣倒置后,将复合皮瓣置于肘部.小隐静脉的远端与肱动脉的近端用9/0无损伤线吻合12针,取小隐静脉近端及其分支分别与远端的尺、烧动脉吻合,9/0线分别吻合10~12针后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回顾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跟腱部皮肤缺损的效果. 方法 2005年4月至2009年10月,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跟腱部皮肤缺损12例,皮瓣面积3 cm × 5 cm~5 cm×8 cm,5例伴有跟腱部分损伤,术后随访观察皮瓣质地、感觉及足部功能.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1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1例.9例获得随访,平均5个月,皮瓣质地好,耐磨,触觉正常,两点辨别觉4~11 mm,平均7 mm,恢复正常功能.结论 足底内侧动脉皮瓣足治疗跟腱部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0.
患者因玻璃割伤导致右前臂掌侧神经、血管及屈肌腱全部断裂。急诊行手术修复。术后第 2天并发右前臂伤口气性坏疽。经开放性截肢、抗感染、高压氧等治疗后痊愈。体会 :对于四肢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尤其是合并主要血管损伤、污染重、缺血时间长的 ,清创要彻底 ,要注意减轻组织缺血缺氧 ,防止发生气性坏疽。一旦发病 ,应及时正确的处理伤口 ,必要时截肢 ,防止毒素吸收 ,以保证生命安全。右前臂玻璃割伤并发气性坏疽抢救成功一例$山东省青岛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医院手外科@张宏勋 $山东省青岛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医院手外科@刘亚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