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20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黄热病病毒感染乳鼠所得到的鼠脑抗原产生特异性凝集鹅红血球现象证实了其血凝素的存在,应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132份接种国产黄热病病毒疫苗的海员血清,54份血凝抑制抗体(HI)呈阳性,检出率40.9%,检侧40份未接种此疫苗的海员血清,仅1份阳性,特异度为97.5%。血凝抑制抗体可持续10年之久。抗体滴度和检出率在各年龄组间、接种疫苗后各年份组间均未见显著差异。二次接种疫苗血清中的抗体滴度和检出率均比一次接种疫苗的相对为高,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自制通道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体会。方法采用由一个聚碳酸脂倒锥形装置和一个无菌手套制作而成的自制通道,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25例,其中左侧精索静脉曲张16例,双侧9例。结果 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单侧20min,双侧50min,切口愈合好,无明显瘢痕,外观满意,术后随访3~13个月,无复发。结论我院自制通道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中操作简便,手术安全可行,切口微创、美观,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警价值。方法: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组)和12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急性心肌梗死组)的心率减速力值和心率加速力值,并进行预警分析。结果:2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心率减速力值及心率加速力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1 a病死率:心率减速力值≥4.5 ms为1.66%,2.6~4.4 ms为7.50%,≤2.5 ms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急性心肌梗死组心率减速力各值中均无死亡病例;心率加速力值≤-7.0 ms,除急性心肌梗死组1 a病死率为0.83%外,余均未死亡。结论:心率减速力值测定能定量、单独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老年人短QT间期综合征(SQTS)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随机测量72例老年人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QTfc和QTnc间期,根据R-R间期(R-R)和心率(HR)计算校正QT间期(QTfc、QTnc)值。QTfc、QTnc间期值≤300ms为短QT间期,观察短QTfc、QTnc间期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应用利多卡因、奎尼丁、氟卡尼和除颤器(ICD)治疗,观察预后。结果:QTfc≤300ms的1年内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2.22%,死亡率为38.89%;QTnc≤300ms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2.22%%,死亡率为38.89%;利多卡因转律83.33%;奎尼丁、氟卡尼可使6例QTfc、6例QTnc间期值平均延长20ms,减少了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P〈0.05;除颤器治疗6例SQTS患者在观察的1年中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死亡发生。结论:短QT间期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利多卡因可转律;奎尼丁、氟卡尼能延长QT间期,可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ICD能有效防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
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检测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2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组及50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早搏组(对照组)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左室射血分数(LVEF)3项指标,并观察3项指标与1年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震荡初始(TO)为(-0.38±2.34)%,震荡斜率(TS)为(2.30±1.10)ms/RR;扩张型心肌病组震荡初始为(-0.38±2.26)%,震荡斜率为(4.67±2.86)ms/RR;对照组震荡初始为(-2.26±3.16)%,震荡斜率为(8.60±6.84)ms/RR,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为(-0.28±1.86)%,震荡斜率为(2.00±1.00)ms/RR,LVEF为(32.46±6.24)%;14例急性心肌梗死非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0.21±1.23)%,震荡斜率(2.30±1.10)ms/RR,LVEF为(50.46±8.26)%。两组比较:震荡初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震荡斜率、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各指标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3组各指标与1年内的死亡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窦性心率震荡不一定能预测死亡率,死亡率的高低在于该种疾病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心律正常与起搏器心律异常诊断的分析。方法将180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正常起搏心律和60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异常起搏心律的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180例起搏心律正常。60例起搏器起搏心律异常中:起搏功能异常20例(33.33%),起搏器功能改变18例(30.00%),起搏介导心动过速22(36.66%),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80例起搏心律正常100%,与起搏心律异常组比较,P〈0.01。结论植入起搏器后起搏心律正常和起搏心律异常的正确诊断对接受植入起搏器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目的:总结肾上腺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上腺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此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治方法.结果:5例肿瘤均经手术切除,病理学证实均为肾上腺神经鞘瘤.随访1-8年均未见复发.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的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经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法.本病多为良性,预后良好,但由于有局部复发的可能,长期随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晚期前列腺癌(PCa)组织中Caspase-3及survivin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PCa及2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组织中Caspase-3和survivin.结果 PCa和BPH组织中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7%( 27/46)和83.3%( 20/24),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 (21/46)和20.8% (5/24),P均<0.05.PCa组织中survivin与Caspase-3的阳性表达变化无相关性(r=0.028,p=0.852).结论 晚期PCa组织中Caspase-3和survivin表达均异常,但两者表达无相关性.Caspase-3和survivin均在Pca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睾酮(T)与前列腺癌术后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1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11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入院第2d检测血清PSA、T水平。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3年,根据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51例与未转移组(70例)。结果⑴手术前,观察组血清PS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⑵手术前,转移组血清PSA水平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T水平均显著低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⑶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PSA过表达、T低表达是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后远处转移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术前血清PSA过表达、T低表达可能是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后远处转移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可通过在术前检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T水平,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改善血清PSA、T水平,降低前列腺癌术后远处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热缺血时间的影响因素,减少术中热缺血时间。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2年9月至2017年5月期间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87例肾肿瘤患者相关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肾脏增强CT计算RENAL总评分及各项评分联合其他参数(Trocar的数量、年龄、性别、有无烟酒嗜好、肿瘤良恶性),单因素分析各参数与肾热缺血时间是否大于30 min的关系,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肾热缺血时间是否大于30 min与RENAL评分系统中的R、E、A、L单项评分,患者年龄,性别,有无烟酒嗜好及肿瘤良恶性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ENAL总评分、N单项评分及Trocar数量是肾热缺血时间大于30 min的独立危险因素。且Trocar数量与前两者之间分别具有交互作用。结论:RENAL总评分或N单项评分的高低结合术中Trocar数量的选择,会对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肾热缺血时间造成影响。根据术前评估采取适合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术中热缺血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