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8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眶窝缺损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1年1月至2005年8月,27例眶窝缺损的患者中有24例采用了游离前臂皮瓣,2例采用了游离肩胛皮瓣,1例采用了游离腹直肌皮瓣。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10-66个月,以健侧为参照,所有患者皮瓣皮肤色泽均接近健侧,义眼配戴良好,24例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中15例术后出现上睑凹陷,其中4例其凹陷程度3mm;2例游离肩胛皮瓣移植和1例游离腹直肌皮瓣移植术后眶窝比较丰满。结论 游离皮瓣移植对修复重度眶窝缺损或畸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一般情况多采用游离前臂皮瓣移植,对于眶窝空旷程度极其严重的可采用游离肩胛皮瓣移植,游离腹直肌皮瓣移植对于眶窝伴上颌骨等其他组织大量缺损的病例修复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02.
口腔癌术后缺损重建的原则及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驰  严颖彬 《中国肿瘤》2008,17(2):119-123
口腔癌术后缺损包括下颌骨缺损、舌缺损、颊缺损、口腔下颌骨复合缺损、上颌骨缺损。全文对此类缺损重建的原则及方法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03.
前臂皮瓣整复舌癌术后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显微血管外科技术是指借助手术显微镜或放大镜 ,在光学放大增强视力下 ,用显微外科手术器械和缝合材料 ,对细小的血管进行精细手术操作的技术[1] 。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领域。舌癌在口腔癌中最常见。近年来 ,病人有年轻化的趋势。前臂桡侧皮瓣即前臂皮瓣在整复舌缺损 1/2至 2 /3间 ,成为多数手术医师的首选。本科近年来收治两例舌癌病人 ,经使用前臂皮瓣分别整复舌体缺损 1/2以上及 2 /3以上 ,均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临床观察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 1 ]  胡某 ,男 ,36岁。舌前 2 /3右侧缘溃疡 2月余 ,既往体健 ,每日…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评价血管化游离腓骨瓣下颌骨重建患者的供区并发症及功能情况.方法:游离腓骨瓣下颌骨重建41例,通过临床检查及Enneking下肢功能量表评价围手术期及术后6月后的供区并发症及功能情况.结果:2例供区出现围手术期感染;术后6月后,所有患者踝关节稳定性良好,2例出现踝关节的背屈运动受限,19例(46.3%)出现指足脚拇趾运动受限;患者下肢功能总体恢复良好.结论:游离腓骨瓣下颌骨重建术后对患者下肢功能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105.
106.
利用寻骨柱核素骨内沉积法,对正常猕猴下颌升支的血供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正常情况下,左、右则下颌升支的血供分布是相同的,在作下颌升支血供研究时,可以一侧升支为实验侧,另一侧为正常照侧,2)下颌升支内部的血供分布是不均匀的,若将升去划分为8个小区,可见各区的骨血液量均不相同,其中以髁状突区最大,下缘区最不,根据血流量的大小,可以人为地将下颌升支的8个区域分成高血流区域和低血流区域两组,准  相似文献   
107.
头颈部游离复合组织瓣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头颈部缺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对1999年5月至2007年9月期间由同一手术小组完成的1 501例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918例,女性583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86岁,平均45.8岁,共使用腓骨瓣、前臂皮瓣、腹直肌皮瓣、空肠瓣、大腿前外侧皮瓣、上臂外侧皮瓣、背阔肌皮瓣、肩胛皮瓣和回盲瓣等10种游离组织瓣,共1 584块游离组织瓣,分析所采用组织瓣的受区血管、游离组织瓣成活情况及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及处理情况,并分析有可能影响游离组织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腓骨瓣、前臂皮瓣、腹直肌皮瓣、空肠瓣和大腿前外侧皮瓣为最常用的5种游离组织瓣,占全部游离组织瓣的96.8%(1 534/1 584);本组游离组织瓣的临床成功率为98.1%(1 554/1 584),游离组织瓣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为3.3%(53/1 584),其中静脉危象占75.5%(40/53),动脉危象占24.5%(13/53),血管危象的抢救成功率为43.4%(23/53).结论: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安全可靠,简化的头颈显微外科技术值得进一步被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分析 8岁以上双侧完全性腭裂患者同期行腭裂修复与齿槽嵴裂植骨的可行性及植骨效果。方法 对 15例同期行腭裂修复与齿槽嵴裂植骨的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作回顾性研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和创口愈合情况。对术后随访的X线片进行植骨效果的客观评价。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 ,平均手术时间延长 5 2分钟 ,没有明显增加术中出血量 ,患者术后恢复好 ,无创口感染和植入骨暴露 ,植骨的临床成功率为 83.3% ,其中以 8~ 11岁组的成功率最高 (93.8% )。结论 双侧完全性腭裂患者的同期腭裂修复和齿槽嵴裂植骨是安全和可行的 ;对于 8岁以上的腭裂未修复的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 ,均应同期完成腭裂修复与齿槽嵴裂植骨 ;双侧齿槽嵴裂同期植骨的最佳手术时间与二期植骨相同 ,为尖牙萌出前 ,年龄在 8~ 11岁之间。  相似文献   
109.
改良的游离腓骨瓣制备方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毛驰  竺涵光  张志愿 《口腔医学》2000,20(3):131-132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游离腓骨瓣制备方法。方法 :在暴露小腿外侧肌间隙后 ,首先完成整个腓骨血管蒂的解剖 ,随后再分离腓骨外侧和前方的肌肉附丽 ,待完成腓骨上下端的截骨后 ,将腓骨向后旋转 ,暴露小腿骨间膜并于直视下切开 ,最后将腓骨向前旋转 ,切断腓动、静脉远端及胫后肌 ,完成腓骨瓣的制备。结果 :采用此方法完成 2 0例游离腓骨瓣制备 ,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的方法 ,单纯腓骨瓣需 40~ 5 0min ,腓骨骨肌皮瓣需 5 0~ 70min。结论 :改良的游离腓骨瓣制备方法克服了常规方法的缺陷 ,更为快捷、简便、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 。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分析临床颈部阴性(cN0)舌鳞癌患者的颈部Ⅲ区、Ⅳ区淋巴结微小转移情况。方法 采用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合半连续切片技术,对25例cN0舌鳞癌颈部Ⅲ区、Ⅳ区的471个淋巴结进行复查。结果 常规病理检查证实有转移的11个位于Ⅲ区的阳性淋巴结,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均能检出;在常规病理检查为阴性的460个淋巴结中,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合半连续切片技术,仅在1个Ⅲ区淋巴结中检出一个2.0 mm×1.5 mm的微转移灶,在Ⅳ区淋巴结中未检出微转移灶。结论 cN0舌鳞癌Ⅳ区淋巴结转移率很低,对所有的cN0舌鳞癌患者均清扫Ⅳ区似无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