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急性双耳感音神经性聋的病因及其相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共19例以急性双耳感音神经性聋为主要首发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其临床特征、全身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听力学及影像学特征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病因,并追踪临床诊疗及预后.结果 19例患者中非耳科系统疾病15例,占78.9%.大部分病例呈现多系统、多器官受累:3例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真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以及病毒性脑炎各1例,耳聋为双侧进行性加重,伴有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精神状态的改变等,言语识别率下降,言语识别阈不成比例地明显差于纯音听阈;5例为免疫系统疾病,包括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小血管炎、复发性多软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耳聋累及双侧、进展快,同时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5例为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白血病和甲状腺功能低下,听力下降多为双侧对称性、进展性;4例为耳科系统疾病,包括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和突发性聋;另有2例为药物性聋.在经过针对病因治疗后,19例患者中,痊愈1例,显效3例,有效7例,无效(亦包括死亡及放弃治疗的病例)8例,总有效率为57.9%.结论 急性双耳感音神经性聋多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相关,临床诊治上应详细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并完善实验室检查、听力学及影像学等检查以明确诊断,针对病因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近端胃癌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收治的102例近端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残胃食管吻合(近端胃切除组);52例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 Roux-en-Y 吻合(全胃切除组)。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营养指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比较,近端胃切除组与全胃切除组发生率分别为38.0%和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4,P =0.035)。术后感染、出血、吻合口瘘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63,P =1.000;χ2=0.001,P =0.978;χ2=0.311,P =0.577)。术后1年两组血浆总蛋白分别为(65.26±4.10)g/L、(65.33±3.75)g/L,白蛋白分别为(39.76±2.17)g/L、(39.59±2.04)g/L,血 红 蛋白分别为(107.33 ± 11.10)g/L、(108.09±11.17)g/L,术后体重分别减轻1.00~8.00 kg、0.50~8.20 kg,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402,P =0.688;t =1.778,P =0.076;t =-1.502,P =0.133;t =-1.622,P =0.105)。术后随访时间7个月至10年,两组术后吻合口复发率分别为4.0%和5.8%,肿瘤远处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4.0%和2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71,P =0.679;χ2=0.308,P =0.579)。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3.6个月和49.8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4,P =0.109)。结论与近端胃切除相比,全胃切除可有效减少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且不增加营养不良、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体外受精(IVF)时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cumulus-oocyte complex, COC)上的卵丘颗粒细胞密度对胚胎学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10个IVF周期,其中卵丘颗粒细胞部分切除周期(研究组)355个及未处理对照周期355个。研究通过比较两组中患者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卵子利用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等多种指标来探讨IVF治疗时卵丘颗粒细胞对胚胎学和移植结局的影响;随后又按照授精皿中的卵子数将患者分为低密度(1~5个)、中密度(6~10个)和高密度(11~15个)3组,通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进一步明确不同COC授精密度情况下颗粒细胞密度对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有效成囊率和卵子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其异常受精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低、中及高不同授精密度下,当授精密度≤5个卵子时,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有效成囊率和卵子利用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授精密度>5个时,研究组的正常受精率、有效成囊率和卵子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异常受精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授精时,通过切除COC上的卵丘颗粒细胞以降低其密度,能够改善患者IVF治疗时的胚胎学结局。  相似文献   
104.
中医药学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治疗皮肤病上有自己的特色.在国外,中医药归属于替代医学或传统医学.作为传统医学的一种,强调的是治疗上的因人而异.中西医在基本观念上的区别导致很多人对中医的误解,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证明中医在治疗皮肤病确有疗效.文中主要对目前有关中医药的有效性、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的观点进行讨论,以期使皮肤科医生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在皮肤科中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术后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进一步研究和寻求更好的吻合方式,我们在本院历年来开展的各式胰一肠吻合比较的基础上,分别对胰头癌和胰头类癌2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将残胰直接套人空肠(非灭活空肠黏膜)的胰一肠吻合方法.手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胰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局麻疝修补术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ASA I~II级,年龄> 65岁,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肝肾功能正常,心率>60次/min的局麻疝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0.2μg/(kg·h)(D1组)、0.4μg/(kg·h)(D2组)、0.6μg/(kg·h)(D3组);手术开始前给予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静脉泵完,舒芬太尼0.2μg/kg,之后分别予右美托咪定0.2μg/(kg·h)、0.4μg/(kg·h)、0.6μg/(kg·h)持续泵至手术结束。如术中VAS镇痛评分≥3分,追加舒芬太尼0.1μg/kg。观察并记录每组患者入室后T0、切皮时T1、手术开始后30 min T2、60 min T3、手术结束时T4,每个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镇静程度(Ramsay评分)、不良反应以及舒芬太尼使用例数。结果与T0比较,3组在T4时刻HR都显著下降,D2和D3组在T2、T3时刻心率都显著下降(P<0.05)。与D1比较,D2和D3组在T2、T3时刻心率都显著下降(P<0.05)。与D1比较D3组在T2、... 更多  相似文献   
107.
彭程  吴英  宋佳雪  吴容婵  彭倩  欧阳杰 《护理研究》2023,(22):4066-4070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总结烧伤病人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概念、现状、评估方式、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并对未来关于烧伤病人创伤后成长的研究提出展望,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109.
我们将Shibata制备DNA的方法加以改进,采用二甲苯脱蜡、酚—氯仿—异戊醇抽提、乙醇沉淀等步骤,成功地从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食管癌组织中提取出DNA,用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结果与从新鲜冷冻组织提取的DNA结果相似,解决了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大量新鲜肿瘤组织标本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对胃癌全胃切除术后3种不同空肠构建贮存袋与保持十二指肠连续性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患者术后短期生活质量进行比较。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7月12月对62例施行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采用3种不同的空肠构建贮存袋消化道重建,其中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FJI)型23例、袢式空肠代胃改良m(BraunⅢ)型20例、空肠代胃P型19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后3和12个月的营养状况及胃肠道症状评分等。结果P型与FJI及Ⅲ型手术持续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术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3个月每餐进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3组患者每餐进食量均有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JI型、Ⅲ型和P型3组的血红蛋白及血清钙明显升高,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血清白蛋白比较,FJI型术后12个月高于术后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和P型术后12个月有高于术后3个月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及术后12个月3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采用空肠构建贮存袋和保持十二指肠连续性消化道重建并未增加手术复杂性或风险性,由于构建贮存袋与恢复食糜经十二指肠的生理通道,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返流性食管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FJI型手术方式较Ⅲ型和P型简单,当需要经胸联合切除食管中、下段切除时应选择P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